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承軍
摘 要:文章從推廣普通話談到語文教材中存在的方言現象,認為方言具有個性化、鄉土味、親切感、標志性等顯著特點。教師應該從客觀實際出發,尊重方言、正視方言,必要時不妨模仿方言,給方言一席之地,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方言;語文教材;個性化;鄉土味;親切感;標志性
中圖分類號:H17;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2-0029-01
一、前言
走進校園,一塊塊寫著“講普通話,寫規范字”的標語牌十分醒目,意在提醒學生必須做到這兩點。因為這是校園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營造良好的語文環境不可缺少的。事實上,推廣普通話、普及普通話卓有成效,普通話早已成為人們交流的最重要工具。但是,這不等于說方言就沒有市場,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打開語文教材,會發現有許多方言已經與普通話共存,因此,應該正確對待語文教材中的方言。
二、方言的顯著特點與價值
既然語文教材中存在著方言,就有必要認識方言的顯著特點,認可它,并把它放在正確的位置上。一般來說,方言具有個性化、鄉土味、親切感、標志性等顯著特點。
(1)具有個性化。方言具有個性化,才使得各種方言之間有明顯的區別,文學作品的語言才顯得豐富多彩,才有利于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哪一部中沒有方言?不談別的,就拿孫悟空來說,他在妖精面前常說的那句“吃俺老孫一棒”,就很有個性化。僅此一句,就充分顯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以及猴性不改、十分頑皮的性格特征。這句話,如果不用方言,恐怕很難達到應有的語言表達效果。
(2)具有鄉土味。方言的區域性很明顯,鄉土味很濃不足為怪。唐代詩人賀知章寫的《回鄉偶書》中有一句“鄉音無改鬢毛衰”,其中的“鄉音”應該指的是方言。從這一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方言植根于鄉土。你看詩人在外漂泊多年,鬢毛花白了,人老了,但歲月無情言有情,方言沒有變,還是那股鄉土味。這種味道是方言特有的,任何力量都無法改變。因為這種鄉土味,有歷史的沉淀,有歲月的浸泡,極其濃郁,耐人回味。有個小品叫《公交協奏曲》,王寶強在其中扮演農民工,有一句“俺北京人”令人捧腹大笑。“俺”不是北京方言,一個外地人來到北京打工,自認為加入到北京人的行列,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但一出口,濃濃的鄉土味便出來了。方言正由于具有鄉土味的特點,所以才耐聽、耐品,令人回味無窮。
(3)具有親切感。有句俗話叫“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為什么老鄉見面如此感人?很顯然,方言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你想想看,一個人在人生地疏的他鄉,偶然遇見家鄉人,怎能不喜出望外?而憑什么知道對方是家鄉人、是老鄉?恐怕最直接的感覺就是家鄉話,就是方言。雙方正是通過家鄉話,從方言中感到一種親切感。方言的這一特點,也被文藝作品所采用。喜劇演員宋丹丹扮演的小品中的人物,幾乎都是說方言。在《懶漢相親》中,宋丹丹扮演的是一位沒有見過大世面、對父母多少有點依賴的農村姑娘,有一句臺詞“俺娘說了”反復了多次,卻一點不顯得啰唆,反倒讓人覺得無比親切,無比溫暖。方言的這種親切感,能夠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4)具有標志性。說方言具有標志性,是因為它往往成為一個地區、一定范圍的代名詞或一張名片。人們常說的上海話、天津話、山東話等就是如此。既然方言有這樣的特性,人們就應該尊重方言,把它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對語文教材中出現的方言就不應該采取回避的態度,而應該正視它,給它一席之地。像有的電視臺,就專門開辟了方言欄目。南通電視臺的“總而言之”欄目,是用純粹的南通話播出;如東電視臺的“大沈陽說如東”,也是用如東方言播出。這些含方言的欄目,老百姓喜聞樂見,宣傳教育的效果很好。這些電視臺能給方言一席之地,充分說明方言存在的價值。這也說明,語文教材中有方言的一席之地并不奇怪。
三、正確對待語文教材中的方言
為了更好地體現方言的魅力,在語文教學中不妨模仿一下方言。這當然不是取代普通話,也不是與普通話分庭抗禮,而是偶爾為之,在模仿過程中體會方言的特別味道。教學話劇《陳毅市長》(選場)時,就可以運用這種模仿手法。《陳毅市長》(選場)有兩個人物,一個是剛剛走馬上任的上海市市長陳毅,一個是潛心科研的化學家齊仰之,其中陳毅說一口濃重的四川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四川話模仿陳毅講話,這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對方言不屑一顧,這種態度當然不正確、不可取。如果說普通話是主流,那方言也應該是支流,至少也是溪流。其實,追根溯源,普通話與方言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因此,在大力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的前提下,要正確對待語文教材中的方言。在語文教學研究中,碰到語文教材中的有關方言,教師有時不妨從模仿入手,通過模仿加深學生的體會和理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屠海波.方言資源在語文研究中的特殊地位[J].語文建設,2015(01).
[2]陳青.論語文教學中的方言運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7).
[3]陳穎漪.試論方言在母語課程中的地位及其教學策略[D].南京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