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從人類創造了文明,法律也隨之誕生了,它是人們行為的準繩,具有公平和公正性。在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條件下、不同的法律和意識形態的不斷變化中,法律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現實情況是,許多大學畢業生都選擇了經濟領域的工作,愿意參加事業單位的人越來越少了,甚至在有些招聘中,根本無人問津。公證員報名的人越來越少,大學畢業生們更加不愿意在公證領域從業等現象,因而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公證公信力變得更加重要,如何才能保證基層公證員的基本權利,如何使我國的公證事業持續的發展,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 公證制度 公證員 權力 公證員制度 公正
作者簡介:尚玉嶺,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公證處。
中圖分類號:D92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401
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得到了快速的進步,這也大大推動了我國公證領域的成長,為其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以及一系列不可避免的挑戰。然而國內外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不穩定因素,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妄圖顛覆和瓦解社會主義之心不死,國外的恐怖主義活動頻繁,境內和境外的恐怖勢力相互勾結。要真正實現社會主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對這樣的發展背景,要求我國的公證人員必須認清目前我國所處的發展情況,以及自身肩負的工作使命與任務,做到實事求是,牢牢地掌握公正的主動權,確保公證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F階段結合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和國際社會的大環境。積極的探討和思索我國的公證員制度的公正性,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的公證工作得以進一步實現良性、健康的發展,從而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價值以及實踐意義。
一、公證員權利
馬克思提出這樣的觀點“人們奮斗爭取的都與其權利相關?!睓嗬鳛榉▽W領域的基本概念,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紛紛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部分學者認為權利指的是:社會或法律支持的,人們具備的自主和控制他人的能力,權利人能夠在一定范圍內作為,或者是要求他人作為,從而實現自身的物質或精神利益得以有效的保障。這一觀點可以反映出,主體離與權利之間不能分離,設定、行使并回饋等行為最終都需要回到主體,也就是說權利與主體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一旦相分離,則會導致權利失去自身價值,以及依附的實體。公證員是一個較為特殊的行為主體,包含多重角色。公證員擁有的權利不僅能夠有效體現權利具備的共性,同時還需要能夠著重突出公證員這一主體具備的特殊性。公證員權利是指公證員嚴格遵守法律的相關規定,在開展自身職務時的行為必須是法律規定的自主或控制他人的能力。也就是要充分反映其公證員這一特殊主體的具有自我作為或要求他人作為的權益。
二、我國公證員的現狀
自從人類創造了文明,法律也隨之誕生了,它是人們行為的準繩,具有公平和公正性。在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條件下、不同的法律和意識形態的不斷變化中,法律也隨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現實情況是,許多大學畢業生都選擇了經濟領域的工作,愿意參加事業單位的人越來越少了,甚至在有些招聘中,根本無人問津。公證員報名的人越來越少,大學畢業生們更加不愿意在公證領域從業等現象,因而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公證公信力變得更加重要,如何才能保證基層公證員的基本權利,如何使我國的公證事業持續的發展,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三、發揮公證工作為發展經濟社會服務的作用
吳愛英學者指出,“頒布實施公證法能夠更好地發揮公證工作這一職能具備的各種作用,從而為這一工作提供更好的法制保障。”目前的社會,以及未來較長的時間,需要嚴格遵循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的發展,根據國家頒布的公證法,進一步促進公證工作的發展,緊密圍繞工作的中心、做好服務,需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是依法履行公證職責,為社會提供公證服務。認真貫徹公證制度,充分發揮這一制度的服務、證明、監督等作用,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國的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吳愛英提出,開展公證工作需要充分發揮其具備的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目前的任務需要圍繞我國的“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深化改革等目標,履行公證職責,為社會提供公證服務。
二是發揮職能優勢,推進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吳愛英指出,“公證工作需要關注事前的各種事項的防范,做好更好地方便群眾、進一步走進基層中,從而實現成本低、效果好的目標,公證工作在預防、處理社會矛盾等方面有其他工作不具備的優勢,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努力做好預防糾紛的關鍵防線?!敝饕陂_展工作中幫助當事人利用公證方法來改善自身的經濟關系,調解各種民事糾紛,預防矛盾,控制可能的糾紛在萌芽中,避免訴訟,更好地推進減少和諧社會。
三是做到以人為本,真正為人民提供滿意的服務。吳愛英提出,“要堅持把以人為本落實到位。公證工作是一個與人民的日常緊密相關的職業,因此就需要把人民群眾是否對提供的服務滿意當做評價公證工作開展情況的重要標準。”“確保公證人員開工作中公正、認真、細致、一心為民,工作人員每份公證文書都力求規范辦理,真正做到貼近群眾、服務群眾,成為讓人民滿意、放心的關鍵?!?/p>
四、頒布公證法:我國公證工作法制化的標志
吳愛英強調說,“頒布以及實施公證法這一舉動大大促進了依法治國,也愈發成為了完善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公證是國家整個司法制度體系的重要部分。公證工作也越來越成為保障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成長的關鍵方式和手段。做好公證立法的各項事務,能夠極大促進我國依法治國理念的實現,真正體現了我黨、政府對于公證等法律手段的重視,對其促進國家經濟和民主法治方面建設的信心。
吳愛英指出,“頒布實施公證法是我國公法制化的關鍵標志。”進一步完善公證法能夠大大促進公證事業的發展,從而更好地規范我國的公證管理,以及公證執業方面的工作和行為。充分學習、認真貫徹法律,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公證工作真正實現法制化、規范化,這也是現階段我國各級司法機關,各個公證人員面臨的重要目標。
五、公證制度的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大,一些新鮮的事物也隨之出現了,認真貫徹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真正從實際中出發,摒棄原本的觀念,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得以更好地開展,假如還是維持原本舊賬本清新庫存的做法,就會嚴重損害我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步伐?!耙粋€中心,兩個基本點”這一做法大大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前進?,F階段我國社會仍然存在著多種問題,比如說社會的分配不公、國民教育不足、人們的機會不平等、社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公平競爭、城鄉之間以及貧富之間存在巨大差距、行政效率低下、出現了社會群眾的誠信危機、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社會上的經濟和民事矛盾越來越多,國民的幸福感逐年下降等情況,這一系列的問題基本都與政府與市場兩者之間關系沒有得到好的處理,或者是因為缺乏二者邊界的合理界定導致的。因此目前來說我國急需要開展的是做好政府改革,也就是說政府需要關注國民付托,認清自己需要管理事情,并且把那些不需要管的事務做好放權,不能夠因為謀求自身利益或者權利阻礙整個社會經濟的大局。國家方面需要盡快建立健全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關于廣大群眾所關心的涉及到教育、醫療、就業等多方面保障制度,切實解決這些與群眾相關的問題,積極開展各項有效的解決對策和措施。社會上的企業則需要盡可能程度自己的社會責任,目前我國的企業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社會責任,一是要求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加快推動我國由原本的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通過社會企業共同的努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幫助我國在世界得以成長立足,二是要求企業盡可能用自己的力量來幫助社會需要的人們,幫助我國廣大的貧困地區,為國家的窮苦人民服務;讓我國的公證制度得以更好地幫助我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為其提供更多積極的作用。我國公證工作是在整個世界通行的預防性法律制度,在上個世紀80年代恢復重建,我國的多種業務得以不斷進步,進一步拓展我國工作的服務領域?,F階段我國的公證工作能夠有效發揮積極作用,為我國的重點建設項目,比如說三峽工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等項目積極提供多種法律服務,并且還能夠進一步做好社會經濟安全的保障、進一步促進社會的穩定、從而幫助建設我國社會的誠信體系,從而進一步關注我國的弱勢群體具有的多種權益,大大促進國家多種公證事項,比如說:現場監督、合同協議、繼承遺囑等方面的增長。并且,由于我國不斷推動對外開放的發展進程,我國的涉外公證事項得到了大幅度的發展,由1980年的14萬件發展到了2005年的近300萬件,并且也處理過多起國內品牌境外商標注冊,以及國內企業處理反傾銷訴訟等事物,我國的公證工作能夠提供比較及時有效的法律支持。吳愛英指出,“頒布實施公證法是我國公法制化的關鍵標志?!边M一步完善公證法能夠大大促進公證事業的發展,從而更好地規范我國的公證管理,以及公證執業方面的工作和行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按照公證法的規定,完善我國的公證制度,推動公證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的進行完善:
首先,從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在相關的立法層面上對我國的公證體系進行科學的設計,將再造“誠信中國”當作我國公證制度完善的出發點及基礎,賦予公證制度代表國家對經濟活動以及公民的社會生活進行相關的干預特殊職能。為預防社會生活當中的經濟糾紛以及可能產生的社會矛盾。維護我國的正常經濟秩序、交易安全,更好的維護我國的社會和諧以及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我國社會誠信體系的構建,以此作為出發點,明確公證制度改革的方向及價值取向。
其次,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需要明確公證的法律效力,這其中必須明確的是需要經過公證的事項在沒有經過公證時,自始都不具備相應的法律效力;其次是要明確規定公證文書在法律訴訟中所具備的法定證據效力;最后是需要在法律體系中明確賦予相關的公證證明等具備強制執行力。
最后,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需要明確公證機關是具有公益性質以及非營利性質的,同時,需要在相關的規定中明確公證機關是作為一個享有人、財、物自主權以及獨立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事業法人地位存在的,與此同時,需要在公證收費以及稅收等兩個方面充分的體現出公證機構是作為公益性和以及非營利性。
這些年來,為了更好地符合我國社會人們不斷增長的公證需求,我國加快了對于公證方面的體制機制的改革。現階段,我國已經有49%的公證處開展從原本的行政體制發展成為事業體制,還有一些省市開展了合作制試點。進一步加強了我國的公證機構在各種用人、分配、經費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的提升和改革,尤其是在一些大規模公證處,開展公證員負責制,并且初步建立起了國家的公證責任保險和賠償制度等,這也大大促進了我國公證制度規范體系的健全完善。從建立起以公證法為主要核心,輔之以相應的法律、規章的公證體系,能夠大大推動我國公證管理行為、執業活動等方面的規范。加強工作的質量監管,切實解決這些與群眾相關的問題,積極開展各項有效的解決對策和措施。完善相關的監督制度和體系,落實監督檢查,確保執行的有效性,查處違法違紀。
參考文獻:
[1]肖勝喜.律師與公證制度及實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2]王學輝、宋玉波,等.行政權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
[3]葉自強.現代公證制度應用研究.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
[4]卓平主編.公證法學概論.法律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