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醫學博士 孫麗紅
虛人調補,只能細火慢熬
文 /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醫學博士 孫麗紅

很多患者患癌后,往往很糾結,不知如何飲食。有患者向筆者詢問:“孫老師,我得了這個癌,平時可以吃什么?家人看我體質較差,想讓我補補,吃點甲魚、鴿子湯之類的,可以嗎?親戚朋友來看我,送了很多蛋白粉、燕窩和冬蟲夏草一類補品,這些補品能吃嗎?民間有種說法,癌癥患者不能吃雞,只能吃鴨,這種說法對嗎?”諸如此類的疑問很多。
患者患癌以后,希望在治療的同時或在康復期內,通過合理的飲食營養和膳食調配來增強體質,增強抵抗力,盡快康復,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我們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很多患者不會吃,或者說得了腫瘤之后不知道吃什么好,有很多誤區。有很多家屬唯恐患者營養不良,消化功能剛有所恢復,胃口稍微一開,即填鴨式地灌個飽。但常常事與愿違,補沒“速成”,反倒加害于患者。
曾有位女性來找我,來的時候就不停地哭,她告訴我,自己是從洛陽趕過來的,父親膽囊癌做了手術,在家休養,路途太遠,沒法過來,自己來請我會診,同時想咨詢有關自己患病父親的飲食問題。她告訴我,她父親六十出頭,患病后人消瘦不少,現在吃啥都吐,自己很著急。我就仔細問她,患者平時都吃了什么。她告訴我,父親因為體質弱,人消瘦,家人希望父親趕緊好起來,早上給父親喝一碗雜糧粥,吃一個饅頭、一個蘋果和一個雞蛋;上午9點給父親吃一碗蓮子銀耳羹和幾塊餅干;11點再讓他吃一根香蕉,喝一杯酸奶;12點吃午飯……一天吃9頓。其實聽到這些,我已經明白了,患者剛手術完,胃腸功能本已虛弱,對食物的耐受能力尚未恢復,這樣不停的給父親吃這吃那,能不吐嗎?
像這樣好心辦壞事的情況,還真不少,臨床太常見了,須加以警覺。
腫瘤患者患病后,常常接受放化療治療,放化療會殺傷白細胞,食欲隨之減退,消化功能往往較弱,稍微吃得好一點、飽一點,胃腸道即會受不了,出現“消極怠工”,可常見腹脹、嘔呃、便秘、腹痛,甚或嘔吐、腸梗阻等。因此,必須明確一點,虛人調補,只能細火慢熬!一點一點來,以粥糜等最為養人,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往往結果會適得其反。
北宋名醫龐安時則指出了病后調補的方法,曰:“凡病瘥后,宜先進清粥湯,次進糜粥,亦須少與之,切勿過食也。至于酒肉,尤當禁。”就是說,在疾病的恢復期和康復期,大病剛愈后,飲食應由稀糜漸稠厚,數量由少到多,如此循序漸進,不能過食,至于酒肉之類的食物,當屬禁忌之類。
所以,我們強調兩個觀點:首先,在城市里,腫瘤患者真正因營養不良而去世的,絕非多數;即便后期常見惡病質,也是消耗過多,抑制消耗才是關鍵。
再者,吃進去的遠非就是補進去的,吃進去,僅僅進入腸道,能否吸收才是關鍵。吃得太多、太好,吸收不了,反倒增加腸胃負擔而為害。
總之,虛人調補需細火慢熬,緩緩圖之,切忌快速填鴨!
編輯/陳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