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夷
(江西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江西南昌 330006)
運動處方的實施對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指標的影響①
張夷
(江西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江西南昌 330006)
目的 研究運動處方對實施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指標所產生的影響。方法 該研究隨機選取了2015年5月—2016年5月江西省南昌市內東湖區、西湖區、青云譜區、灣里區以及青山湖區內的100名成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運動處方的實施對受試者的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各項指標產生的影響。結果:與實驗前相比,受試者的身高并未發生變化(P>0.05),胸圍和臀圍雖出現了變動,但實驗前與實驗后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受試者的體重、腰圍以及皮褶厚度均明顯低于實驗前(P<0.05);受試者的機能指標以及素質指標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P<0.05)。結論 運動處方可以有效改善訓練者國民體質測定標準中的各項指標,減少脂肪含量,為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宜廣泛應用和推廣。
運動處方 國民體質測定標準 形態指標 機能指標
《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的提出,使國家對于國民體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動處方作為一種有效的運動方式,其將對提高國民的綜合體質水平產生積極的影響[1]。基于此,該研究隨機選取了100名成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運動處方的實施對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各項指標所產生的影響,現將報道如下。
該研究隨機選取了2015年5月—2016年5月江西省南昌市內東湖區、西湖區、青云譜區、灣里區以及青山湖區內的100名成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在受試者知情同意下進行研究。受試者共包括50例男性和50例女性,年齡為22~58歲,平均年齡為(39.41±6.73)歲。該研究所選取的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如下:(1)年齡≥20歲且<60歲;(2)均身體健康,無重大疾病史;(3)所有受試者均簽署了與研究相關的知情同意書;(4)受試者均未進行非系統鍛煉。
根據《國民體質測定標準》中的各項指標內容,為受試者制定相應的運動處方,并將其分為男、女兩組,根據受試者的身體體質水平不同,實施更具針對性的運動處方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力量訓練、仰臥起坐訓練、俯臥撐訓練以及跑步訓練等,同時根據每位受試者的基本情況,適當的對運動內容以及運動時間等進行調整。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提出的過敏體質測定標準指標,對所有受試者實驗前后的形態指標、機能指標以及素質指標進行對比和分析,其中,形態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胸圍、腰圍、臀圍和皮褶厚度,皮褶厚度包括上臂部、肩胛部以及腹部;機能指標包括安靜脈搏、收縮壓、舒張壓、肺活量以及臺階指數;素質指標主要包括握力、背力、坐位體前屈、縱跳、俯臥撐、1min仰臥起坐、閉眼單腳站立和選擇反應時。
對該研究中的測量和統計數據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處理,對其統計的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使用t對其進行數據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實驗前相比,受試者的身高并未發生變化(P>0.05),胸圍和臀圍雖出現了變動,但實驗前與實驗后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受試者的體重、腰圍以及皮褶厚度均明顯低于實驗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受試者實驗前后的形態指標比較[(),分]

表1 受試者實驗前后的形態指標比較[(),分]
形態指標 實驗前 實驗后P值身高(cm) 165.36±5.47 165.36±5.47 >0.05體重(kg) 77.53±10.64 70.26±8.19 <0.05胸圍(cm) 90.48±3.56 92.33±4.08 >0.05腰圍(cm) 81.73±5.48 73.26±4.94 <0.05臀圍(cm) 95.16±4.02 93.48±3.75 >0.05皮褶厚度(mm)上臂部 18.32±2.57 14.16±2.82 <0.05肩胛部 19.91±3.69 16.02±2.74 <0.05腹部 27.36±5.41 22.68±3.91 <0.05
除安靜脈搏指標外,受試者實驗后的身體機能指標均明顯優于實驗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實驗后,所有受試者的各項身體素質指標均明顯優于實驗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受試者實驗前后的機能指標比較[(),分]

表2 受試者實驗前后的機能指標比較[(),分]
安靜脈搏(次/mi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肺活量(mL) 臺階指數實驗前 78.35±2.36 121.36±10.18 81.26±4.23 2263±235 59.72±2.85實驗后 78.57±1.18 116.23±7.35 76.84±3.35 3574±369 55.39±1.91P>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受試者實驗前后的素質指標比較[(),分]

表3 受試者實驗前后的素質指標比較[(),分]
機能指標 實驗前 實驗后P握力(kg) 28.52±3.48 34.07±2.73 <0.05背力(kg) 85.47±5.29 92.86±4.33 <0.05坐位體前屈(cm) 7.34±1.28 8.97±1.35 <0.05縱跳(cm) 28.39±3.16 33.48±4.03 <0.05俯臥撐(次) 8.63±5.48 14.92±6.35 <0.05 1min仰臥起坐(次) 11.53±6.92 22.41±8.84 <0.05閉眼單腳站立(s) 20.78±4.19 31.02±3.87 <0.05選擇反應時(s) 0.53±0.21 0.41±0.18 <0.05
運動處方,即為醫生采取處方的形式針對訓練者的訓練項目、強度以及內容和次數等進行規定的一種方法,其要求醫生全面了解訓練者的健康狀況以及自身身體體質特點,并針對其提出更加符合其身體需求的運動方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2]。近年來,隨著全民運動概念的提出,我國針對國民的綜合身體素質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動不僅可以提高人體的強度,同時也將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率,為我國的健康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部分研究學者發現,采取運動處方的訓練方式,將使訓練者的各項身體指標出現變化,從而改善了訓練者的身體形態,提高了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為人類的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3]。由此可見,運動處方的推廣和實施已經成為當前社會背景下的必然趨勢,而針對運動處方實施對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指標影響的研究也更具現實意義。
該研究結果顯示,與實驗前相比,受試者的身高并未發生變化(P>0.05),胸圍和臀圍雖出現了變動,但實驗前與實驗后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受試者的體重、腰圍以及皮褶厚度均明顯低于實驗前(P<0.05);受試者的機能指標以及素質指標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P<0.05)。
綜上所述,運動處方可以有效改善訓練者國民體質測定標準中的各項指標,使訓練者的身體形態、機能以及素質均得到顯著的優化,減少脂肪含量,為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宜廣泛應用和推廣。
[1]蓋王芳.運動處方教學在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的實驗研究——以長治學院為例[J].梧州學院學報,2013,3(5):54-58.
[2]聶慧.高校制定針對體質健康的個性化運動處方的可行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98-99.
[3]李興春.體育教學中實施健身運動處方對大學生體質影響的實驗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5,8(11):130-132.
G80
A
2095-2813(2017)08(a)-023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235
張夷(1984,7—),女,漢,江蘇人,本科,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國民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