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婷 楊洋
(哈爾濱體育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8)
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干預作用
郭旭婷 楊洋
(哈爾濱體育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8)
該研究采用文獻資料調研、心理測量和數理統計等方法,探討體育鍛煉頻率和時間與大學生抑郁情緒的關系。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經常鍛煉(每周3次及以上)的大學生的抑郁因子得分顯著低于中等頻率鍛煉(每周1~2次)和基本不參與鍛煉的大學生;長時間鍛煉(單次參與鍛煉時間1 h以上)大學生的抑郁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中等時間(單次參與鍛煉時間30~60min)和短時間鍛煉(單次參與鍛煉時間30min及以下)大學生。根據研究結果,分析高頻率、長時間體育鍛煉干預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可能原因,并對高校體育教育提供建議。
體育鍛煉 大學生 抑郁 高校體育
抑郁是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病率最高的心境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大學生作為社會高級的后備人才梯隊,其心理健康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關注,如何運用體育鍛煉手段干預大學生的抑郁情緒已成為學校體育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該研究旨在了解黑龍江省體育高校大學生抑郁情緒以及體育鍛煉情況的現狀,探討體育鍛煉的頻率和時間與抑郁水平的關系,以期為學校體育對抑郁情緒的干預作用提供理論支持。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哈爾濱體育學院在校本科生并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90份,其中有效問卷281份,問卷有效率93.7%。
問卷調查法與心理測量法,包括:(1)自編《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情況調查問卷》,搜集大學生的鍛煉時間、鍛煉頻率等信息。(2)癥狀自評量表(SCL-90),受測大學生的抑郁程度可以從量表結果的抑郁因子分中得知。數理統計法,使用單因素相關分析和多重比較的方法,并運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對不經常鍛煉組(基本不參加體育鍛煉)、中等鍛煉組(每周參加1~2次體育鍛煉)和經常鍛煉組(每周參加體育鍛煉達3次及以上)大學生的抑郁因子得分進行多重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抑郁因子得分與體育鍛煉頻率存在顯著負相關,經常鍛煉組的抑郁因子得分顯著低于不經常鍛煉組和中等頻率鍛煉組;不經常鍛煉組與中等頻率鍛煉組的抑郁因子得分差異不顯著(P=0.894)。此研究結果表明,體育鍛煉在干預大學生抑郁方面發揮作用要以高頻率的體育鍛煉為前提。
對短時間鍛煉組(30min及以下)、中等時間鍛煉組(30~60min)和長時間鍛煉組(60min以上)大學生的抑郁因子得分進行多重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抑郁因子得分與單次體育鍛煉時間長短存在顯著負相關,長時間鍛煉組大學生的抑郁因子得分顯著低于短時間鍛煉組和中等時間鍛煉組;短時間鍛煉組與中等時間鍛煉組大學生的抑郁因子得分差異不顯著(P=0.432)。此研究結果表明,體育鍛煉在干預大學生抑郁方面發揮作用要以長時間的體育鍛煉為前提。

表1 不同鍛煉頻率等級大學生抑郁因子得分多重比較一覽表

表2 不同鍛煉時間大學生的抑郁因子分數多重比較
體育鍛煉對人體神經遞質的分泌具有調節作用,以腎上腺皮質素、5-羥色胺、多巴胺為典型的神經遞質可以促進個體產生興奮、愉悅的正面情緒體驗,提高抵抗抑郁情緒的能力。神經遞質需要一定的濃度才能夠發揮作用,高頻率、長時間的體育鍛煉保證了神經遞質在大腦中濃度的積累,為改善人的心境,緩解抑郁情緒奠定了基礎。
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適應不良、人際關系溝通障、對挫折的耐受力差、缺乏有效的應對方式和對環境的易感性等特點是其抑郁情緒的主要來源。長時間、高頻率的體育鍛煉行為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運動項目本身,促進大學生定期宣泄負性情緒,形成更穩固、更廣泛的人際交往,幫助大學生在體育比賽的競爭情境中體驗到自己的價值,提升對抑郁情緒的耐受力,為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高頻率、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即每周參與3次及以上,每次鍛煉時間60min以上)可以有效干預大學生的抑郁情緒。
利用有效的宣傳手段,促進高校教師認識到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干預作用,并注意培養大學生堅持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高校心理健康部門可將體育鍛煉作為干預大學生抑郁情緒,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輔助手段。
[1]許琳潔,張瑩,鄭瑀,等.不同運動項目對大學生抑郁癥干預效果的研究進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9):134-135.
[2]楊曦,陳遇春.淺析大學生抑郁心理的影響因素及預防措施[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106-107.
[3]Patricia Bursna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J].Worldviews 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2014,11(6):125-128.
[4]魯松濤,韓正勇.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抑郁情緒影響的元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27):133-135.
[5]魏熙.大學生抑郁癥的原因及治療概況[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7):99-101.
[6]蔣霞.大學生焦慮抑郁情緒心理干預效果評價研究[J]. 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53-55.
[7]邢峰,許海燕.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與積極心理健康的關系[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193-194.
[8]宋海燕,李志清,余世和,等.大學生心理障礙(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的體育干預治療[J].體育學刊,2010(7):193-194.
[9]陳規寧.論不同體育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0(2):59-60.
[10]唐聞捷,張瑋.體育鍛煉干預大學生抑郁情緒的功能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11):111-113.
[11]Taliaferro Lindsay A, Rienzo Barbara A, Pigg R Morgan, Miller M David, Dodd Virginia J. Associations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reduced rates of hopelessness,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2008,57(4):427-436.
G807
A
2095-2813(2017)08(a)-023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