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婭
[摘 要] 語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不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都應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和重要載體。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微課程環境,與習作指導有機融合,指導學生正確認識、理解并塑造反面人物形象,拓寬學生學習渠道。在語文教學中,在微課環境下教學反面人物,不僅可以深度挖掘人設意義與內涵,還能凸顯其教育價值,開辟語文教學的簇新視角。
[關鍵詞] 微課環境; 反面人物;翻轉;簇新視角
由于小學生視覺駐留時間短暫,以至于無法維持長時間注意,他們的認知特點以具體生動、直觀形象的事物為主,而微課程是指在較短的時間內,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的一種微型教學視頻,是微型學習的一種形式,具有時間短、主題明確、效率高等特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微課程環境,與習作指導有機融合,指導學生正確認識、理解并塑造反面人物形象,拓寬學生學習渠道。
一、“反面人物”在語文教學中的劣勢透析
在目前的教學中,大多數的老師往往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都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正面人物的身上,在作文教學中也多引導學生學習塑造正面人物形象,而對反面人物的重視不夠,平時在教學中對反面人物意義挖掘不深,利用不夠,忽視了對這一寶貴教育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利用。
(一)學生對反面人物認識片面,折射教師教學理念亟待更新
教師和學生對反面人物認識不夠客觀全面,往往感情用事。例如蘇教版十二冊中第10課《螳螂捕蟬》中的吳王一開始蠻橫固執,大臣勸說他如果攻打楚國后果將不堪設想,可他固執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到后來聽了少年講述“螳螂捕蟬”的故事后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說明他也是一個知錯就改、明白事理的人。
(二)學生對反面人物印象淡薄,凸顯教師教學實施存在盲點
學習人物時,教師多注重引導學生學習正面人物的精神、品質以及塑造人物的寫作方法,卻往往忽略了反面人物的形象指導。教師只是強調反面人物在文中所起的反襯作用,對反面人物遺忘較快。可見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忽視了反面人物的教育價值,沒有深入地帶著學生剖析和挖掘反面人物的內涵與本質。
二、 “反面人物”在課堂實踐中的逆勢上位
要想改變當下反面人物在師生教與學中的劣勢,教師借助微課環境在教學中應從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維入手,在實踐中步步為營,巧妙設計,使得反面人物人生大逆轉,與正面人物一樣散發著絢麗的光芒。
(一)從認知規律的角度,捕捉“反面人物”的反轉軌跡
根據學生認知上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古到今、由內向外的規律,教師不僅要運用傳統文化中的反面教育思想對學生進行深刻教育,還要用微視頻明確“反面人物”的真正內涵,在他們身上也有亮麗的光環。正如雨果所言:“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與惡并存,光明與黑暗相共。”教師在教學中借助微視頻講解時目標要清楚,定位要準確。
反面人物是正面人物的烘托,只有認識反面因素才能灌輸正面教育,二者是辨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如在分析三年級課文《徐悲鴻勵志學畫》中的一個外國學生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
師:文中有兩個人物,一個是被外國人羞辱嘲笑后發憤圖強的徐悲鴻,另一個就是外國學生。從微視頻指導人物描寫中你學到了什么?
生1:第一段語言描寫我感覺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他竟然這樣羞辱中國人,說“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太狂妄了,如果我是徐悲鴻,真想滅了他。
生2:如果我是徐悲鴻,當場就給他一拳揍他滿地找牙,竟然這樣侮辱中國人,太氣人了。
師:這個外國學生是很可恨吧,能夠引起大家公憤,那么說明這個人物塑造得很成功。這樣的人物就是反面人物。同學們你們只看到了他可恨的一面,可老師覺得他還有可愛的一面,希望大家仔細讀文后再深刻想一想。
生:老師,我發現第二段語言描寫寫出了外國學生最后能知錯就改,能向徐悲鴻主動認錯,說明他仍是一個好人。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從反面人物身上看到什么了嗎?
生1:我覺得看人要全面深入,一開始外國學生對徐悲鴻狂妄無禮,可后來能夠知錯就改,主動向徐悲鴻鞠躬道歉,難能可貴。
生2:我覺得這篇文章一開始如果沒有外國學生的一番羞辱激將的話,徐悲鴻就不會被激怒,也可能不會更加奮發努力,勇往直前,用事實來證實這個外國學生的無知和偏見。我覺得這個外國學生在徐悲鴻勵志學畫這件事中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師:是的,這兩位同學慧眼識英雄,發現了反面人物在文中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那就是“反襯”的手法。有時反面人物制造的矛盾沖突為故事的發展推波助瀾,使得故事情節高潮迭起,引人入勝。
這個微課教學片斷引導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忽視反面人物的教育功能,在分析正面人物時還要分析反面人物,讓它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另外教師在課堂上還應該引領學生辨證地看待反面人物,人物形象性格特點不是一成不變,他會隨著時間、事情的發展變化而轉化。好與壞、美與丑、正與邪是相生相克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外國學生這個角色在文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他就沒有后來成名的徐悲鴻。
(二)從創作方法的角度,綻放“反面人物”的上位技巧
對于學生來說,閱讀和學會塑造“反面人物”這類文章,將極大地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和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反饋蕓蕓眾生相。
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反面人物形象,不僅要知道其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抓細節來塑造反面人物形象,再現生活本質。
通過微課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課堂上進行翻轉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微課指導一目了然,小學生不僅預習掌握塑造正面人物的寫作方法,也掌握塑造反面人物的技巧,不僅學會追求真善美,也學會揭露假惡丑,既看到生活中的陽光燦爛,又關注角落里的陰暗潮濕。語文教師借助微課教學可以省時省力,而且效果顯著。
教師通過在微課環境下翻轉教學,指導學生反面人物教學實踐,將極大地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教會學習方法,發展思維。另外,引導學生對反面人物進行客觀的認識和評價, 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反面人物,這是一項重要的人文素質教育,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具有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孔新姿.影視作品中反面人物形象塑造的審美認知情感研究[J].電影評介,2015,(09).
[2]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04):36.
責任編輯 止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