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自權,潘玉鑫,孫鵬中,李天銀
(甘肅亞盛田園牧歌牧草科技研究院,酒泉 735000)
金塔地區紫花苜蓿種植施肥方式研究
楊自權,潘玉鑫,孫鵬中,李天銀
(甘肅亞盛田園牧歌牧草科技研究院,酒泉 735000)
為快速有效補充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長所需養分,提高肥料利用率,研究比較了葉面噴施與撒施兩種不同施肥方式下紫花苜蓿的增產效果。結果表明:適合金塔地區紫花苜蓿種植的最佳施肥方式為二茬和三茬進行葉面噴施,一茬進行撒施。
紫花苜蓿 施肥 種植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為畜牧業生產中最主要的飼料作物,大面積種植時如何從技術方面提高單位面積苜蓿產量、實現苜蓿高產栽培,并改善牧草品質,是科學研究人員及生產者研究的重中之重。從作物栽培機理出發,植物保持高產和優質本身是互相矛盾的[1],但對以收獲營養體為目標的紫花苜蓿來說,由于其葉片中蛋白質含量的60%左右都是由光合酶組成的[2],故隨著葉片蛋白含量的增加光合作用隨之加強,而且“源”“庫”同位,因此對于紫花苜蓿產量的提高和品質的改善是可以協調的。紫花苜蓿蛋白質含量高是其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這與它較高的固氮能力息息相關。然而紫花苜蓿作為發展草食畜牧業的物質基礎[3],大面積種植時施肥技術的改進是維持其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4]。關于施肥對紫花苜蓿生長影響的研究和討論大多集中于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施用劑量方面,而關于不同施肥方式對紫花苜蓿產量和品質的研究較為鮮見。
通常使用的施肥方式包括土壤撒施和葉面噴施兩種,撒施是植物通過根系對營養元素進行吸收和利用,噴施則是以葉面吸收為目的,將作物所需養分直接施用與葉面。兩種不同的施肥方式在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的應用密不可分。如土壤環境惡劣(水分過多、干旱、土壤過酸、過堿)造成作物根系對營養元素的吸收受阻,作物又急需吸收養分時,施肥時不僅需要土壤撒施,更需要通過葉面噴施的方式來迅速補充牧草營養[5]。為快速有效補充紫花苜蓿所需養分,提高肥料利用率,該研究比較了土壤撒施和葉面噴施兩種不同施肥方式下紫花苜蓿的增產效果,以期為紫花苜蓿的高產、優質提供科學的施肥管理技術。
1.1 試驗地選擇
試驗地位于酒泉市境內的金塔盛地草業公司三隊29#噴灌區,2年生留床紫花苜蓿地。
1.2 試驗材料
供試苜蓿品種:阿迪娜。
供試肥料:尿素(N 46%),磷酸二氫鉀(K2O 34%、P2O552%),磷肥(P2O512%),硝酸磷(N 32%、P2O510%),硫酸鉀(K2O 51%)。
1.3 試驗設計
1.3.1 處理設計
處理是在大田總N、P、K施入量不變的情況下,選擇在二茬、三茬噴施,一茬是以基肥的形式撒施播入土壤,施用量是總施肥量減去二茬三茬的噴施量,對照為全部一次施入土壤。
1.3.2 小區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按照處理設計,在每個不同的撒施情況下,噴肥時間分為三茬只噴施1次以及二茬和三茬均噴施共兩種噴肥方案。以全部撒施不進行噴肥為對照(對照小區在處理小區噴肥時噴清水進行處理),共3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次,共設9個小區。小區面積4 m×3 m=12 m2,小區間距1 m,重復間距1 m,試驗區四周及小區間均設寬1 m的保護行,每一區組內土壤肥力條件基本一致,選擇生長整齊均勻留床苜蓿地作為試驗地。
1.4 試驗管理
試驗各小區要求灌水量一致,各項田間管理統一,收獲時間統一,觀察記錄標準統一。其他管理同大田一致。

表1 撒施設計

表2 噴施設計

表3 植株性狀表

表4 產量統計

表5 品質指標 %
1.5 測定內容及方法
田間觀察記載及室內考種按照標準方法進行。田間調查項目包括:株高、莖粗、小區鮮草產量、小區干草產量。室內考種項目包括:葉莖比、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滌纖維、中性洗滌纖維。
收獲3茬,測產以苜蓿始花期為準,全小區測產,留茬高5 cm,各小區分別稱重,最終產量為3次測產的合計;每小區隨機取樣,進行莖葉比測定;在多葉型紫花苜蓿始花期分析測定刈割干物質的3種含量。按美國農業部苜蓿干草質量標進行比較。3次測產各取100 g自然風干樣品混合,用于測定苜蓿草品質指標粗蛋白(CP)、中性洗滌纖維(NDF)和酸性洗滌纖維(ADF)。
1.6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通過DP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得到了回歸方程。求得高產量對應的最佳施肥量;樣品分析由田園牧歌草業集團牧草科技研究院化驗室檢測。
2.1 性狀
對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的不同處理進行株高、葉莖比、莖粗等性狀的測定。由表3可知,株高最高的是處理Ⅱ,其次為處理Ⅰ,但各處理間株高無顯著性差異。莖粗最粗的是處理Ⅱ,其次是對照,經方差分析可知,莖粗無顯著性差異,葉莖比最大的處理是處理Ⅱ。
2.2 產量
尿素、磷酸二氫鉀處理后,進行產量的測定。如表4所示,產量最高的是處理Ⅱ,其次為處理Ⅰ,但經過方差分析可知,各處理間在產量上沒有顯著性差異。
2.4 品質
尿素、磷酸二氫鉀處理后,進行品質測定。由表5可知,各個處理間品質相差不大,都達到一級草標準。
3.1 討論
紫花苜蓿在生長過程中,除需要一定的光照、水分、空氣和溫度以外,還要吸收各種營養物質。如果要獲得產量高、品質優的苜蓿,僅依靠土壤中有限的營養物質很難滿足其生長需求[6],因此需要通過葉面噴施等方法補充營養,它對苜蓿產量的提高和苜蓿品質的改善均有積極的影響。
對于苜蓿的產量和質量來說,鉀是關鍵性的肥料元素,鉀還能促進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7]。所以當氮、磷效應相同,施用鉀肥有助于提高苜蓿產量,但由于過多的鉀會影響苜蓿對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因此不宜施鉀過多,以免降低產量,浪費肥料。
3.2 結論
綜上所述,該試驗條件下,產量最高的是處理Ⅱ,因此,金塔地區紫花苜蓿最佳的施肥方式為二茬和三茬進行葉面噴肥,一茬進行撒施。
[1] 張學洲,蘭吉勇,張薈薈等.不同施肥配比對多葉型紫花苜蓿產量、品質和效益的影響.現代農業科技,2016,(4):270~273
[2] 張曉娜,宋書紅,林艷艷等.生育期和品種對紫花苜蓿產量及品質的影響.草地學報,2016,24(3):676~681
[3] 王國良,張清平,吳波等.黃河三角洲地區除草劑對紫花苜蓿產量及雜草群落影響的初探.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6,33(3):281~288
[4] 王雪,陳國棟,張金龍.棗園間作條件下不同灌水處理對紫花苜蓿產量及水分利用率影響.新疆農業科學,2016,53(12):2187~2193
[5] 貢嘎桑布.不同施肥處理對紫花苜蓿產量的影響.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6):155
[6] 尚晨,張月學,李佶愷,等.施肥對紫花苜蓿產量和品質的影響.黑龍江農業科學,2013,(6):122~126
[7] 康桂蘭.不同鉀肥對紫花苜蓿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天津農業科學,2014,20(7):8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