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阮光鋒
圈點食事
隔夜西瓜到底能不能吃?
文 /阮光鋒

近日有媒體報道,安徽一女子將半個西瓜用保鮮膜包了放在冰箱里,兩天后拿出來吃了,很快開始上吐下瀉,第二天早上即陷入昏迷,后來竟然發展到原因不明的發燒、休克、多臟器功能損害,病情危重,最后被送進醫院的ICU。后經確診,她屬于典型的死亡率較高的感染性休克。隔夜西瓜到底有什么問題?為何會把人放倒?還能放心吃西瓜嗎?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又稱膿毒性休克,是外科多見和治療較困難的一類休克。是人體發生感染之后最嚴重的情況之一,主要標志是血壓下降,身體的組織灌注不足(像稻田得不到灌溉),有缺血性壞死和死亡的危險。
導致感染性休克的病因主要是細菌感染,最常見的細菌有大腸桿菌、克雷伯菌等,有些病毒例如流行性出血熱病毒也可以造成感染性休克。而且,這種感染性休克最容易擊倒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嬰幼兒以及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一旦病情發展到感染性休克的階段,病情將十分兇險,全身組織開始缺氧、代謝發生障礙、重要臟器功能開始衰竭,治療難度非常大,患者死亡的風險也非常高。
說清楚導致感染性休克的原因,再說隔夜西瓜。其實,隔夜西瓜能不能吃,與隔夜沒有太大關系,主要跟西瓜的保存條件和處理方式有關。
食物導致感染性休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細菌污染,而一個好的西瓜本身是沒有細菌污染問題的。隔夜的過程中,是否會產生細菌,其實主要跟保存條件有關。試想一下,西瓜放一晚上,如果是在一個無菌的環境里,不論隔夜與否,都不會被細菌污染,也就不會導致人中毒。但是,如果保存西瓜的環境里存在導致感染性休克的細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們知道,夏天氣溫高,細菌容易繁殖。而且,西瓜水分糖分都很高,就更受細菌歡迎了。如果在隔夜存放過程中,沒有注意放置在一個溫度低、衛生的地方,就非常容易被細菌污染,如果食用,倒是有可能致人中毒的。
另外,新聞事件里她使用的保鮮膜也有很大影響。如果保鮮膜是衛生干凈的,的確可以起到保護西瓜、延長保鮮時間的作用,但是如果保鮮膜也攜帶了細菌,蓋在沒吃完的西瓜上,不僅起不到保護作用,還會加速西瓜的腐敗變質。此外,如果切西瓜、撕保鮮膜的時候沒有清洗刀具、洗手,如果切西瓜的刀是剛剛切過生肉的,或者剛剛上完廁所沒有洗手,那也很容易將致病菌帶到西瓜中去。
所以,隔夜西瓜能不能吃,關鍵還是要看西瓜的保存和處理是否衛生。
夏天氣溫高,西瓜容易變質。提醒大家,西瓜切開后盡量一次食用完畢,不要暴露在空氣中過久,因為一旦暴露在空氣中就可能被細菌污染,況且西瓜還這么甜,就更受細菌們的歡迎了。實在吃不完,盡量用質量好的保鮮膜包好,放冰箱冷藏保持,防止被細菌污染。另外,吃西瓜前也要注意個人衛生,食用前一定要注意洗手,避免因交叉污染導致食物中毒。
責任編輯/鄒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