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些年來校園安全一直牽動著國人的神經,他們不僅是對于自己孩子的擔心,很多人更是對于這個“象牙塔”的擔心,教育關系著國家的命脈,校園安全更是一個良好教育的保障。校園對于家長來說更是安全的代名詞,但是基于近年來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貧富差距的加大,很多人得不到社會的認可之后便把怒氣灑向了校園里的花季少年,一些校園安全事故的頻發和惡性程度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花季少年在校園安全的案件中失去了生命,給家庭帶來了無盡的傷痛,同時對于國家來說也是一項巨大的損失。本文接下來會從校園安全的現狀,原因,目前的處理措施及其弊端及該問題的解決措施等方面進行論述。從政府,社會,家庭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剖析,分析其內在的聯系,對校園安全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并給出一些可行的建議以供學校和政府參考。為我國建設校園安全的大廈提供自己的綿薄之力,為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建設添磚加瓦。
關鍵詞 校園 安全 學生 政策法規
作者簡介:姚舜,華東政法大學碩士,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082
一、 校園安全的現狀
據外國媒體統計當今中小學生的傷亡主要由于意外傷害事件。校園安全事故頻頻發生,有的學生上學后失蹤,慘遭綁架;有的學生因為在小超市被懷疑盜竊而慘遭身體和人格上的侮辱而跳樓自殺,朝氣蓬勃的生命轉瞬間就消逝了。有的學生在食用學校食堂的飯菜之后出現上吐下瀉、頭暈耳鳴等食物中毒現象。有的學校由于門衛崗亭的看管不嚴導致一些在社會上郁郁不得志的“害群之馬”流竄到學校之內進行盜竊,強奸,甚至到處砍殺學生的事件。
(一) 影響校園人身安全的因素分析
縱觀國內外的校園安全事故,事件的成因大體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校內因素,二是校外因素。
1.來自校外的不法侵害
(1)食物中毒。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學生的零花錢也越來越多,學校周邊的小商小販也多了起來,然而大多數的流動餐飲工作者沒有健康證和衛生許可證,食材采購程序及質量得不到保證,這給食品衛生安全留下了很大的隱患。一旦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少則幾人多則幾十人,很多人因此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2)不法侵害。我國當下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貧富差距在拉大,暗流涌動,各種矛盾在互相碰撞,失業人員日益增多,社會救助體系跟不上,住房壓力,看病壓力,就業壓力像一座座大山壓在每個人的身上,很多人的權益得不到保障,使得一些人對社會產生了仇恨心理,將他們的魔爪伸向了校園,伸向了未成年人。
(3)交通事故。 據不完全統計每天全國大約有40名左右的小學生因為交通事故而失去生命,相當于每天消失一個自然班級。
(4)溺水。每年的寒暑假是學生溺水事件的高發期。現在農村的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由爺爺奶奶的照顧,而很多孩子趁機溜出去在河邊嬉戲玩耍,多少人因此而失去了美好的生命。事故之后的再多眼淚也無濟于事。
(5)家庭因素。父母離異,親情的缺失容易導致孩子性格的孤僻,甚至導致孩子的自殺。
2.校內因素
(1)校內的責任事故。校內食堂衛生做不好導致師生大面積的食物中毒現象時有發生。校舍的垮塌砸死砸傷學生的事件屢見不鮮,教師在課堂上體罰學生致傷致死的新聞時有發生。這些事件的發生學校與老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2)無責任事故。意外事故是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因人的意識改變而改變,學生在校生活學習期間遭受突如其來的臺風、地震、海嘯的侵襲。在這一類的災害事件中,學校和老師都沒有過錯,純粹是意外事件。
在學生的上學生活期間,由于不可抗力引發的校園意外傷害事故,這些事故雖然是偶然性事件,但是受人類認知能力和科學技術的局限性,目前還無法預見,自然而然的就沒有辦法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但是學校可以在事故發生之后及時地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其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其損害降到最低。
(二)安全事故成因
1.社會原因
我國從建國以來一直到現在刑事案件發案經歷了“兩個階段、四次高峰”第四次高峰也就是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一直延續到今日,國外的一些電影,一些思想逐漸滲透到國內。社會上的一些犯罪分子及暴力因素越來越多的影響著學生,現在的學生學習古惑仔的精神,拜著關二爺,然后就是結拜兄弟了,一起出去打架斗毆。這樣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前途,還給社會埋下了定時炸彈。
2. 家庭因素
如果社會是一個生命體,那么家庭就是這個生命體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構成生命體的細胞。孩子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人生的行為習慣主要受到父母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相處時間最長,關系最為密切,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未成年人的一些行為習慣也從側面反映出家庭父母的一些為人習慣。
3.學校因素
(1)學校的安全防范教育缺失。在日本海地震頻發,中小學校都會有災難急救課程,為日本人在災難時刻爭取到了更多生還的機會。而在中國,中小學生的安全知識課程被束之高閣,就連很多家長在災難時刻也缺乏急救知識。
(2)安全管理不到位。很多學校對于安全管理這一塊不重視,有些學校這方面基本就是空白,對于一些老舊的電器和體育設施不管不問,等到出現安全事故的時候就追悔莫及了。
(3)教育工作者素質參差不齊。一些高素質人才難以補充到教師隊伍中來。教師體罰學生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的事件時有發生。甚至有些人做出侮辱學生人格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4)校舍安全不達標。學校教室、宿舍、廁所、食堂等存在質量安全問題是引發學生安全事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在中國依然有很多學校的建筑是違章違規建筑。
二、校園安全事故處理辦法及其問題
(一)當下我國對于校園人身安全的事故的普遍處理辦法及弊端
上面對于中國目前校園安全情況作了一些論述,對于當下處理該問題的一些辦法及該類辦法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弊端做一些簡單的論述。目前社會上一些主要的防范措施大致分為以下三類:一是靠學校的一兩個門衛把手學校門口,二是靠教師和學生能組成的巡查組不定時的檢查,三是在案發之后公安機關報案,等待公安機關的解決。以上的做法不失為一些好的辦法,而且簡單可行,但是這樣的辦法已經不能適應越來越復雜的校園安全問題。法律是解決糾紛的良好武器,但是由于我國法治進程起步比較晚,相關的法律還不夠健全,一些校園安全案件還是無法可依,無章可循。只能參照《刑法》和《社會治安條例》來處罰當事人。
(二)當下我國在校園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法律體系不健全
在我國雖然法律體系比較健全,但是對于校園安全的立法僅能在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教育法當中看見,在我國的法律體系當中尚沒有專門對于校園安全的立法,對于具體的問題缺少針對性地解決措施和具體的法律文件。現實生活中在處理校園安全問題的時候很多時候只能參考《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刑法》等基本法律。這樣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導致相同的犯罪行為應用不同的法律得到不同的罪名與刑期。縱觀建國之后的一些法律文件,很多的文件只是臨時性的,為了解決當下問題而出臺的政策法規,這樣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做法是解決不了校園安全深層次的、長遠性的問題的。
2.安全事故責任難以認定
學校作為一個單位有時的身份又不同于其他單位,很多小學生在學校闖下的禍需要學校來“埋單”。例如在體育課上,學生在使用單杠等健身器材時,如果單杠突然斷裂導致學生摔傷事件,這個無可厚非是學校的責任,學校在賠償完畢之后可以找相關的供應商尋求賠償,但是如果老師在講解完使用技巧之后,又有學生使用時由于自己的原因導致摔傷,或者在操場上踢足球的時候,由于一位學生用力過大導致另外一名同學的受傷,那么這個事故的責任方又是誰?誰該為這場事故“埋單”,老師、學校或者是傷人者學生的監護人?
3.賠償經費難以落實
在一些的調解甚至是打官司之后,事故的責任方認定出來了,在一些校方責任的事故中,校方該拿出一些金錢賠償時,由于校方是公立的公益的事業性組織,財政經費的劃撥需要一段時間,有時候財政甚至拿不出那么多的資金,導致家屬的賠償款始終不能落實,有些是打完刑事官司再打民事官司。加上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充分,很多學生家長為了省下一二百塊錢就不為家里的孩子參加意外事故保險,抱著僥幸的心理,一旦事情落到自己頭上,難以得到社會的救助,往往拖垮的是一個家庭。
三、校園人身安全的問題的對策
(一)校園安全立法
現實生活中在處理校園安全問題的時候很多時候只能參考《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刑法》等基本法律。這樣做很有可能導致相同的犯罪行為應用不同的法律得到不同的罪名與刑期。縱觀我國在建國之后的一些法律文件,很多的文件只是臨時性的,為了解決當下棘手的問題而出臺的政策法規,這樣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做法是解決不了校園安全深層次的、長遠性的問題的。
對于我國目前的立法現狀而言,專門的政策法規亟需出臺,以國家法律的形式對各教育主體的責權做出具體而明確的規定,使得他們明確自己的責任同時增加那些犯罪分子的犯罪成本,從犯罪源頭上遏制犯罪事件的發生。
(二)加強社會保障制度
學校主要的財務來自于國家的撥款,很多時候發生的校園安全案件由于國家的法律規定,國家的撥款不能用于學校的民事責任賠償。由于學校的賠償不能及時到位,從而導致對于受害者家屬不能夠及時的賠償,甚至個別受害者由于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落下了終生的殘疾,嚴重影響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穩定。即使學校有足夠的金錢去賠償受害者家屬,從另一方面來說,學校的教育資源受到了相當大的一部分的削弱,最終這些結果也會反映在學生身上。在現實生活當中政府對于學校這個公益性的組織不要抱著大包大攬的心態去管理,去一些行政化,引入社會力量和相關大型企業共同管理,以市場為紐帶,通過市場這個杠桿推動校園安全事故賠償程序的改革。
(三)加強校園設施的管理及安全防范教育
維護校園安全的主力軍還是校方,只有學校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責任,防微杜漸,把事情消滅在萌芽狀態。在放假期間以及在體育器材沒有使用時間,學校可以加強體育器材的檢查力度,安排相關人員定期檢查,隨時抽查。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要將事故責任落實到具體的某個人。同時要對學校的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加強監管,因為這兩項活動是校園安全事故的高發“地帶”,學校的三令五申之下還是會有學生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不按正確的操作規程來使用校園儀器,并事先做好相應的應急預案,對于相關人員能夠及時的救援,防止事故結果的擴大。
參考文獻:
[1]雷思明.校園安全制度手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