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工作薄弱,而財物型犯罪占到全部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犯罪總數的大部分。所以,為助推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工作,本文從金錢觀的視角,分析了影響女性社區服刑人員財物型犯罪的各種因素,然后,依托司法行政機關、社區、家庭、網絡傳媒等教育實施主體,圍繞怎樣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提出了財物型犯罪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途徑。
關鍵詞 金錢觀 女性 社區 服刑人員 教育矯正
作者簡介:馬宏,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助教。
中圖分類號:D926.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091
我國社區矯正工作自2009年在全國全面推開以來,逐漸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種模式,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工作得到了蓬勃發展,但是由于我國社區矯正起步較晚,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工作還不夠完善,有關女性社區服刑人員教育矯正的研究也還處于起步階段。本文從金錢觀的視角,探討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希望能助力于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工作。
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工作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實踐中,首先要找出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犯罪的顯著特點,然后根據其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矯正工作。
一、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犯罪的現狀
據統計,財物型犯罪占到全部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犯罪總數的大部分,從主觀動機的角度,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犯罪的最大特點是為了錢物。
據調查,我國女性犯罪類型中侵財類始終居首,根據2005年的統計資料估算,女性侵財犯罪占到女性犯罪總數的45%至50%,其次是性犯罪和其他犯罪占了25%至30%,暴力犯罪、兇殺和傷害占了8%至20% 。可以看出,單是侵財犯罪就占到犯罪總數的近一半,還不包括借助暴力等犯罪手段的財物型犯罪。由此推論,大多數女性犯罪的動機與金錢有關。為了謀取錢財,她們采取多種手段,如偷盜、詐騙、販賣毒品、拐賣人口等進行犯罪。
二、女性社區服刑人員財物型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1.心理原因
就是指虛榮心強、貪圖享樂的心理。虛榮心的行為表現有盲目攀比,過分看重別人的評價等等。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她們會超出自身經濟承受能力去購買化妝品、首飾等奢侈品,為了過上奢華的生活,她們不惜違法犯罪,從而失去了自由成為階下囚。
在容留、介紹賣淫犯罪中,女性犯罪所占比例達到了95%以上,其中20-30 歲的女性占相當大比重,犯罪的原因大部分是由此年齡段的女性虛榮心較強所致 。
貪圖享樂的女性大多數好逸惡勞,為了維持奢侈的生活方式,她們不是通過辛勤的勞動,而是采取非法的手段去獲得金錢。
2.素質原因
女性社區服刑人員在犯罪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一方面,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她們對待問題和事物時,分析和判斷能力差、認識的清晰度也低。所以,當她們受到他人教唆、引誘時,不能明辨是非,容易受他人利用,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文化程度低,直接導致道德素養不高和法律意識淡薄。在道德素質不高、法律意識淡薄的前提下,在金錢的誘惑下,不惜觸碰法律,采取賭博、介紹賣淫等非法途徑來滿足個人的私欲。
由于女性社區服刑人員在犯罪前受自身文化程度和素質的局限,對金錢認識不到位,沒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從而滋生出諸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金錢觀,在它們的驅使下,鋌而走險,觸犯法律成為服刑人員。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不當或缺失
青少年期的孩子處于叛逆期,如果家庭教育不當,就會加劇青少年的叛逆,讓她們對家庭產生強烈不滿,從而容易做出極端的舉動,這變相將她們推向了社會,沒有了家庭庇護的女性青少年,在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下,自控力弱的她們,很容易受社會上不良思想的誘導,走上犯罪的道路,當然,不良思想中包括錯誤的金錢觀 。如果女性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缺失,得不到家庭的關愛,缺乏管束和教養,極易形成不良的個性,當受到社會不良思想引誘時,就會誤入歧途。
2.家庭經濟困難因素
家庭經濟困難是女性財物型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別是為生存而產生的盜竊罪,經濟困難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由于經濟困難導致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時,面對金錢的誘惑,沒有正確金錢觀的女性,就會采取違法犯罪的手段來獲取金錢。有些女性家庭經濟困難,加之自身文化程度低、能力差,就業就比較困難,這種情形下,在錯誤的金錢觀的驅動下,就會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社會因素
這里的社會因素僅指網絡傳媒的不正確引導。根據《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我國互聯網上網人數6.88億人,新增3951萬人,互聯網正在以迅猛的速度發展,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眾所周知,在各個網站首頁,經常出現有關金錢的新聞報道,如投資一夜暴富,由普通人變成的網紅獲得的高收入,影視明星的奢侈穿戴,富二代的豪車等等,而這些新聞報道,對于文化水平低,判斷能力差,素質低的女性網民,會起到負面的引導作用,很容易刺激其虛榮心膨脹,并在掙錢途徑上產生錯誤的認識,滋生出錯誤的金錢觀,當自身經濟條件不能滿足其奢侈消費時,就會違背道德規范或法律底線,采取各種手段獲得金錢。
總之,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為錢物犯罪有自身、家庭以及社會的原因。從以上原因分析,可以看出,諸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金錢觀,在驅使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為錢物犯罪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對于財物型犯罪的女性社區服刑人員,我們可以從金錢觀教育入手來開展矯正工作。
三、金錢觀和金錢觀教育
(一)金錢觀
1.金錢觀的概念
金錢觀是關于金錢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金錢觀包括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認識金錢、獲取金錢、以及使用金錢等具體內容,金錢觀從屬于人生觀 。
2.金錢觀的內涵
(1)正確認識金錢。金錢就是貨幣。最初,貨幣只是人們約定俗成的一個交換工具,是一般商品的等價物,沒有任何價值,后來,人們賦予這個“一般等價物”以價值,貨幣就成了價值的一種象征物,這就是金錢的價值來源 。有的人夸大金錢的作用,主張金錢萬能,認為金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但在現實中,金錢并不是萬能的。有很多可貴的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正確認識金錢,就是要反對金錢萬能論。
(2)正確獲取金錢。對于金錢,要取之有道。取之有道,就是要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途徑來掙錢。誠實勞動,就是指生產活動要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要講信譽。合法經營,就是要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生產活動。一個人,如果不是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的途徑,而是以損害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來獲取金錢,那么,她的行為是要受道德譴責和法律制裁的。
正確的金錢觀批判拜金主義。拜金主義者把金錢看得高于一切,認為金錢是評價人的社會地位、存在價值與事業成功的惟一標準,所以把金錢作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標。在這種錯誤人生信條的驅使下,她們鋌而走險觸犯法律,如盜竊、販毒、拐賣人口等。
(3)正確使用金錢。對于金錢,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即金錢的用途要健康,要兼顧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用之有度:即使用金錢要量入為出、不能盲從,要勤儉節約,反對享樂主義。金錢的用途要健康,就是指要健康消費,不能違法和違反道德行為規范,如不能吸毒、賭博、嫖娼等。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因而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同等重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兼顧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如果在生活中,只注重物質消費,忽略了精神消費,個體的精神需要就沒有得到滿足,生活就會空虛,就會感受不到幸福。量入為出,就是要把消費控制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不能盲從,就是消費不能跟風,要理性消費。古語說得好: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的精神沒有過時,我們主張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反對不顧經濟實力,追求奢侈生活的享樂主義。
(二)金錢觀教育
1.金錢觀教育的概念
金錢觀教育是為了讓社區服刑人員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幫助他們正確對待和處理金錢問題而進行的教育。
2.金錢觀教育的內容
(1)正確認識金錢的教育。要教育女性社區服刑人員認識金錢就是貨幣,貨幣只是一般商品的等價物,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幫助她們破除金錢萬能論,即認為金錢可以買到任何東西的錯誤思想。
(2)正確獲取金錢的教育。要教育女性社區服刑人員認識獲取金錢的正確途徑是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獲取金錢的生產活動要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不能損害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
協助她們摒棄拜金主義,消除金錢高于一切的錯誤觀念,讓她們意識到把金錢作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標,是錯誤的人生信條,也是讓她們不惜鋌而走險觸犯法律的思想根源。
(3)正確使用金錢的教育。要教育女性社區服刑人員認識金錢的正確使用是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健康消費,不能違法和違反道德行為規范,要兼顧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要量入為出,要勤儉節約,糾正其不顧經濟實力,追求奢侈生活的享樂主義錯誤思想,幫助她們重塑正確的金錢使用觀念。
(4)金錢觀與罪犯改造關系的教育。 幫助財物型犯罪女性社區服刑人員認識錯誤的金錢觀是她們走上違法犯罪的根本原因。重新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對于她們矯正成為守法公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總之,金錢觀教育就是要幫助女性社區服刑人員樹立起正確的金錢觀,要讓她們成為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奴仆。
四、財物型犯罪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途徑
應結合女性社區服刑人員財物型犯罪的原因、金錢觀現狀,依據金錢觀教育的內容,對其開展教育引導工作。
(一)司法行政機關要拓寬思路,多途徑開展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工作
針對女性社區服刑人員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情況,進行文化教育。可采取課堂式教育,當然不能灌輸,要以生活中因文化低帶來麻煩的例子為導入,進行授課;在講授過程中,要注重知識與生活的結合。
針對法律意識淡薄,可以播放法制劇,讓其認清無視法律、法律意識淡薄所帶來的嚴重后果;還可以根據她們的犯罪類型,有針對性地實施法律理論教育。
針對女性社區服刑人員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的思想現狀,結合她們文化普遍偏低的特點,可以采取自由討論加理論教育的形式。在開展討論前,先通過列舉有金錢觀教育意義的例子或播放相關視頻等通俗易懂的形式,來確定討論的主題,如金錢是否萬能,金錢是不是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標,超出經濟承受能力的奢侈消費可不可取等等,由此展開討論。讓她們充分討論后,工作人員再進行正確引導。
組織觀看金錢題材的小品、影視,或者圍繞金錢主題開展文娛活動。如把為金錢犯罪的案例、生活中啼笑皆非的拜金者的故事,編成快板、相聲等喜聞樂見的文娛形式。
借助以上形式,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內容貫穿其中,寓教于樂,讓女性社區服刑人員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自覺遠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遵循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的賺錢之路。
(二)司法行政機關、社區和家庭應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關于財物型犯罪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司法行政機關、社區和家庭三方應加強配合,結合現有資源,不斷創新教育形式,幫助財物型犯罪女性社區服刑人員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對女性社區服刑人員開展集體教育時,司法行政機關可以邀請本社區律師、退休教師等專業人員,發揮他們的特長,從新穎的角度,給服刑人員舉案例、講道理,特別是對于法律意識淡薄的女性社區服刑人員,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這樣既彌補了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不足,又充分利用了社區人力資源。
充分發揮社區志愿者的作用,讓其與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結對幫扶,除要求社區志愿者關心幫助服刑人員外,還要求將其動態信息反饋給司法行政機關,從而有利于社區矯正工作的改進。
發揮社區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社區可單獨開展正確金錢觀的宣傳活動,也可在社區普法宣傳活動中,加進財物型犯罪的內容。司法行政機關可與社區合作組織文娛活動,比如在社區表演犯罪情景劇,讓女性社區服刑人員扮演受害者,進行痛苦的心理體驗。發揮社區圖書室的作用,為女性社區服刑人員提供有關因金錢而墮落、犯罪的書籍,讓其從中受到警醒教育。
“關系”在女性的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女性注重社會關系,反之各種社會關系也影響著女性。所以,幫助財物型犯罪女性社區服刑人員改善與家庭、社區的關系,有利于她們朝良性方向轉化。當女性社區服刑人員出現家庭矛盾時,應充分發揮居(村)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職能作用,協助其解決家庭矛盾,恢復其家庭關系,讓其重獲家庭支持系統。
為了幫助財物型犯罪女性社區服刑人員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家庭其他成年成員要適時地監督和引導。尤其對于未成年女性社區服刑人員,家長更應該采取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能因為家庭教育的不當或缺失,變相將孩子推向社會,受不良金錢觀的侵害;家長要做正確金錢觀的思想疏導工作,要以身作則,要用自己正確對待金錢的思想和行為影響未成年女性社區服刑人員,幫助她們逐漸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實解決女性社區服刑人員家庭經濟困難
由于家庭經濟困難是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為財物犯罪的原因之一,而且,這很有可能成為她們重新犯罪的誘因。所以,解決她們的家庭經濟困難成為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犯罪的女性社區服刑人員,首先要消除其“因為貧窮就可以犯罪”的錯誤觀念,讓其認識到貧窮永遠不是犯罪的理由,認清自己的罪行對他人、社會和國家造成了哪些危害。其次,要千方百計幫助她們解決經濟困難。如協助她們申請低保、獲得慈善企業的捐助等,然而解決經濟困難的根本辦法是幫助她們就業。要解決就業問題,其一,要對她們進行職業技能的培訓,要根據本地就業形勢,選擇易就業的、易學的并且學期短的培訓項目。其二,要幫助尋找就業單位,在勞動部門進行就業登記。其三,對于自主創業者,要協助其辦理小額貸款等。
只有解決了經濟困難,減輕了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金錢才不會成為財物型犯罪女性社區服刑人員重新犯罪的誘因。這樣,也有利于金錢觀教育的順利實施。
(四)網絡傳媒的正確引導
網絡正在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由于網絡影響力的深度和廣度,它的社會責任感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突出。網絡傳媒應把社會責任感放在首位,不僅僅是要誠信經營,更重要地是要對廣大網民進行包括金錢觀在內的人生觀的正面引導。另一方面,網絡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網絡傳媒的管理,特別是對其思想規范化的管理。應約束網絡傳媒的新聞報道,讓其更多地宣傳誠信經營、勤勞致富的事例,從而使網絡傳媒起到金錢觀正面引導的作用。
英國評論家斯麥爾芬說過:“構成罪惡根源的東西并非金錢,而是對金錢的追求”。所以,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就應該成為女性社區服刑人員,特別是財物型犯罪的女性社區服刑人員非常重要的教育矯正內容。我們要挖掘和動員社區、家庭、網絡在內的各種資源,讓全社會都來幫助財物型犯罪的女性社區服刑人員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注釋:
勾蕾.女性犯罪特點及相關因素.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3(3).167-170.
丁麗君.淺析當代社會女性犯罪問題.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7).7-9.
包昕昕、鐘凌. 論女性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法制與社會.2014(12).254-255.
張慧玲. 當代大學生金錢觀探析.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6(2).135-138.
徐保風.科學金錢觀及其倫理審視.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7(4).5-9.
楊楠.我國女犯社區矯正指導原則探析.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