李斌+涂銘+郭宇靖+陽娜
“iPhone上市前要備貨1000萬個以上。這要組織多少工人、工廠?而且還要提前6個月準備,這就是中外差距。”
根據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發布的《2016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達到131家,其中65家在北京。北京成為全球僅次于硅谷的“獨角獸之城”。

人們把創辦時間在10年之內、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稱為“獨角獸”企業,估值10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則屬“超級獨角獸”。“獨角獸”的有無、多少,成為衡量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經濟活力的標尺。特別是在經濟新常態之下,“獨角獸”往往也是創造、引領新動能的重要力量。
然而,對于“獨角獸”們來說,未來其實是一場奔向未知的馬拉松:商業模式、技術創新、市場風口無一不在時刻發生變化,每個創變者也時刻在思考著未來的方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日前的調研采訪中,既能看到他們的自信、執著、夢想,也能看到他們的焦慮、不安甚至惶恐。
全球產業鏈讓人睡不好覺
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他頭腦中惦記的頭等大事是交付動員會。
通常,一部手機被外界所關注的都是軟硬件技術能力,然而規模化的供應鏈管理和交付才更體現一家企業和一個產業的綜合實力。連互聯網老兵雷軍都感慨:這太復雜了。
“為什么小米成立以來,經常處于缺貨狀態?原因是我做了20多年軟件和互聯網,對大規模消費電子理解還不夠透。”雷軍在接受采訪時說,手機的規模化交付非常復雜,與工廠、銷售、市場、服務等部門環環相扣。要解決這個問題并不容易。“iPhone上市前要備貨1000萬個以上。這要組織多少工人、工廠?而且還要提前6個月準備,這就是中外差距。”
更難的是供應鏈全球化以后,作為后來者所要面對的挑戰。“剛做手機的時候,電池里面的一個小元器件在泰國生產,趕上當地發生洪水,手機就交不出貨。”很多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讓雷軍感覺到全球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和自己有關,洪水、地震、臺風……等等。
雷軍說,自己每天都要關心各地的匯率、政治、天文地理等情況。當企業規模增長到千億級別,每天都睡不好覺。“比如一次得知三星某個元器件的工廠爆炸,我就很緊張地問和我們有沒有關系?說沒關系。但是那個工廠同時生產蘋果手機的電池,蘋果就把產能挪給另一家工廠,這個工廠是我們的主力供應商,他接了蘋果的訂單,就沒有辦法滿足我們的產能。”
雷軍說,雖然一部手機可以看到的有1200多個器件,但每個器件還要向上追溯到材料供應商。如果日本發生地震,即使供應商里沒有日本企業,但可能很多二、三級供應鏈上的企業就來自日本。
中關村管委會原主任、中關村銀行董事長郭洪告訴本刊記者,在中國、特別是在中關村,“獨角獸”的集中爆發,表明我國國家創新能力和水平在逐步從跟隨到并跑,在一些領域還引領。
“特別是在互聯網應用創新方面,我國走到了全球前列。這得益于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有七八億移動互聯網用戶,這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并且他們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喜歡嘗試新的應用,極大刺激和推動了創業企業不斷、快速迭代,加快應用前沿技術,持續優化用戶體驗。”郭洪說。
“新物種”的憂愁
有人把快手描述為“社會底層物語”。但快手創始人宿華認為,快手既不是一夜成名的爆發戶,也不是社會底層的寫照,而是一家依靠技術驅動、以幫助普通人記錄生活為己任的公司。
根據快手提供的數據:其用戶最多的前四個地區仍然是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這和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分布高度相似。
快手上聚集了20億條原創短視頻,平均每天就要產生超過600萬條UGC視頻。“如果快手放開直播,收入可以立刻增加數倍。但這不是快手希望探索的商業化方向。我們不希望用戶把快手當做賺錢的工具,而希望用戶把它用來記錄和分享生活。”宿華說。
“‘獨角獸這個詞對于快手來說,更多是一種責任和認可。”宿華表示,從最早的Gif圖產品開始,快手產品形態一直在進化。雖然這兩年移動網絡普及和資費下降,拍攝場景慢慢誕生,但不管外界如何解讀,快手的目標一直沒有變過,就是希望幫助每個個體記錄和分享自己的生活狀態。
雷軍同樣要面對無數不被理解甚至是誤解。他說,其實最難解釋的是小米究竟是家什么公司。小米是家手機、消費電子、電商、新零售公司,也是家大數據公司。小米互聯網收入接近100億元人民幣,還在做互聯網金融。
雷軍會解釋小米其實是一個新物種,外面也沒有和小米一模一樣的公司。“我們既做互聯網,做硬件,也做電商、新零售、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同時我們還投入核心資源做芯片、相機、屏幕等重要元器件,產品還包括移動電源、手環、電飯煲……”
不少人認為小米是一家以營銷驅動的公司。雷軍認為,企業建立初期的幾年里,外界感受不到小米核心技術上的創新,主要原因是小米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被認可。
作為一家年輕的公司,小米2016年在全球申請的發明專利達7071項,其中半數是國際專利。雷軍舉例,小米是全球首家發布全面屏的公司,“屏占比”率先突破90%,目前三星的S8也開始采用這種高屏占比,但比例還不足90%,據說iPhone下一步也要這樣做。
他說,今天的手機公司已經進入了最慘烈的淘汰階段,最終只有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才能存活下來。為此,3年前小米開始投資芯片,現在產品已經取得不錯的銷售成績。
郭洪則表示,企業起起伏伏、生生死死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所有的“獨角獸”公司最后都一定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我們大可不必緊張,不用擔心會造成社會資源極大的浪費。投資人投資時,是有充分思想準備的。全世界沒有一個投資人會因為一個買賣是穩賺不賠再去做投資的,投資永遠和風險緊密聯系在一起。”
他舉例,前幾年中關村有一個并購現象,就是“老大并購老二”,如滴滴并購快的,美團并購大眾點評,百度并購攜程和去哪兒,58同城并購趕集。過去在電商領域、今天在共享單車領域,都在重復這樣的故事。
但是,“中關村的這些‘獨角獸,概括起來是‘四輪驅動,分別是技術創新驅動、商業模式驅動、資本驅動和市場驅動。”郭洪總結。
“獨角獸”的窘境
走進摩拜單車位于北京酒仙橋附近的總部,大門右手邊就停放著很多版本的摩拜自行車,包括在北京市投放的第一輛車。據摩拜相關負責人介紹,前前后后一共改進了29個版本了。
如今,摩拜單車的騎行訂單量已經突破了日均2000萬單。但在助力公眾綠色出行、便利出行的同時,單車擺放也給城市管理帶來新的難題。
對于一家創業公司未來的發展,如果一切都想明白再做,機會也就不存在了。在這一理念下,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給自己定下以3個月為周期的小目標。她認為這些問題要在“發展中完善,完善中發展”,要靠互聯網行業崇尚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來解決。
根據她的研究,在歐洲最早發展有樁自行車的時候,巴黎90%的自行車也會被偷走或扔掉,但一兩年后這一幾率已幾乎降為零。
在胡瑋煒眼里,除了未來3個月的目標,還有未來10年的愿景。“那時交通會變得非常智能,現在道路空間不足,未來可能是過剩的。公共交通與各種交通會無縫連接,所有需求都在云端,排列出一個最高效的出行組合……”
在并購優步中國后,滴滴出行每天服務超過2千萬筆的交易。這超過了優步全球,僅次于淘寶的交易量,也成為全球最大的交通出行平臺。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說,5年前推出打車軟件的時候,全國甚至全球都沒有出租車打車軟件,滴滴走在了創新的最前沿。
經過激烈競爭將出租車線上化后,滴滴又推動中國成為全球網約車發展最快的國家。程維認為,過去5年發生的變化超過了之前的50年,如果5年前離開中國,現在回來會發現完全跟不上這個時代。
程維說,滴滴是很年輕的公司也是很幸運的公司,雖然成長的路上經歷了很多公司幾十年沒有遇到的挑戰,多次游走在生死邊緣,很多次一不小心就會死掉……但到今天滴滴發展4年半,團隊平均年齡27歲,仍然像青少年一樣充滿理想。10年前全球科技公司激烈競爭手機市場,產業鏈達到了巔峰,如今全球頂尖公司都瞄準了汽車這個下一代更大的風口。滴滴所處的汽車領域,是真正的未來10倍于手機產業鏈巨大的風口。
印度被認為是全球最具潛力的手機市場。在最新的統計中,小米手機占有率已經躍居第二,并且在印尼、俄羅斯、烏克蘭等市場都進入了前三。
作為估值超過460億元的“超級獨角獸”,雷軍瞄準的正是全球最領先的科技公司——蘋果公司。在他看來,小米的目標是70年代索尼對日本的影響,或是90年代三星對韓國的影響:帶動同業進入,實現智造報國。
為什么小米在國外的評價總好過國內?雷軍認為,國內對小米的期待實在太高了,總是拿小米和蘋果比較,而后者是這個全球實力最強的創新公司,“大家對小米的期望很高,在小米沒有完全擊敗蘋果之前,大家就覺得小米還不夠牛。但是這談何容易。在蘋果、三星、華為等公司的壓力下,小米還能茁壯成長,已經證明了我們的創新。”
在中國的市場和創新環境下,程維要面對的是國際化、是引領全球。在北京每天有一兩百萬筆交易訂單產生,是紐約的5倍。因此,滴滴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的難度和深度,遠超全球其他地區。
程維說,目前在美國、東南亞、印度、南美洲等地的全球前五大在線出行平臺中,滴滴都有投資,并希望把在中國的產品創新和技術經驗積累輸出到海外。
郭洪表示,一家“獨角獸”代表的不是它自己,而是一個生態群。它們自身規模已經很突出,但更主要的是帶動了巨大的生態。
“為什么說‘獨角獸代表經濟動力?原因在于能一方面引領變革,一方面帶動轉型升級。”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