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暉+朱婉君
一把智能吉他的全球夢,折射出中國特色創新發展模式實現彎道超車的強國夢。
2013年9月30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調研者”: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們把第九次集體學習的“課堂”搬到了中關村。

總書記對中關村力爭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表示肯定,并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
彼時,以打造全鏈條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為宗旨的中關村創業大街正在建設之中。萬里之外,在美國留學的“90后”張博涵正躺在床上玩一款名為“節奏大師”的音樂游戲。
隨后三四年時間,中國迎來了科技創新“爆發期”,多項重大創新成果令世界矚目。從“天眼”探空到“蛟龍”探海,從頁巖氣勘探到量子計算機研發,“深空”“深海”“深地”“深藍”等全面發力。
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創新創業生態也在這三四年里初現成效。截至2016年12月,共累計孵化創業團隊1581個,平均每天孵化1.7個創業項目,總融資額達到65.34億元。
這三四年里,張博涵在經歷輟學、回國創業、尋找合作伙伴、蟄伏打磨產品、引入天使投資、首次海外眾籌等百轉千回的艱辛后,距離他所夢想搭建的“智能樂器王國”也越來越近。
這不是張博涵一個人的故事。這是關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所激發的中國新一輪創新創業大潮的時代故事。
吉他插上智能翅膀
2005年,還在人大附中上初二的張博涵經常溜達到離家不遠的海淀圖書城,買上幾張吉他音樂CD。
那時的他不會想到,10年后,海淀圖書城會成為全國創新創業高地,而他會在那里成立自己的公司——視感科技,并擁有自己設計開發的智能吉他。
長著一張娃娃臉的張博涵,有著“90后”少見的沉穩和篤定。2014年5月,當他從美國名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輟學回國創業時,連一向信奉“放羊式教育”的父母都急了,甚至發動親朋好友進行“游說”。
張博涵卻異常堅定,因為他知道,他不僅有好創意,而且還遇到了好時代。作為一名吉他發燒友,他認識的朋友中既有吉他高手,也有一些因入門難而放棄學習吉他的朋友,這讓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開發一款易于上手的智能吉他。
真正讓張博涵有信心和勇氣將這一想法化為現實,得益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他當年買CD的地方,已經蛻變成了中關村創業大街,吸引了車庫咖啡、氪空間、硬派空間等知名孵化器平臺進駐。
成立于2011年的車庫咖啡,用800平米的空間承載了數以千計的創業者的夢想。回憶起最初在車庫咖啡頭腦風暴、搭建團隊的經歷,張博涵感慨道:“車庫咖啡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孵化器平臺,各種資源高度聚集,對初創者的包容度也很高,這不僅幫我樹立了創業信心,而且還解決了我在起步階段面臨的團隊、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困難。”
得到車庫咖啡的種子輪融資后,智能吉他的設計開始初現雛形。這把被張博涵命名為“poputar”的智能吉他,比普通吉他更輕、更便于攜帶。通過藍牙與配套的手機應用程序同步后,“poputar”可以實現吉他學習的可視化和游戲化,指引初學者跟著LED燈練習基本指法,由高度精準的聲音識別系統判斷對錯,決定是否“闖關”成功。
這種智能硬件加應用軟件的結合體瞄準了吉他初學者這一細分人群,填補了吉他消費市場上的一個空白。2017年,“poputar”一舉奪下世界三大頂級設計獎項中的兩項:德國iF設計大獎和紅點設計獎。
“現在回過頭去看第一代產品,真是非常粗糙。如果沒有一點工匠精神,沒有蟄伏一年的反復打磨,這款產品也不會受到市場的青睞,我們也不會有信心去開發新的產品。”張博涵說。
據視感科技市場總監李維介紹,“poputar”和“populele”的熱賣全面拓展了傳統的吉他消費市場。很長一段時間,傳統吉他的供需兩端基本持平,保持在每年20000把左右,而如今智能吉他一個月的訂貨量就超過了20000把。
市場決定優勝劣汰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上,張博涵和他的視感科技是位于創業金字塔塔尖的佼佼者之一。
然而,在金字塔底部,還有基數更為龐大的創業失意者們。他們懷揣著夢想,涌入創業大街,期待著創意能夠打動投資人。但在經歷一次次的碰壁、敷衍、拒絕后,迫于生存壓力,又不得不鎩羽而歸。
他們的離去讓這條200余米長的創業大街安靜了很多,這也引發部分媒體關于“創業大街已衰落”的懷疑。對此,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公司海置科創董事長姚宏波并不擔憂。他認為這是創業浪潮回歸理性的正常反應。
“隨著資本、技術、人才等渠道日益成熟,只有懂得自己想做什么、該做什么、能做什么,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和發展方向的創業者才有機會獲得相應的資源,并由市場決定項目的優勝劣汰。”姚宏波說。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發現,在3W、Binggo等創投咖啡廳里,已經很難覓到草根創業者的身影。但車庫咖啡是個例外,這家主打“草根牌”的創投咖啡廳,依然人頭攢動。
在車庫咖啡的入口處,有整整一面招聘墻,上面貼滿了“招兵買馬”的告示,展示著創業新兵們的理想與規劃。
記者聽到正在一旁看告示的兩個年輕人在用外語對話,遂上前攀談,得知他們是來自韓國的創業者,希望將韓國的事業拓展到中國,慕名前來創業咖啡取經。這時,一名操著東北口音的年輕人也主動加入了對話。原來他們是一個開發在線教育的團隊,目前正在尋找管理領域的合作伙伴。
據車庫咖啡活動負責人周壹介紹,為了給初創團隊更好的發展空間,該咖啡廳優化了一些服務。如針對一些長期“扎根”在流動區域而尚未進入孵化階段的團隊,車庫咖啡取消了原本每年1300元的服務費,改以訂立合約的方式,讓他們可以持續免費辦公。
對于創業初期的艱辛,從車庫咖啡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張博涵記憶猶新。“車庫咖啡是一個起點。如果沒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礎,我們的項目也很難入選氪空間的第五期團隊,并在之后得到真格基金的天使輪融資以及小米順為基金的Pre-A輪融資。”
一路走來,張博涵用“實現奢望”來定義自己的創業過程。他把自己的所悟所得融入到一段時長1分半的宣傳視頻里。
打開視感科技官網,就能看到這段視頻。磅礴的背景音樂聲中,幾百個大小零件最終拼裝成了一把智能吉他。“縱使遙不可及,終將觸手可及”,屏幕中央出現這樣一句話。
張博涵如是解釋:“創業多數都是九死一生,需要有一股實現奢望的勁頭。只要我們堅定我們的方向是對的,哪怕遭到社會的嘲笑、諷刺、不理解,我們也要堅持下去。從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看,飛天是如此,登月是如此,創新創業也是如此。”
創新點亮強國之路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公司董事長姚宏波看來,如今的創新創業潮與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下海創業潮有著本質的區別,“簡單說,就是生產褲子和生產飛機的區別,換言之,就是‘制造和‘智造的區別”。
眼下,中國正在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大國”轉型升級,而創新是這一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催化劑”。作為“平臺的平臺”,中關村創業大街也在創新的道路上狂奔,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實現了“三連跳”。
“從最初創業機構的簡單物理聚合,到完整的創業服務鏈條的形成,再到創新創業生態的整合,中關村創業大街為來自全球的創業者搭建了更為成熟的合作渠道、提供著更為精準的增值服務。”姚宏波說。
如今,中關村創業大街及入駐機構與以色列、芬蘭、英國、澳大利亞等10余個國家的31家機構開展創新交流、跨境聯合孵化等多方位合作,194個海歸團隊和外籍團隊在這條創業大街上得到孵化落地。不斷拓展的國際合作網絡,令中關村創業大街成為全球創新資源進入中國的窗口。
自2015年起,中關村創業大街每年舉辦一屆“Demo the World”全球創新路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優秀創新創業團隊參與。一些獲獎項目直接落戶創業大街,經孵化后在國內生根發芽:韓國真人在線互助翻譯平臺“Flitto”項目于2016年獲得900萬美元B輪融資,澳大利亞的電子墨水鍵盤“Sonder”項目則被蘋果公司相中,而后列入收購計劃。
“目前我們正在消化‘引進來的項目,而未來,‘走出去是必然趨勢。我們有很多很好的項目,下一步一定會‘走出去。”姚宏波信心滿滿地說。
走出視感科技所在的中關村創業公社,入口處立著的十五個大字:“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折射出中國特色創新發展模式實現彎道超車的強國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以創新為首的新發展理念,并直面問題與不足: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變局時代呼喚破局之策。以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以創新創業拓展發展新空間,便是一把破解國內發展難題的“金鑰匙”。
一把智能吉他,為樂器插上了“智能”的翅膀,將潛在的消費力和生產力激發了起來。當更多的智能產品從中國走向世界的時候,中國離強國夢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