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萌鴿
摘 要: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財產權,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經濟資源。在當代,知識產權也已成為一個戰略問題,在國家和企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谥R產權戰略的重要性,探討我國知識產權現狀和發展趨勢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知識產權;發展;完善
1 知識產權的概念
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財產權”,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財產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據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Mark Lemley教授,廣泛使用該術語“知識產權”是一個在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后出現的。(最近一段時間部分互聯網公司如:騰訊、阿里等,也將其簡稱為IP)知識產權是關于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知識產權制度應運而生并不斷完善。如今侵犯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越來越多。17世紀上半葉產生了近代專利制度;一百年后產生了“專利說明書”制度;又過了一百多年后,從法院在處理侵權糾紛時的需要開始,才產生了“權利要求書”制度。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產權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到處充滿了知識產權,在商業競爭上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重要作用。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工業產權。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制止不正當競爭,以及植物新品種權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
2 知識產權的分類
1.著作權與工業產權
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
它有兩類: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為版權、文學產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為產業產權)。
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財產權利和精神權利的總稱。主要包括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鄰接權;通常我們說的知識產權主要是指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和作品登記。
工業產權則是指工業、商業、農業、林業和其他產業中具有實用經濟意義的一種無形財產權,由此看來“產業產權”的名稱更為貼切。主要包括專利權與商標權。
2.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
人身權利:按照內容組成,知識產權由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兩部分構成,也稱之為精神權利和經濟權利。所謂人身權利,是指權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離,是人身關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或對其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等,即為精神權利。
財產權利:所謂財產權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認以后,權利人可利用這些智力成果取得報酬或者得到獎勵的權利,這種權利也稱之為經濟權利。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
3 知識產權的發展與完善
中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建立是伴隨著改革開放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起步的。改革開放之初,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與世界經濟的接軌,中國加快了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建設的步伐。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之時的1978年9月24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成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通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下設商標局,執行"管理商標"的職能,即"對本國企業使用的商標統一審查、注冊,協助工商部門監督檢查商品質量。對外國企業向中國申請注冊的商標,根據互惠原則辦理注冊。"1980年1月14日國務院以國發[1980]10號文件批準了《關于我國建立專利制度的請示報告(草案)》,隨后成立了國家專利局(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后更名為國家知識產權局)。1985年7月25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文化部關于設立國家版權局的建議。這些執行國家知識產權行政管理和執法職能的專門機構先后成立,顯示了中國政府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決心。
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至今的短短30年間,中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工作,走過了一些發達國家通常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才能完成的立法路程,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對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促進國家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商標為例,中國的商標注冊年申請量由1980年的2.6萬件增長到2006年的76.6萬件;截止2008年底,中國注冊商標累計總量達344.1萬件,中國的商標注冊申請量、審查量和有效注冊商標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第一商標大國1。專利方面,到2009年3月,中國累計受理專利申請突破500萬件2;著作權方面盡管沒有強制性注冊登記制度,但軟件登記總量、版權合同登記量和作品自愿登記量都在不斷增長。
4 結束語
知識產權法確認發明人、設計人、作者等對其創造性勞動成果依法享有專有權、專利權,并保護其不受侵犯,不僅使他們受到精神鼓勵,而且能在法律保護下取得經濟利益。這樣,就會調動人們從事科研活動和智力創作的積極性,從而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精神財富。因此,建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有助于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益,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此外,建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進行國際競爭,開展國際間科技、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基本環境和條件之一。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建立,對開發智力成果,開拓技術市場,引進先進技術,擴大對外經濟技術、科學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文希凱. 專利法20年--不斷發展完善的中國專利制度[J]. 中國發明與專利, 2005(4):8-11.
2.李晨, 丁心. 基于TRIPS協議的中國知識產權法完善作用[J]. 編輯之友, 2011(7):102-104.
3.常云霞. 論知識產權法的完善[J]. 商, 2013(31):268-268.
4.周游. 對完善知識產權法的思考[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5(23):187-188.
5.孫瑛. 國際專利保護制度的新發展及對我國專利法的影響[D]. 大連海事大學, 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