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 韓承臻 編輯 | 李顏岐
鄭守仁:白鶴灘,一座里程碑式的水電工程
◎ 記者 | 韓承臻 編輯 | 李顏岐

鄭守仁,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水電工程專家。
“白鶴灘工程必將帶動我國巨型水電站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成為世界水電發展過程中里程碑式的水電工程?!痹诎Q灘水電站主體工程即將全面建設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接受記者采訪,滿懷期待地談道。
白鶴灘水電站有哪些“過人之處”?鄭守仁院士一一給我們做了分析。從裝機規模看,白鶴灘水電站裝機規模1600萬千瓦,超過巴西伊泰普水電站,成為僅次于三峽電站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單機容量更是達到100萬千瓦,為世界第一。從水庫庫容看,白鶴灘電站水庫總庫容206.27億立方米,位居我國高拱壩庫容第一,防洪庫容75億立方米,在我國僅次于三峽水庫和丹江口水庫,位列第三。白鶴灘壩址地質條件復雜,拱壩最大壩高289米,僅次于305米高的錦屏一級拱壩和292米高的小灣拱壩,位列世界第三??偹屏H次于小灣拱壩。
此外,從地下洞室群、建筑為抗震、地形地質條件等指標看,白鶴灘水電站每一項單項指標均名列前茅,綜合多個方面,其工程規模、技術難度已處于世界前列,高拱壩綜合技術難度世界第一。
鄭守仁院士指出,經過十多年的勘測設計、試驗研究,并總結借鑒了二灘、小灣、錦屏一級、溪洛渡等工程的經驗,白鶴灘水電站的大量關鍵技術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沒有制約工程建設的因素,水電站技術經濟指標優越。
鄭守仁院士指出,白鶴灘水電站水庫防洪庫容巨大,通過長江中上游水庫群的聯合調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長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以2016年長江流域抗洪為例,三峽水庫和向家壩、溪洛渡等水庫聯合發揮防洪作用,成功抵御了洪水威脅。白鶴灘工程建成后相當于又為長江中下游提供了75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結合流域聯合調度,可以顯著提高長江流域的防洪能力,避免長江中下游洪水災害帶來的生態災難。

金沙江庫區 攝影/王連生
從水資源綜合利用方面來講,白鶴灘水庫的調蓄功能可以提高其下游電站的水資源綜合利用能力,在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為長江中下游的航運、供水提供更加堅強的保障。
白鶴灘電站還是一座動力巨大的“綠色引擎”?!半娬径嗄昶骄l電量624.43億千瓦時,替代標準煤約196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6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7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約22萬噸,可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充分發揮‘綠色能源’效益?!?/p>
建設這樣世界級的奇跡工程,必然要直面艱難險阻。
談到白鶴灘工程的技術難點,鄭守仁院士指出,白鶴灘拱壩為國內壩址地形地質條件最為復雜的高拱壩工程之一,高拱壩設計建設綜合技術難度世界第一。柱狀節理玄武巖壩基處理、高拱壩混凝土溫控防裂、強卸荷邊坡治理等關鍵技術已達到當前國內工程最高水平,對勘察、設計、施工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白鶴灘水電站左右岸地下洞室群規模巨大,洞室數量多,平面空間交叉多,布置十分復雜。同時,地下洞室群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具有地應力高、層間(內)錯動帶及柱狀節理玄武巖發育的特點。出露于巨型穹頂(拱頂)、邊墻的錯動帶易形成較大范圍的坍塌,易卸荷松弛的柱狀節理玄武巖可能影響高邊墻圍巖穩定,高應力區脆性巖石巖體易產生輕微巖爆或中等巖爆。“如此復雜的地質條件下的巨型地下洞室群,其設計的復雜程度、技術難度、實施的困難程度無疑都是世界級的?!?/p>
鄭守仁院士指出,三峽集團擁有建設三峽、向家壩、溪洛渡等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經驗,在白鶴灘和烏東德工程的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吸收以往工程建設的成功經驗?!鞍Q灘工程是300米級的高拱壩,同時工程所處的地形地質條件又極其復雜,工程質量的要求必須從嚴、從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