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續寫作品的出現是知識大爆炸、經濟全球化時代的產物,法律在調整續寫作品相關權益人方面既面臨著文化發展的迫切需求,也面臨著對著作權人個人私利的合法保護的重大責任,但是我國目前對續寫作品相關法律規制少之又少,因此,續寫作品引發的相關問題在我國值得我們加以探討。
關鍵詞 續寫作品 著作權 續寫權
作者簡介:金玉花,南京工業大學,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265
一、續寫作品的概念和分類
續寫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成為常見的文學創作形式。在現有作品的基礎上進行續寫,其中原因大致有:第一,為了滿足讀者強烈的故事情節發展心理。例如《紅樓夢》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結局;第二,為反映一定的社會現狀進行續寫,例如《儒林外傳》;第三,現有作品潛在的商業利益驅使而續寫。
(一)續寫作品的概念
關于續寫作品的概念,我國《著作權法》并沒有給予規定,學術界也是各有分歧。百度詞條認為:續寫指從原文出發,遵循著原文的思路,對原文作延伸,具備獨創性和可復制性。非獨創、不可復制的智力成果難以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共有約16種,續寫作品屬于其中之一。
(二)續寫作品的分類
從續寫權利的來源上看,續寫作品可以分為4類:第一,對合作作品的續寫,這屬于有權續寫,即一部作品有多個作者,其中一個或多個作者對原作品進行續寫。第二,基于合同或委托的續寫,原作品著作權人因客觀原因無法完成作品,委托他人代為續寫未完成部分。第三,對原作品作者因死亡而未完成作品的續寫,如曹雪芹死后高鶚對《紅樓夢》后四十回的續寫;馬克思死后,恩格斯及其女兒對《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的整理。第四,對已完成的作品的續寫。
為便于理清續寫作品與原作品之間的法律關系,將續寫作品分為有權續寫和無權續寫。有權續寫,按照續寫的權利來源可以分為基于委托關系的續寫和基于合作關系的續寫。無權續寫,按照作品是否完成分為對未完成作品的續寫和對已完成作品的續寫。
二、續寫作品法律性質分析
續寫作品發展越來越壯大,但是其合法性的質疑聲也隨之不斷響起。我國法律一直未明確地將續寫作品納入著作權法保護,一直游走于法律的邊緣。對續寫作品的性質,一種學者認為,續寫作品是利用原作品中的主要要素進行的二次創作,即使續寫作者加入了自己一部分獨創性思維,但是對續寫作品來說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最大的貢獻仍來源于原作品。因此,他們認為續寫作品是演繹作品。另一種學者認為,續寫作品種類繁多、差別明顯,把所有的續寫作品全部歸入演繹作品,顯然不能真實反應續寫作品的情況。
第二種觀點雖然苛刻,卻是比較合適,原因在于兩類續寫作品由于“借用”方式不同,具有不同程度的獨創性和依附性,當然受到的保護程度也不相同。有的續寫作品沿用了原作品的背景和情節、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這類作品應當歸為演繹作品 ,如:《圍城之后》對《圍城》的續寫。而有的作品僅僅借用了原作品的人物名字,將原作品中基本的要素作為創作素材,或者因為原作品的內容得到了一些啟發,激發了續寫作者的創作靈感。這種創作更多體現的是“原創性”并非“復制性”,是對原作品內容進行轉換性后的使用。
三、續寫作品的法律保護現狀
續寫作品被普遍認為具有與生俱來的“原罪”性質,自身存在權利瑕疵,加上法律上也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因此,大部分公眾尤其是原作品著作權人基本不贊成對它的保護。但是續寫作品并非簡單粗暴的復制抄襲,我們不能以偏概全。
(一)我國續寫作品的立法現狀
續寫作品是否應當受到法律保護?需要達到什么條件?在司法實踐中爭議頗多。《民法通則》第118條規定:“凡未經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同意,又沒有法律上的根據,擅自利用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的,均構成侵權。” 續寫作品雖說不能按照專利要求中的“創新”標準,但是獨創性高于演繹作品。
《著作權法》未將續寫作品這種創作形式列入其中,因為續寫作品的利用形式特殊。但是在《著作權法》第22條規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使用他人的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因此,對原作品中基本要素、部分材料的使用,屬于對作品的合理使用。此外,要以原作品為創作基礎,就必須對原作品相關領域的內容進行深入地研究和鑒賞,而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
我國《著作權法》中對保護作品完整權在第10條的第三項、第四項和第33條、第46條作出了相關規定,第33條是對權利的限制,第46條是救濟規定。 單從法條內容來看,保護作品完整權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沒有明確定義歪曲、篡改,也沒有說明程度,在法條中更應當加入“有損作者聲望或名譽”,如果沒有這一規定,這個權利的保護將很難實現。第二,法條中對侵權的判定不明確,對關系本身模糊的原作品和續寫作品來說,又蒙上一層更深的面紗,無法厘清兩者關系的本質區別。
(二)我國續寫作品的司法實踐
實踐中,續寫作品的原作品一般都是名家名作,或者是至少在社會上廣獲好評乃至轟動文壇的作品,對多數續寫作者來說,這樣的續寫是名利雙收。續寫作品對原作品的二次創作,不是膚淺的“復制”,也并非演繹,而是具備獨創性、復制性、一定思想內容和情感的作品,當然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純粹是對原作品內容的利用,則應當承擔侵權的責任;對于利用的標準上區別不明顯的作品,由法官在個案中具體認定。同時,這也是實踐中最復雜的難題,缺乏認定標準,導致續寫作品在侵權認定沒有可以直接把握的尺度。
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也曾引發劇本著作權糾紛。編劇李亞玲創作了《北京愛情故事》,導演陳思誠將其拍成電視劇,但是電視劇播出后,陳思誠宣布李亞玲并不擁有該電視劇的版權。李亞玲向陳思誠發起訴訟,最終在法院調解下結案。
2013年,電影《人在囧途》制片方武漢華旗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起訴《人再囧途之泰囧》四家制片方,起訴光線傳媒等不正當競爭及著作權侵權之訴,請求法院判決被告賠償經濟損失1億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最終判決四被告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但是在賠償上,僅僅賠償原告500萬了結了該案。
從上述的案例可以看出我國的著作權管理組織和法院,對續寫作品的是否侵權總體上持肯定態度。但即使是法院判決了,侵權人獲得的收益仍然超過侵權成本幾十倍甚至數百倍。被害人維權成本高,加之勝訴可能性低或者對判決結果期待性低,多數被害人選擇“忍一忍”。這是我國司法實踐的現狀,也是我國人民法律意識的淡薄的體現。
四、我國續寫權規則的立法構想
(一) 續寫權規則構建的必要性
硬幣都有正反兩面,任何新興事物也要從兩方面看,續寫作品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影響。
續寫作品的人身權和財產權既不能在現行《著作權法》中得到有效規制,也不能完全依賴于《反不正當競爭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規制續寫行為,而對原作品潛在利益的侵害和時間保護上依舊無力。截止到目前,學者們找到的都是續寫作品的間接保護方法,與其苦苦追尋間接保護,不如直接賦予原作品著作權人一個有限制的續寫權和續寫優先權,使原作品著作權人與續寫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更加明晰。因此,構建續寫權制度勢在必行,只有續寫權制度才能讓續寫作品與原作品之間的關系得以明晰,使兩者都能得到合法的保護,也受到法律的約束。
(二) 續寫權和續寫優先權規則構建的具體內容
續寫權和續寫優先權的設定以利益均衡為基本原則,本文認為,應該在設定權利的基本前提下,對續寫權和續寫優先權性質和內容、相應的限制予以明確。
1.續寫權規則的分類配置
續寫作品在類別上有較大差異,且能夠較明顯地被分辨出來。一類是僅使用原作品中的人物,在情節上完成獨立創作,如:江南的《此間的少年》一書中大量使用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進行創作,不同的人物實現了時空的集合,郭靖、黃蓉屬于《射雕英雄傳》,而喬峰則屬于《天龍八部》,我們稱之為對已完成作品的續寫;另一類是在情節、人物等方面與原作品有極大的關聯性,會導致讀者認為就是原作品的延續,能明顯的看出時間的先后順序,《紅樓夢》后四十回對前八十回的續寫都屬于第二類續寫。第二類我們稱之為對未完成作品的續寫。
將續寫作品進行分類研究后發現,未完成的作品的續寫對原作品的依附性明顯更高,創造性低于對已完成作品的續寫,借用原作品市場聲譽的嫌疑更大,對原作品著作權人的利益影響也更明顯。依附性的大小,可從時間、地點、線索、人物關系發展等綜合因素來判斷,以是否能讓原著讀者判斷出續寫作品是在原著情節基礎上延伸為標準。
由于續寫作品研究尚未成熟,本文認為,對第一種續寫就不再單獨設定權利進行研究,可以暫時借鑒美國法院保護虛擬角色的方法,結合“充分描述”和“故事講述”標準來判定,當引用的虛擬角色在續寫作品中已經構成獨特性表達,符合作品獨創性要求,則可以單獨作為獨立的作品來保護。對延續續寫,從續寫人的主觀動機和原作品的實際完成情況,可以設置對未未完成作品的續寫權和對已完成作品的續寫優先權。這樣的分類配置對續寫作品和原作品的保護更為全面,同時也加以規制。
2.續寫權和續寫優先權的性質和內容
首先,權利性質。本文認為,續寫權和續寫優先權應當歸類于著作人身權。一方面,如果作為一種著作人身權,原作品的續寫權或續寫優先權無法被繼承和轉讓,無限期保護,排除了他人從法律上續寫的可能性,極度不利于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另一方面,續寫作品與演繹作品不同,對原作品的依附特征更低,但著作權法仍對演繹作品加以保護,續寫作品具有更高的獨創性,更應當受到保護。
其次,權利內容。續寫權,是指對未完成或已完成作品進行續寫的權利。這里的作者僅僅指續寫作者,續寫作者的續寫權是要等原作者放棄續寫優先權之后才能行使。續寫權的期限可以參照現行《著作權法》第21條關于保護期限的一般規定歸入著作人身權范圍,但是和其他著作財產權有著一樣的保護期限,也可以繼承、轉讓和放棄。續寫人在續寫優先權期限內,得到原作品著作權人的許可的可以進行續寫;未經許可,事后又未得到原作者追認的續寫行為,應承擔侵權責任。
本文認為,為防止權利的濫用,對續寫權和續寫優先權的保護期限也要進行限制,不能完全照搬財產權的保護期限,即作者生前加死后50年。我們續寫的目的在于繁榮文化藝術,豐富人們的精神需求。無論是未完成的作品還是已完成的作品,將續寫權和續寫優先權納入著作人身權后,都只能是“活人”的續寫權利,不能贈與也不能繼承。因此,作者死后,不能繼續享有續寫權和續寫優先權,任何人都有權進行續寫,即為純粹的“活人權利”。
注釋:
冉燕飛.演繹作品著作權保護.北京大學碩士論文.2010.
郭浩.論同人作品的著作權保護.北方工業大學.20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李雨峰、王枚黎.保護作品完整權的重構-對我國著作權法相關條款的質疑.法學論壇.2013.
陳強安.保續寫作品法律問題研究.北京工商大學.2009.
參考文獻:
[1]王遷.網絡版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吳漢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修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
[3]李雨峰.中國著作權法:原理與材料.華中科技大學.2014.
[4]吳漢東.知識產權多維度解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