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莎莎
摘 要:在國家經濟的帶動下,我國金融行業逐漸發展起來。然而,在金融行業發展中很容易受到國際投資風險的影響,如果不能加以正確防范,勢必會給我國金融行業發展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容易在金融投資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诖?,文章將從國際投資風險特征入手,重點研究我國金融業應如何對國際投資風險進行防控。
關鍵詞:防控;金融行業;國際投資風險
全球經濟一體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經濟一體化的實現既促進了我國金融業發展,又給我國金融業投資帶來了一定風險,尤其是我國金融行業正處于成熟階段的今天,很容易在國際金融投資中因風險防范措施的缺失而蒙受風險,進而影響到國家經濟的發展,如何做好風險防控就成為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有必要對此展開研究。
1 國際投資風險特征分析
1.1 金融資本集中度較高
通過對國際投資風險的研究可以發現,金融資本過度集中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現象,同時,國際投資風險還存在過于向實體經濟傾斜的情況,而實體經濟的發展又需要大量的資金來維護,這樣一來就影響了資本的流動。如果實體經濟出現了風險,而多數資金又存在于實體經濟中,那么很容易讓所有資金無法收回,投資風險也會隨之出現,部分企業甚至會因此導致破產。由此可見金融資本的過度集中會帶來嚴重后果。
1.2 國際投資幕后操縱行為較為普遍
對于國際投資來說,它的風險產生與其幕后存在一定數量的操縱者有一定關系。在上文中了解到國際投資風險的產生與資本過于向實體經濟傾斜有關,而這種行為的出現多與背后操縱有關,操縱者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謀利,顯然這種行為并不道德,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勢必會出現金融資本單獨運行的情況,進而引發風險,即由于產業資本的缺失,金融資本無法正常運行以及風險較大的情況便十分顯著。
1.3 金融企業投資行為遭到制約
在金融領域任何風險的出現都會影響到國際投資結果,在國際投資風險出現以后,金融企業的投資行為通常會受到嚴重制約,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金融企業要想不失去國際市場,實現長久穩定發展,就需要向國際投資風險分析中投入大量資金,以便用于了解國際金融形式,且做好風險防控。一般來講,在金融投資中,尤其是中小型金融企業并沒有任何行之有效的風險防范策略,所以這些企業在國際投資中多數會表現出過于謹慎的情況,而中小型金融企業又占據絕大多數,掌握著大量資金,如果這些中小金融企業過于謹慎,不肯將資金放出,不僅會限制自身發展,還會影響整個金融業的發展,國際金融發展速度過緩也就成為必然。此外,一旦出現國際金融風險,遭受沖擊的企業需要蒙受巨大損失,如果防范措施不當很容易出現破產的情況,這些都在影響著金融企業投資的順利進行。因此,怎樣做好國際投資風險防控就成為現代最值得思考的問題之一。
2 我國金融業應對國際投資風險對策探究
2.1 加強外資結構調整
通過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可以得知,盡管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影響下使得外資利用逐漸增多,尤其是近五年吸收了至少2000億美元的外資,但多數都屬于長期投資行為,這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帶動經濟增長,但如果在投資期間出現不良風險很容易導致資金無法收回。眾所周知,近年來世界政治格局變動較大,如果我國與某國在政治外交上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到兩國之間的金融投資狀況。為促進我國金融業發展,在應對國際投資風險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外資結構的調整,可以將長期投資轉為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兩種。同時,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參與到外資結構調整中,及時為金融業提供最真實有效的信息;再者,金融企業自身也要構建完善的風險識別機制,充分認識在國際投資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且注意國際先進經驗的借鑒與吸收。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投資活動正常進行,還能將國際投資風險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此外,金融業也要認識到任何風險都不能被規避,只能通過風險轉移或弱化風險來減少損失。所以,應重視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利用該機制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風險,并聯系實際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改進措施,進而為國際投資行為的正常進行奠定基礎。
2.2 做好外匯體制改革
在國際金融投資中勢必會涉及到外幣,所以做好外匯體制改革就成為國際投資風險防控中重要工作之一。我國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便進行了外匯體制改革,這次改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機資本的大量注入,優化了國際投資環境,降低了風險發生幾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狀況的變化,為避免新型金融風險出現,我國金融業應加大外匯體制改革力度,不僅要監管對外投資,還要加大對境內投資的關注,實現全面監管,及時了解各種投資行為,預見國際投資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且提前構建切實可行的風險防控機制,將風險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防止風險擴大化,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2.3 鞏固與國外金融機構的合作框架
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快速發展都離不開與國際社會的接觸,這也就意味著金融業在享受國際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好處時,還需要承受一定的風險。為減少風險損失,我國金融業在進行國際投資的過程中應與國外金融機構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經與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取得了合作關系,并獲得了大量資金支持。在實現國際金融合作的同時,我國金融業也要認識到隱藏在經濟快速發展背后的現實情況,即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歷史因素的影響,在與金融相關的內容上并不健全。所以,在進行國際投資中一定要先對國外合作金融機構做全面了解,不僅要了解投資項目的當前發展狀況,還要對其未來發展潛力等有一定了解,不能只將目光停留在眼前,而是要從長遠角度考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金融風險的出現。此外,隨著與國外金融機構合作框架的鞏固,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強化我國金融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這對國家金融業未來發展有一定好處,因此,應重視與國外金融機構合作關系的構建。
2.4 加強體制改革,對不良資產盤活endprint
體制改革是我國金融業與商業銀行發展中必須面對的問題,通過對我國金融業與商業銀行的研究可以發現,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不協調。企業為獲得更多發展資金,經常會向商業銀行隱瞞真實財務信息,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十分常見;而商業銀行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也會慎之又慎,很少將資金出借出去,這樣一來就導致兩者關系惡化。同時,如果商業銀行考察不慎將資金借貸出去,但到期后無法收回就會成為不良資產,由于不良資產的長期存在嚴重影響了銀行發展。再者,金融企業現有管理措施不良也是導致風險出現的因素,所以,做好體制改革,盤活不良資產就成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從改變企業與銀行之間的關系開始,首先應加大對企業的約束,如果企業在提供財務賬目的過程中存在虛假行為,相關部門應立即上報,并按照要求進行處罰,降低虛假財務信息的出現幾率。其次,銀行給予企業一定信心,可以通過小額貸款的方式進行嘗試,在資金到期以后如果能夠如數收回可以嘗試多對該企業放款,且構建黑白信譽賬單,按照企業的信譽度進行放貸。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兩者在資產問題上再次發生矛盾,還能讓投資行為處于優勢地位。此外,企業還要加大對資金管理問題的重視,可以借鑒與吸收國內外優秀企業的內部管理措施,并聯系企業自身情況引入進來,這也是有效降低金融投資風險發生的重要舉措。再者,金融企業也要有完善的雙邊投資保證機制做保障,隨著雙邊保證機制的實現可以大幅度降低企業在國際投資中發生風險的幾率,即便出現風險也不至于出現破產的情況。
2.5 加大對非金融機構的監管
通過對我國企業在國際投資中的狀況進行研究時可以發現,其中不僅只有金融企業一種,還包括很多非金融企業或機構,且他們在國際金融投資上所占比重并不低,此類企業主要為信托投資企業。在調查中發現,進行國際投資的信托投資企業多數都沒有與政府相關部門構建聯系,更沒有實現經營資金財政化,再加上他們將大多數精力都放在了企業內部管理上,這樣一來就出現了無瑕顧及風險防控的情況,國際投資風險也容易出現在這些企業中,為避免風險從信托投資企業中進入我國,影響整個金融市場,我國政府應加大對此類信托投資企業的監管,全面了解所有進行國際投資行為的企業,最好構建完善的審核與監管機制,要求所有進行國際投資的企業都要登記注冊,由政府監管其投資狀況。同時,要求信托投資企業做好風險防范,實時監控各種可能在投資中出現的風險,并構建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將風險降至最低,進而為我國金融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此外,我國政府還要聯系當前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海外投資保險機制,盡快出臺與海外投資保險相關的法律法規,這樣不僅可以為進行國際投資的企業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還能為雙邊投資保證機制的實現提供可能。據了解我國目前已經與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投資保護協議,希望再次完善,彌補不足。
2.6 做好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工作
在應對國際金融風險的過程中,做好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金融風險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與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存在問題有關。所以,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通過提高銀行信貸政策與資本市場的方式實現既定目標。同時,在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金融企業內部共享,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投資不足的發生幾率,還能強化風險防控效果,進而為金融業發展優化發展環境。通過研究發現,資金過于集中很容易在風險發生以后帶來不良問題,所以,在金融發展中應做到“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只有這樣才能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進而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可能。此外,在國際金融風險應對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好保險機制建設,鼓勵所有進行國際投資的企業購買保險,主要為高新技術項目進行保險,這樣不僅可以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也能讓更多人認識到高新技術產業才是未來占據優勢地位的行業。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中,我國金融企業還要加強海外投資力度,控制好投資比例,且注重跨越式發展,吸收更多國外資金,只有這樣才能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3 結束語
通過相關研究得知,國際金融風險的特征有很多,常見的特征主要有金融資本集中度較高、國際投資幕后操縱行為較為普遍、金融企業投資行為遭到制約等幾種,只有掌握了這些特征才能做好風險應對。因此,文章認為我國金融業在應對國際投資風險的過程中應從加強對外資結構進行調整、做好外匯體制改革、鞏固與國外金融機構的合作框架、加強體制改革,對不良資產盤活、加大對非金融機構的監管、做好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工作幾方面著手,只有將這些內容落到實處才能強化我國金融業應對風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誠. 金融行業如何抵御國際投資風險[J]. 現代商業,2014,33:150-151.
[2]金融工程課題組. 國際銀行業成功經驗與我國銀行業監管途徑[J]. 世界經濟文匯,2000,06:23-25.
[3]徐凌云. 投資管理及風險控制[J]. 中國外資,2011,23:65+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