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摘 要:為了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國有資本管理部門會編制國有資本預算,并對其執行情況負責。國有資本預算在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就需要在國企改革的過程中將怎樣能夠促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更好地發揮作用納入考慮。本文所研究的內容就是國企改革如何促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更好的發揮作用。
關鍵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國企改革;資源配置
2007年9月8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標志著我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初步建立。緊接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可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將在我國擁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為了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成為在國家宏觀調控下進行資源配置的主體,國家對國有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化,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在不斷好轉,但與此同時,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心也發生了變化。近幾年,關于重新定位國有企業、調整國有企業的結構和經濟布局等理論的研究十分熱烈。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國有企業改革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概念,合理的解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遇到的如目標定位、職責分工、收支政策等問題,不僅能夠促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更加有效地的發揮其對資源的配置作用,還能夠推動國企改革。而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將促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更好的發揮作用,作為一項重要的衡量標準,也是現今國有企業改革應該關注的問題。
1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作用
1.1 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體系,可以通過預算管理國有資本的經營收益和經營支出,監督國有資本的投資、運營等情況。還能夠通過預算提高國有資產在全國優化組合的能力,使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以此來促進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與此同時,通過國有資本預算的監督和分配職能,還可以盡可能的減少道德風險,降低國有資產的無謂流失,輔助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目的的實現。
1.2 推動國有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
由于近年來國有經濟規模的高速擴張,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不合理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國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阻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通過監督管理國有資本,可以建立科學的投資機制和有效的國有資本進退機制,同時還能夠不斷的調整國有資本收支結構以及支出的方向,借此來不斷優化、調整國有經濟的結構和布局,使之向更加合理的經濟結構邁進。
1.3 促進企業間的和平共存和公平競爭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應充分發揮國家二次分配的調節和引導作用,合理調整國有資本的支出方向,使來源于國有企業的收入,也能夠用在支持和保障在一定方面具有創新能力、可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企業或行業中去。而不是僅僅局限在國有企業之中,以此來促進企業間的和平共存和公平競爭。
2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存在的問題
2.1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收益收取機制不合理
目前,國家收取中央企業稅后利潤主要是依照行業進行分類的,這種方法忽略了企業的實際情況,不能起到充分保障企業和出資人利益的作用。其一,中央企業多為跨領域的大型集團,很難劃分為具體的某一行業,但是不同行業收益上繳比例的不同會給企業帶來十分巨大的影響;其二,僅僅依據行業劃分來確定企業的利潤上繳比例忽視了企業的實際情況,可能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其三,這種分配方式不能滿足出資人調整國有資本存量的需要。
2.2 國有資本收益分享機制不合理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有資本收益應該更多的用于對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實際上,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向公共預算劃轉的金額也在逐年遞增。不難看出,國有資本收益正在落實更多的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但是,國有資本的收益分享機制還沒有成熟。主要表現為:尚未形成公開、透明、合理的機制來規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向公共預算劃轉的方式;將國有股減持形成的收入用來補充社保基金具有不穩定性。
2.3 預算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清
如今,國有企業用于改革、發展的預算支出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保留在公共預算之中。這些預算支出中,有一部分與相應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的用途是相近的,例如進行產業升級、提升創新能力等;有的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存在交叉和重疊。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對兩者的進行準確的定位,并劃分劃分清楚相應的事權和支出責任。
3 國有企業改革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促進作用
改革開放30年以來,國企改革一直是我國改革的重點。十八屆這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更是拉開了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大幕,國企改革不僅僅是對國有企業自身的優化和提高,在某種程度上也會促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更好的發揮作用。
3.1 國有企業的分類監管
根據各國國有企業監管的經驗,不難看出,對國有企業進行分類監管能夠提升經營效率以及公共服務水平。十八屆三中全會中也提到“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這也體現了我國實施國有資本分類監管的趨勢。分類監管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能夠使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更加準確的實施不同的資金支持和利潤分配、上繳政策,合理的收取和分配資金,有效降低和避免僅僅根據行業分類確定比例帶來的資金利用及配置效率低的問題。
3.2 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
近年來,混合所有制已經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趨勢之一,二對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混合所有制經濟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收入方面。在發展混合所有制之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的主要來源應該是國有獨資企業,而混合所有制的發展,將使國有控股及參股公司成為預算收入的主要來源,這將會對目前國有股分紅比例較小的情況有所改善。根據《公司法》,公司的分紅政策應該由股東會決定,相較于國有獨資企業,國有控股及參股公司的分紅政策將是各方股東討論和協商的結果。endprint
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支出方面。隨著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資金申請渠道應該擴大到全社會范圍。如前文所提,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資金,除了部分直接劃入公共預算,很大一部分都是直接交由國有企業進行安排的,對于非國有企業,基本上是無法獲得相應的資金支持。而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使得國有企業可以引入外資、個人投資等各種所有制資本,相應的私營、外資企業也可以引入國有資本。因此,只要能夠保證國有資本的注資能夠實現其權益的落實,那么,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向私營、外資企業開放預算申請渠道也是合理的。
3.3 國有資本經營公司的成立
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公司可能會設置在國資委下,也可能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這都會與現今由國資委這個政府特設機構進行管理的機制有很大的差異。相較于國資委只能通過國家預算來安排和配置國有資本,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公司作為法人,其對下屬企業的管理方式應該更加市場化、企業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省去國家預算審批等相關程序,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4 結論及建議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經過多年的實施和不斷地改善,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了當下的國有企業改革措施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問題的緩解作用。如上文所述,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可以有效的改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上繳比例不合理、分享機制不適當、市場化程度不夠等問題,同時也會間接地緩解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在宏觀調控、民生等方面的不足。由此可見,國有企業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更好的發揮作用。
然而,改革后的國有企業,也會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帶來新的問題,例如混合所有制改革雖然緩解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不對全社會開放的問題,但也要確定什么樣的企業能夠得到國有資本的注資、怎樣篩選注資企業等問題。簡單的講,就是國企改革雖然能夠在一些方面促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更好的發揮作用,但前提是,相應的預算制度一定要跟的上。因此,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國有企業改革,應該是相互促進和相互影響的,兩者的改革應該同時進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譚嘯.我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改革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
[2]張舒.我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
[3]宋文閣.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研究——基于國家出資人財務監督視角[D].江蘇大學,2009.
[4]邵挺.國有資本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和主線[J].中國發展觀察,2013(11):35-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