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清泉
摘 要: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存在語文教學。但是,我國的語文教學長期脫離社會生活,直接影響了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可見,語文教學必須實現生活化,即學生學習生活化;課堂教學生活化。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關鍵詞: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
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對教育有如下看法: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用簡短的一句話清楚地闡釋了教育的本質特征。語文課程標準中也表明要加強語文課程及其他課程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完成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綜合培養。但是當前我國語文教育與生活實際相距甚遠,課本的編排過多注重教育學生過去的事情,為此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生活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1實現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所有的知識都產生于生活,只是不同學科對于生活解讀的側重點不同。語文能夠展現出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的魅力,也只有語文才能將民族的文化傳承下去。所以只要有人類生存過的地方就會有語文,語文記載著他們的生活文化。古往今來,當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母語,這樣他才能真正了解生活,通過認識生活來理解生存的意義,并通過努力學習來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母語的運用也得到了提升,它將會和經濟等其它的東西更緊密地聯系起來。同時,知識積累是為了“融入”生活,而知識的應用卻不僅僅是為了“融入”生活,在筆者看來,對于生活的解讀,除了期望實現“融入目標”,還有就是“發展目標”。在語文的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對生活有更深的了解,同時鼓勵他們尋找更高質量的生活。
2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2.1采用生活化的教學資源
在實現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實現教學資源的生活化。每一篇文章都是生活的寫照,因此,學生在學習高中語文教材上的文章的過程中,能夠從生活中找到其原型,教師在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的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教學的資源。像教師在講解一些古詩文的過程中會提到一些名勝古跡,教師就可以結合這些名勝古跡對學生進行文章的講解,使學生感覺雖然一些文言文距當今社會十分久遠,然而依然是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存在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實現教學資源的生活化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受到語文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學科,而且還能夠使學生通過生活經驗更好的去體會文章的含義,進而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學科學習。
2.2體驗情景生活化
通過使用創設、引入生活情景的方式,還原生活場景,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情感體驗去解讀文本,在生活中再次體驗文本的情感,在生活中實踐文本給自己的啟發,溝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聯系。可以采用:①音樂賞讀法,景美、境遠、情深的課文,在音樂聲中反復誦讀;②空間轉換法,把課堂開放,到自然中去實踐、去觀察、去體驗;③辯論法,結合生活體驗用辯論的形式理解課文內容,表達個人見解;④故事鏈接法,在含義深刻的課文中鏈接與主題相關的故事,以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⑤表演法,對童話類課文采用表演的方式,體驗文本人物的情感。
2.3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生活
語文最根本的教學目標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寫作是讓學生“表達能力”提升的最佳方法。如何實現寫作生活化呢?
第一,作文題目是整篇作文的畫龍點睛之處,好的作文題目能夠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在完成作文內容的時候,要在自己的腦海里尋找自己想要寫的話題,然后進行構思,完善內容。教師在要求學生寫作文的時候,要找一個讓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寫,讓學生都有話可說,激發他們寫作文的欲望。有興趣的題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啟發學生思維有所幫助,讓他們主動地對生活進行描寫和深層認識。
第二,對每個學生的作文書寫評語也是寫作教學中的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教師自身務必要對作文題目理解透徹,生動到位的評語能夠激發他們的寫作信心;教師還可以讓同學之間互相品賞作文,并通過自改、互改等方式來對作文進行評價。這樣既搭建了學生互相學習提高的平臺,也增加了同學之間感情。在過去的語文作文評價中,教師更注重對學生的作文成績進行評價,其實這是不可取的,這沒有真正發揮出作文評價帶給學生的啟發。教師要讓學生全面發展,這才是教育本質所在。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能摻加個人愛好,要客觀對待這件事。這樣既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了評價,同時也積極主動地發現了學生所體現出來的優點。
2.4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生活化
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采用何種方式吸收知識,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隨著現代教學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其中不乏一些生活化的學習方式,像游戲學習法、討論式學習法等,都是實現學生學習方法生活化的有效途徑。當學生在學習一些文章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組織學生展開有效的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以生活化的口吻進行溝通與交流,整個學習活動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學生不僅有效的學習了知識點,而且也更好的體驗了生活,也更進一步理解了生活與書本知識之間的聯系。在實現學生學習方法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掌握多種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要求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3總結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師的教學活動離不開生活而獨立存在,那樣的教學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教學,對學生沒有幫助。尤其是高中語文,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教學同生活的聯系,在生活中進行教育。
參考文獻:
[1]劉源源,金田.淺談新課改中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2013,(02).
[2]劉曉含.為有源頭活水來——談語文教學生活化[J].現代教育,2012,(Z1).
[3]竇昌琴.語文教學“生活化”之探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