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鐵錚)第一屆京津冀高校城鄉規劃聯合畢業設計中期評圖會于4月中旬在北京林業大學召開。京津冀7所高校的幾十名大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為北京通州張家灣描繪發展藍圖。
據悉,組成這一“京津冀協同發展”首個高校教學聯合體的成員有:北方工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天津城建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河北農業大學。
此次京津冀7校城鄉規劃聯合畢業設計的主題為“北京通州張家灣古鎮蕭太后河兩岸城市設計”。古鎮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南部,大運河古道西側,蕭太后河與涼水河交匯之處,與未來的北京環球影城隔六環相望。設計的主要背景則基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大運河遺產價值挖掘、北京環球影城建設及張家灣片區城市更新等。組織者希望參與本次聯合畢業設計的師生,通過實地調研,發掘其深厚的運河文化底蘊,為建設城市副中心貢獻智慧力量。
在長達4個小時的匯報交流中,7校各派一個團隊展示了充滿大學生智慧和思考的方案:北京林業大學學生以“悠悠樂土,盎盎新灣”為題,基于對現狀文化之失、運河之變及環境之衰三大問題的診斷,提出“古鎮夢旅今朝續,還水還綠還河清”的設計概念,力圖實現“水系整合與生態保護、優化空間及道路體系、平衡文化與旅游開發”三大設計目標;河北農業大學學生以“水蘊張灣”為題,針對場地文化失落、特色消逝等問題,以實現產業升級、綠色生態的目標,提出相應解決策略;河北工業大學學生以“紅樓遺夢,水運人家”為題,結合漕運、紅學、市井文化等,對蕭太后河兩岸進行城市設計;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生以“夢,千年回首;憶,張灣華年”為題,提出“生態改善、文化提升、產業轉型、空間整合”四大設計策略,以期打造充滿創新活力的文化商業片區;北方工業大學學生以“希望田野,農場小鎮”為規劃目標,提出“重拾、再塑、保留”的設計策略;北京工業大學學生根據地塊上位規劃的解讀、場地現狀問題的整理及文化底蘊的發掘,提出設計方案;天津城建大學學生在對場地更新模式、功能的思考中,提出未來張家灣“居住、文化、特色商業”的功能定位。(鐵錚)
——摘自《中國教育報》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