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監察體制改革的試點工作如今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身為監察權的行使機關,其所擁有的權力之大自不必多言,但如何讓此權利真正發揮作用而非被濫用,對其的制約至關重要。
關鍵詞:監察委,制約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根據《決定》,將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及所轄縣、市、市轄區設立監察委員會。
根據《決定》,監察委擁有“監督、調查、處置”的權能,而這些權能在與紀委合署辦公的情況下是便形成了集黨紀監督、行政監督與法律監督權于一體的監察權,權利之大,被稱之為位高權重的“超級機構”并不為過。但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如何加強對監督者的監督與制約,杜絕出現反腐者自身先腐的現象,這點至關重要。
1 權力制約權力
按照權力制約權力的理論,監察委雖為監察者,但仍然需要受到立法權、行政權及司法權的制約。
立法權即人大方面,《決定》中明確寫道:監察委受人大監督,對人大負責。但目前人大的監督職能并未完全發揮,只能通過監察委在人民代表大會上所作工作報告或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成立的專門委員會等方式而并無其他有效辦法進行監督。
行政權即政府方面,其必然是監察委的重點監察對象,過往由于政府主導經濟發展模式的運行導致政府這只“利維坦”所擁有權利太過龐大。時至今日,雖然轉型建設“服務型政府”成果斐然,但行政權內固有的“有權任性”基因還在,而這也必將引起監察機關的密切關注,但從另一方面看,各級政府機關也必將是監察權被濫用的最大受害者。而當監察權已然臨身或自身合法權益已然被侵犯,這時就務必需要賦予被監察對象以救濟請求權,勿要使其陷入“伸冤無門”之境。
監察權的設置目的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被手握公權力的強權所欺凌,但監察權同樣為身負公權力的國家機關,一旦其揮起手中權力大棒亂揮勢必會造成權利的濫用。而此時設置相關救濟程序的必要性便顯得至關重要,通過類型化的救濟方式使救濟申請得到依法裁斷,并由濫用監察權者承擔《國家賠償法》等法律所規定的法律后果,勢必使手握監察權的監察委能夠更加謹慎、合理的運用自身權利。
司法權方面,檢察院及其自身權利可從三個方面對監察委員會進行制約,首先檢查機關本身具有法律監督之責,具體實施方面:其可對監察機關行使監察權的活動依法實施監督還可受理被監督者的申訴和控告,如有發現其具有暴力取證、刑訊逼供、徇私舞弊、失職瀆職等其他違法現象時,有權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糾正,監察委員應做出糾正并將結果反饋至檢察院,若其經自查主張不存在違法行為或認為犯罪嫌疑人申訴或控告不屬實時,應及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予以印證,以證明其是在法定權限及程序內正當行使監察權,而檢察機關可對其提供證據加以印證以保證犯罪嫌疑人的正當權利。其次檢察院的批捕權可在監察委對涉嫌違法的監察對象決定批捕而向檢察院申請批捕或者延長批捕羈押期限時加以審查,并可根據具體案情做出是否準予的決定,另根據《刑事訴訟法》第93條可判定,目前未決羈押是以檢察院為中心而設置,監察委所擁有的職權中雖未有羈押權,但其所擁有的留置權同樣是以限制當事人人身自由為基礎,故對于監察委的留置活動同樣應受到檢察院的監督。最后,對于監察委移送起訴的案件,檢察機關仍享有獨立的審查和提起公訴的權利,其公訴權同樣在監察委移送審查起訴時加以審查并作出提起公訴、退回補充偵查、不起訴或建議撤銷案件等決定,而且一旦檢察院做出不起訴決定后,該案件也就意味著終結,或檢察院做出提起公訴的決定后,在審判、執行階段,與監察委已無太大關系,其只能處于配合地位而無權對審判的進行加以干涉。由此可見,檢察院通過偵查監督權、逮捕批準權等對監察委員會進行監督。除此之外,誠如剛才所言,法院身為審判機關,審判案件所貫徹的核心思想便是依法獨立審判,監察委亦無權染指。
2 以權利制約權力
腐敗從本質上來說是拿人民群眾的權利來謀求自身的權益,為此,應通過法治的方式和力量保護公民權利以制約腐敗現象的出現。民主是腐化的天敵,社會越民主,權與錢的運用就越清正,腐敗現象就越難易滋生和易于抑止。原因在于不受制約的權利是導致貪污腐敗的病根,而民主則是制約和監督權利的良藥。民主的精義在于廣泛分配權利與權力,并以權利制約權力,以公民權力監督公眾權利。
如今隨著監察權從同體監督到異體監督,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的方面應該賦予新的內涵,使其發揮民間反腐這一強大體制外的異體監督的優勢。我國反腐的制度建設以及觀念理念需要借助此次監察體制改革的浪潮適時的加入以公民參與為主要方式的權利反腐,只有賦予和保障公民充分切實的民主監督權力,全面充分的保障公民制約公權力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等民主權利,并且政府自身能夠在信息公開等方面做出切實可行的讓公民知悉其權力運行軌跡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讓公民自身權利對公權力運行的各個環節進行有序和有效的制約。
3 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原則,亦稱作正當法律程序,其始于英國的自由大憲章,完善與美國《憲法》修正案。美國法學家羅伯特·薩默斯曾列舉其認為正當程序所包含的十個要點:參與性統治、程序正統性、程序和平性、人道并尊重個人的尊嚴、保護個人隱私、協議性、公平性、程序法治、程序理性以及及時性和終結性。在司法領域我們常提程序正當原則,如今在監察領域,程序正當原則同樣應被貫徹于監察活動的全部過程,猶如監察權對公務人員“全覆蓋”一樣對監察活動實行全覆蓋,貫徹程序正當原則便可約束監察權使其在規定的范圍通過規定的程序行使自身的權益。
“無規矩不成方圓”,監察活動遵循程序正當原則就是為其立下一個規矩并使其遵守,這是一種有秩序的體現,而程序正當原則之所以亦稱之為正當法律程序,其原因就在于其遵守的這種規矩便是法律所規范的?!胺o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一旦監察權的整個運行過程能夠按照法律所規范的程序及方式合理有序的進行,不僅對監察權的平穩順利運行是一種助力,這種有序也可以提高監察效率、增強權威性、節約司法資源并有效降低國家監察成本。另一方面,監察權的運行遵循正當程序原則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保護被監察對象的合法權益,是一種尊重人權的表現。如果監察權的運行沒有遵循程序正當原則,沒有在法律的框架內運行,不僅會造成監察權處理事務方面能力及效率低下,很容易導致在監察、調查以及處置過程中的裁量權被濫用而發生侵犯被檢察人員合法權益之事,從而造成監察權的職責得不到落實,自身價值亦得不到體現,而且其運行的真實性也無法得到保障,所得結果自然無法使人信服。
4 結語
監察體制改革使得監察委身負重責,但與此同時其也身負重權。自身權利如何不被濫用,從權利、權力和程序方面加以制約,才能更好的保證監察權在其固有軌道上妥善平穩運行。
參考文獻
1、李翔:《反腐敗法律體系構建的中國路徑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53-254頁
2、韓大元:《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中的若干憲法問題》,載《法學評論》2017年第3期
3、魏昌東:《國家監察委員會改革方案之辯證:屬性、職能和職責定位》,載《法學》2017年第3期
4、陳光中:《關于我國監察體制改革的幾點看法》,載《環球法律評論》2017年第2期
5、秦前紅:《監察體制改革的邏輯與方法》,載《環球法律評論》2017年第2期
作者簡介
文天(1993-),男,山東菏澤,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行政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