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文廣
在河源吃老鼠粉
文 /孫文廣

第一次品嘗老鼠粉,那是剛到河源工作,一位比我先到的老鄉,拉著我去小食店,幽默地說:“走,走,我帶你去吃老鼠‘糞’。”
哇——我嚇壞了,天下這么多美食,可還從沒聽說過有老鼠“糞”啊?真是奇怪絕頂了!我想,這莫非也是廣東的“生猛”美食嗎?老鄉笑而不語,目光里隱藏著神秘。
旁邊有位當地的客家人同事,急不可待地解說:“我們客家只有老鼠粉,別聽他瞎談,把‘粉’說成‘糞’呵。”
老鄉這才大笑起來。不過,即便是老鼠粉,也令我迷惑不解。于是我決心要嘗嘗這老鼠粉的滋味。
那天,當我們在新市區選定了一家靠路邊的大排檔時,里里外外已坐滿了食客,我發現食客們都在極認真地吃著老鼠粉。坐在我桌旁的一位小伙子,先是用筷子把大碗里的圓粒粒攪動著,來來回回攪動幾次。他又用湯匙舀著粉里的湯,一點點往嘴里試,那湯一定是很鮮甜味美,那人邊試邊瞇著眼了。接而便是埋頭猛吃起來,發出一串滋滋溜溜的聲響,嘴角還時而流下湯水,滴落在自己的腿上,也全然不顧身旁的食客在看他。常說,美味是不計較吃相的,越丑的吃相味越美。這回我總算是見識到了。
不多會兒,小店熱情的客家妹走到我們桌旁,甜甜脆亮地吆喝:“老鼠粉,老鼠粉來啦!”她端著的餐盤里有兩大碗,熱氣騰騰,一股香味引出我滿口垂涎。我仔細一看,喲,湯碗里并不是米粉,而是許多形如蝌蚪狀的白色粒粒,悠悠晃蕩,每粒約有半寸多長,比筷子稍細,一頭尖溜溜,好像拖著尾巴在擺動,另一頭齊如刀切,活像蝌蚪的小腦袋。我問老板,為什么這米做的顆粒要安上個難聽的“老鼠”之名呢?客家妹見我是“北佬”,笑笑說“你先嘗嘗吧”。
我拿起湯匙舀著品嘗,粒粒入口,感覺嫩滑醇香,再細細品味,還有點兒嚼勁,這與一般的長條形米粉是迥然不同的。特別是澆上豬骨和花菇熬的高湯,加上蔥花、香菜等調料,真是鮮美無比。
有一外地食客邊吃邊說,“這一顆顆的米粉頭大尾小,又長了一條小尾巴,名以‘老鼠’,生動形象。”又一食客說:“米老鼠紅極全球,老鼠愛吃大米唱遍中國,這老鼠粉譽滿南粵大地呵。”小吃店里洋溢起一陣笑聲。
這一夸,店老板大笑,還說:“好吶,今天的老鼠粉算我送給你們品嘗。”
后來經老板介紹,我才知道河源的老鼠粉是優質大米磨漿后,瀝水成半濕半干,放入一個帶有許多橢圓小孔的竹篩子里,輕輕擠壓米漿,從篩孔眼里露出半寸多長的條狀粒粒,即刻用刮子刮斷,任其落入沸水鍋里,凝固成蝌蚪形顆粒,并帶著一節尾巴,稱其“老鼠粉”。如若趁熱吃,加調料或糖,都能吃出那原汁原味的米香。從市場上買回的老鼠粉,那已經有點回生了,要用沸水稍煮燙熱;也可用花生油炒熱,如同炒河粉、炒米絲一樣;也可入鍋蒸熱。調料憑各人喜愛。客家人加高湯、牛腩、肉絲、香菜、蔥頭等,特別是客家脆而有嚼味的豬腳,再放點泡酸蘿卜,調入老鼠粉,其美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