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種姓制度作為印度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由來已久,在印度社會發展過程中盡管受到了不同時期的影響與沖擊,但至今仍對印度社會所產生的作用卻依然顯著存在。自獨立以來,印度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有著長足的發展,在其政治現代化的轉型過程中,種姓制度這一傳統社會文化所帶來的影響也體現在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
關鍵詞 印度 獨立 種姓制度 現代化 轉型
作者簡介:趙小羽,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73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271
縱觀印度文明數千年來的延續與發展,種姓制度的歷史也幾乎始終包含其中,并對印度的發展起著重要且深遠的影響。印度的種姓制度與個人的出身相關,其最顯著兩個的特征是對不同種姓的社會集團成員的職業和婚姻的限制。這樣一個具有劃分等級的制度,其自身天生帶有政治性的特點。自1947年印度獨立至今,印度的迅速發展有目共睹,目前印度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印度的GDP增長率大體是保持著高速的發展水平。與此同時,印度是世界人口總量第二大國家,但其社會財富分配極不平衡,根據2011年的數據顯示,印度全國10%的人口掌控全國30%的收入。 由此可見,印度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存在著巨大的人口壓力和懸殊的貧富差距。種姓制度作為印度社會根生蒂固的傳統文化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印度的未來發展道路,而在印度政治現代化的轉型的過程中,受到種姓制度的影響尤為顯著。
一、印度種姓制度的變遷及特點
種姓制度在印度歷史上表現最為典型、持久和復雜。 種姓制度是印度教社會用以劃分等級的制度,從理論上印度教將其教徒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這一制度被稱為“瓦爾納”制度。此外,還有“賤民”階層,稱為“不可接觸者”,實際上“賤民”階層構成了第五個種姓等級。在印度教社會中,一個人的一出生就繼承了其父輩的種姓,同時也就確定了其社會階層,種姓制度便開始影響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在很大程度上規定和限制了其個人未來發展的道路。種姓等級的劃分規定了不同種姓的職業。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和知識分子;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吠舍主要是平民大眾;首陀羅則多是失去土地的農民和奴隸。種姓制度還實行嚴格的內婚制,即在同一種種姓內部通婚,禁止各種姓之間通婚。 這種做法進一步保證了上等種姓的統治地位,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這三個種姓人數加起來占印度人口的10%, 這構成了種姓等級的金字塔,也體現了印度政治權力的構成模式,即一成左右的少數種姓階層掌握著國家的政治權力,壟斷著社會資源。
十八世紀,隨著英國殖民者入侵,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開始在印度建立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采用嚴格的三權分立原則,并通過立法措施力圖減弱種姓制度在印度社會所帶來的消極影響。英國殖民時期,在官員的選拔任免方面則將種姓制度的影響降到最低,關注于被考察者的受教育情況等因素,盡管如此,種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的影響并未改變,高等種姓的群體才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擁有較高的素質,在社會中擁有更多的財富基礎。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也未能在印度真正的落實,因此印度的政治權利歸屬依舊保持在高等種姓群體的范圍內。印度獨立后實行議會民主制,并通過憲法確定下來,而種姓制度所造成的影響使得民主政治難以開展,公民難以廣泛的進行政治參與,盡管政府為消除種姓制度的消極影響做了很多努力和嘗試,但始終無法從根本上消除這一制度。因此,不少學者提出,種姓制度在現代印度政治中的作用是增強了 。
二、獨立以來印度政治現代化的轉型
政治現代化是現代化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的現代化要求國家政治權威理性化,政治功能專門化,以及社會各階級廣泛的政治參與。可以通過以下方面的發展水平,來評判一個國家或政權的政治現代化水平,包括政治的制度化、法制化、民主化、高效化、穩定化、和平化。自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政治現代化進程尤為引人注目,在經濟崛起的同時,政治現代化等方面的進程也呈現了諸多的問題與挑戰。從1947年獨立到1977年期間,印度逐步建立了議會民主制度,力求通過民主選舉的制度作為其民主制的根基,“同時實行保留選區制,為表列種姓和表列部族等社會弱勢階層保留席位;在國體問題上否定了君主立憲制、總督制、總統制,實行聯邦共和制;實行三權分立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制衡” 。1977年代末至今,印度的政治現代化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動,在尼赫魯執政時期開始形成了國大黨一黨獨大的政治局面,到了甘地執政時期,一黨獨大的格局發生了變化,開始形成了多黨聯合執政的局面并最終確立了印度的多黨聯盟體制。
1977年為來,印度的政治現代化進程和民主制度不斷地加深,民主選舉的舉措也為越來越多的民眾所接受,基層民主政治的發展也在不斷加強。“低種姓的崛起和參政是印度民主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不僅會對未來的政治發展和政治力量對比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將對沿襲了幾千年的種姓制度構成有力的挑戰,這無疑是社會進步和民主政治深化的表現” 。印度的政治格局也在逐漸的發生著改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出現了變化,中央集權的體制也逐漸轉變為了競爭型聯邦制。
三、獨立以來印度種姓制度對其政治現代化轉型的影響種姓制度在印度政治現代化轉型中,雖然印度政府在民主政治方面做了諸多的努力,但種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的基礎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種姓制度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這在印度政治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呈現出極大的消極影響。與此同時,種姓制度中不斷分化的特點更是加劇了這一消極影響,“數量越來越多同族通婚的世襲集團,每一種集團從事一種職業,或至少被限制在為數不多的若干職業內” ,這一現象被稱為“查提”制度。這樣的因種姓而產生的分化日益嚴重,分化出來的種姓團體又對其內部進行了方方面面的限制,使得各種姓間的差別也愈發明顯,造成各種姓團體之間的隔閡,進而使種姓之間產生對立和沖突,這也是印度社會難以達成統一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導致印度社會長期處于一種相互隔離的狀態,對于印度政府的統一管理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嚴重阻礙了印度一體化發展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