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曦
今年暑假,我有幸申請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簡稱UCLA)參加暑期學習的機會,和來自全球各地的伙伴聚集到一起,用六周時間經歷另一種生活。
UCLA的暑期是正常學期,有700多個課程可供選擇,課程內容包羅萬象,從領導管理到世界藝術史,從傳播學到性學研究。上課方式有大型講座,也有互動式課程,授課教師以美國人居多,他們在開課時會問清每個學生的國家,從而調整內容難度,以便照顧到大多數人。由于我在國內主修的是新聞傳播專業,因此首選了傳播課程:《名人、名譽和社交媒體》和《對關系的理解》,但試聽后發現老師常會舉很多我從未聽說過的明星的例子,當地學生聽懂后會哈哈大笑,但很多國際學生聽不懂。因此我轉向了自己感興趣的電影、音樂。
UCLA的電影在全美是數一數二的。緊鄰好萊塢,師資、設施資源可謂優質。我對視頻制作和音樂很感興趣,因此我改選的兩門課分別是“電影制作的藝術與技術”和“電影配樂分析”。
第一門課的教室是一個非常大的電影院,教授迪蘭德·努斯曾做過電影攝影師,有非常豐富的拍攝經歷,他會結合自己的真實案例講解,讓我們切身感受到電影每一幀制作的不易。此外,他還會結合概念播放相應電影片段。坐在電影院里上課,是件很奇妙的事。一節4小時的課,同學們會利用中間休息時間找老師探討問題,或選擇課后與老師在辦公室繼續討論。
平時作業為4篇影評,每篇滿分10分,極其突出的可給12分。既沒有語言也沒有專業優勢的我,更需要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我看電影基本每幀一停,詳細記錄細節后再從圖書館、電腦查找資料。我的影評保持在8頁左右,遠超老師2頁的要求。也許我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語言的缺陷,我4篇作業中有兩篇拿到了12分的好成績。
另一門課是電影配樂分析,教室配有一架美麗的大鋼琴和電影屏幕,克勞斯教授會播放不同類型的經典電影配樂片段。為加深我們對配樂的理解,教授會親自彈上一段兒,講解不同樂器在電影中的妙用。而此前我從未意識到配樂對電影有著如同靈魂般的角色。
再說說自習,宿舍自習室有玻璃隔間供學生討論,即使在非考試周也總是人滿為患;圖書館是另一大去處,光線從巨大玻璃窗外流瀉進來,比自習室多了幾分開闊和平靜;一些樓群還設有專門的圖書館,如音樂樓有音樂圖書館,還有簡易錄音棚。
UCLA擁有聞名全美的餐飲設施,可謂“吃貨的天堂、胖子的地獄”。以我常去的FEAST餐廳舉例,這里每日定制不同的主題,廚師變著花樣烹飪。光吃不練怎么行?UCLA的健身房供學生免費使用,運動課程也豐富多彩,沖浪、射箭、攀巖……應有盡有。露天泳池是我的最愛,學累了就跳進去游一游。
校園外的生活也很精彩。我曾和一群朋友在凌晨四點的森林月色中等待初升的太陽。也曾跟美國朋友參加一號公路之旅,我們穿過寧靜的田野,追逐跳躍的海豚,走過夜幕低垂的小鎮。入夜,所有人窩在床上釋放一天的疲憊,平時寡言的人也健談起來,我感到莫名幸福。我們一路從陌生到了解,相約未來即使路途遙遠也要相聚。
生活如此充實,背后當然少不了物質的保障。該項目費用大約7萬人民幣,包括學費、住宿、手續費及當地開銷。申請需提交語言成績(托福、雅思),預約網絡面試均可。最后分享一些小建議:多找教授交流,英文蹩腳也沒關系,他們很歡迎學生的問題。多和當地人打交道,我曾以問路為由和一個外國小姑娘聊天,彼此充滿了好奇,一路上相談甚歡。美國人打車一般用優步,男司機居多,女生打車盡量有男生陪同;不要輕易走進陌生人的房間或車內;女生和異性打交道時,一旦發現對方圖謀不軌,要逐漸遠離。▲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大二學生)
環球時報201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