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毛澤東同志的《論十大關系》共分為十個部分來論述十個方面的關系,概括來說,他涉及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立后的經濟、政治以及民族、國際關系等的各個方面,而這些論述中涉及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優秀品質,同時它內在地蘊含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思想:矛盾、聯系、發展。
關鍵詞 辯證法思想 十大關系 毛澤東
作者簡介:楊曼,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131
2015年10月16日- 11月20日有幸拜讀了毛澤東同志的《論十大關系》,全文約12700字,寫于1956年4月25日。
在古代, 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聯系。到了現代,關系是利用個人所擁有的人際資源以謀求政治或經濟上的利益好處。在哲學上,關系是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聯系。此外, 有的學者還將關系定義為人與人之間特定關系:朋友關系、交往聯系、交易、社會資源或社會資本。這些定義分別從不同的方面描述了關系的某部分特征, 但關系的含義的全貌不是任何單個定義能簡單概括的。毛澤東同志的《論十大關系》這篇文章,即是討論十個方面的關系。
《論十大關系》是毛澤東同志寫于1956年4月,從國內來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一五”計劃暴露出來的問題引起國家領導人的關注,因而解決隨之面臨的新問題成為當務之急;國際上,抗美援朝的勝利,我國的國際聲望極大提升,國際環境趨于緩和,在此基礎上正是發展經濟的大好時機,蘇聯的斯大林模式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弊端日益顯現,國內一些領導人盲目照搬蘇聯經驗,給我國經濟建設造成極大阻礙。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國家領導集體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提出以蘇為鑒,結合我國國情,試圖探索出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可以說《論十大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端。
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系》的報告中,特殊強調了前五個關系,是十大關系的核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強調重工業的重要性,同時加大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重
1957年12月,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重工業得到發展。同時,毛澤東同志總結前蘇聯、東歐國家重重工業而輕輕工業和農業的經驗教訓,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情況,調整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比例,這也是貫穿全文的毛澤東思想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
同時,毛澤東同志在文章中對少發展一些農業輕工業這種做法提出了批判。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要把農業的發展放在基礎地位。他指出,從長遠觀點看,這種方法會使重工業發展緩慢,或者基礎不穩,到幾十年后再發展重工業這是得不償失的。這正是毛澤東同志站在哲學高度,利用聯系和發展的哲學原理,認真分析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強調了重工業的重要性,同時指出還要加強農業輕工業的投資比例,既不影響后代又能使重工業的發展基礎更加穩固。
二、強調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
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國工業70%在沿海,這是極其不合理的。1950年,美朝戰爭爆發,嚴重地影響著我國安全,因此,在“一五”計劃期間,我國將工業大多建在內地。在《論十大關系》報告中,毛澤東分析了當今國際形勢,認為侵華戰爭和第三次世界大戰暫時打不起來,因此主張在沿海建設工廠。
這一部分毛澤東同志用辯證的態度分析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先富帶后福,沿海先發展起來,但為了工業及地區的平衡發展布局,必須大力發展內地工業,而更多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會為內地工業的發展提供資金和智力支持。充分利用沿海工業的設備能力和技術力量,積極發展沿海企業,并大力發展內地企業,使工業布局逐步平衡,綜合國際逐漸提高。
三、強調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
毛澤東在強調國防建設的基礎上,強調二者的關系。二者是國家建設的重要方面,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反之,國防建設的發展,又為經濟建設提供安全保障。這一部分毛澤東同志揭示了兩者間的辯證關系,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四、強調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
我國原有的企業管理模式,都是照抄照搬蘇聯模式,中央為主,地方和企業基本上沒有自主權。針對這一部分,毛澤東同志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解決,一是國家和工廠、合作社的關系,二是工廠、合作社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
從國家和工人的關系上,他認為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就要增加工人的工資,改善工人的生活,就會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和勞動積極性。從國家和工廠的關系上,他認為工廠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還需要獨立,給工廠一點權力,一點機動的余地,一點利益,生產單位才會發展的更加活潑。從國家、合作社和農民的關系上,主要是從農民最關系的糧食問題上來說的,他認為,農民必須吃飽飯、有糧食,而國家必須根據實際實際情況制定糧食政策。同時借鑒前蘇聯的經驗教訓,國家多拿少予,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了極大損害。
這些思想的提出在我國是第一次,極具前瞻性,也為后來的改革打下了基礎。
五、 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毛澤東同志認為中央和地方二者相互矛盾,緩和這個矛盾,就應當在鞏固中央領導地位的前提下,擴大點地方的權力,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
綜上所述,《論十大關系》的報告是毛澤東同志在總結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將面對的新的現實問題在實踐的基礎上做的總結,充分反映了唯物辯證法的矛盾、發展和聯系的思想。這也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統籌兼顧,正確協調中央和地方、沿海和內地,政府和人民,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等等之間的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我國全部輕工業和重工業,都有約七成在沿海,只有三成在內地。這是歷史上形成的一種不合理的狀況。為了平衡工業發展的布局,在充分利用沿海工業基地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內地工業。這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由于歷史和自然條件的原因,我國內地存在很多貧困縣、貧困區,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貧困區的脫貧工作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并將精準扶貧思想概括為六個精準。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內學者對《論十大關系》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國內相關問題的研究大致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從《論十大關系》這篇文章的形成與傳播方面:邱巍在《論十大關系》的形成和傳播——若干史實與觀點的補充和辯證一文中對《論十大關系》的形成背景、形成過程、文獻傳播、歷史地位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任春峰在《論十大關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新發展一文中指出毛澤東同志十大關系的提出有其特殊的背景,國內背景——總結建國以來,國內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更多的來源于國際背景——以蘇聯為鑒。
二是從《論十大關系》的研究內容上來看:于芳的論文《從<論十大關系>看毛澤東的和諧社會思想》揭示了《論十大關系》中體現出來的毛澤東的和諧社會思想,從經濟政治中的各方面進行詳細分析,結合現實社會,梳理出我黨幾代領導人關于和諧社會思想的理論。中央澄城縣委員會發表的一定要堅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學習《論十大關系》的一點體會這篇文章就《論十大關系》的研究內容進行了提升,十大關系其實就是圍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研究十大關系其實就是在不斷地調整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三是從《論十大關系》的貢獻和價值方面:李海鵬、王志娟等人認為這篇文章從政治、經濟和哲學等方面,提出了不僅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觀點、新理論,而且在同時期其他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和理論著述,都具有創造性的發揮。 吳亞輝在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的當代科學發展理念價值探析一文中指出《論十大關系》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科學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航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把科學發展落到實處。鄧新星在從《論十大關系》到“五大發展理念”文章中提出,《論十大關系》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提供了理論基礎,是對《論十大關系》的繼承和發展。
從目前所掌握的文獻及專著來看,國外的專家學者并沒有對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進行專門論述,但是很多國家一些政治措施與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文章中所提及的正確處理十大關系的方法不謀而合,如日本政府建立健全相關法律體系,及時化解城鄉差距和地方差距;西歐國家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正確處理了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
然而,《論十大關系》也有其局限性,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內部的矛盾代替了階級斗爭,因此,發展經濟已經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文章中卻沒有指出這一問題,這也是源于對此問題的認識不清。直至八大,才提出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但是這些局限性并不能阻礙毛澤東同志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我們只有全面認識《論十大關系》,才能總結經驗與教訓,更全面的理解我國在社會建設過程中所出現的波折與教訓。
參考文獻:
[1]任春峰.《論十大關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新發展.求知.2017(3).
[2]李鵬.改革開放以來《論十大關系》再研究.北京黨史.2016(5).
[3]邱巍.《論十大關系》的形成和傳播——若干史實與觀點的補充和辯證.中共黨史研究.2013(1).
[4]石振保、王丹.學習《論十大關系》札記——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
[5]郭麗鵑.科學發展觀對《論十大關系》內容的繼承與發展.傳承.2011(26).
[6]郭秉興.《論十大關系》的三個稿本.黨史文匯.2010(4).
[7]韓艷慧.《論十大關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和歷史貢獻.隴東學院學報.2010(3).
[8]王濤、魯寬民.當前城鄉科學發展的三個著力點——《論十大關系》統籌兼顧思想的啟示.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9]柏春林、歐永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創篇——《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再認識.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10]許京元.中國共產黨在認識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上的艱難探索——紀念《論十大關系》等著作發表50周年.社會科學研究.2007(1).
[11]王拓.毛澤東《論十大關系》及其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功探索的寶貴經驗.懷化學院學報.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