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
摘 要:特殊教育學校中的智障孩子,智力發(fā)育雖存在障礙,但他們不缺乏人特有的本性:真、善、美。教師利用數學教學滲透美育,能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會使他們融入社會的道路更加平坦。要注重引導他們觀察書中圖片,感知大自然之美;要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滲透生活之美;注重合作學習,建立友情;注重分享快樂,感恩父母和他人。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美育;生活數學;智障兒童
中圖分類號:G7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2-0093-01
《三字經》云:“人之初,性本善。”這里的人涵蓋所有的人,包括智障孩子在內。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智障孩子學會自我服務能力的同時,讓美浸潤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學會感受自然的美、生活的美、人情的美,讓這些有缺憾的孩子的內心充滿美的感受,快樂成長。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教給他們簡單的數學知識,還要注重滲透美育。
一、觀察書中圖片,感知大自然之美
智障孩子即智力發(fā)育受到阻礙的孩子,雖然他們的智力發(fā)育要比正常的孩子遲緩,但他們具有一定的塑造空間。現行的特殊教育數學教材內容以圖畫為主,里面畫的都是一些常見的動物和植物,還有一些生活內容。教材編排的目的就是接近生活、貼近實際,讓畫面留在孩子們的腦海里,提高孩子們的認知水平。所以,教師在執(zhí)教相關數學知識的時候,要先讓孩子們看一看圖中畫的是什么,從而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例如,在教學數字6時,有這樣一道練習題:根據下面所給的數字,貼上相應數量的貼畫。在做這道題之前,可先讓孩子們觀察圖中畫的是什么。孩子們很高興地答道:“畫的是樹。”教師可問:“你們喜歡樹嗎?為什么?其實還有許多小動物也和大家一樣喜歡樹,更喜歡在樹上居住。”然后出示小鳥,引導孩子們把6只小鳥貼到樹上,并告訴孩子們不僅要愛護樹,也要愛護樹上的小鳥。
二、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滲透生活之美
有些智障學生比較自卑、孤獨,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讓他們慢慢找回自信,感受成功的喜悅,感覺到生活的美好。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情境,進行生活化數學實踐,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作用和價值,還可以把他們帶到真實的生活中進行數學實踐,讓他們感到自己能做事,會做事。例如,在學生學習配對知識之后,教師可讓學生學著給其他同學分發(fā)餐具。教師先給每人發(fā)一只碗(因為要吃粥),然后讓學生想想還應發(fā)什么餐具給同學們(每人一把勺子),再讓一個同學從餐具中找來勺子發(fā)給大家。要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感知配對、一一對應等數學知識。這些實踐活動,不但讓智障孩子在生活中實踐了數學知識,還使其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
三、合作學習,建立友情
有些智障孩子往往比較孤僻、膽小,對不熟悉的人存在“敵意”,不愿意相處。個別新來的學生情緒很不穩(wěn)定,稍不高興就會使用暴力手段,用手去摳對方,還有撕咬的現象。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可謂絞盡腦汁。為讓這些孩子互相關愛,不傷害對方,建立和諧的關系,教師要時時刻刻把情感教育抓在手上,讓課堂成為培養(yǎng)同學之情、師生之情的主陣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滲透情感教育。例如,在連線貼畫練習中,有的學生手指不靈活,貼畫撕不下來,教師可讓手好使的同學進行幫助;有的同學視力不好,在連線的時候,教師就讓視力好的同學幫一幫。讓他們感受同學的好,建立起友誼,他們就不再像以前那樣動不動就互相傷害。學生在互相幫助、合作學習中建立了良好的同學關系,許多學生還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四、分享快樂,感恩父母和他人
感恩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美好品質,智障孩子也應擁有這種品質。智障孩子往往伴有多方面障礙,父母撫養(yǎng)這樣一個孩子比撫養(yǎng)一個正常孩子要花費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心血,還要承受心理上的壓力。因此,智障孩子懂得感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對父母最大的慰藉。在教學“比較大小”這一課時,教師讓家長為孩子準備一大一小的同一種食物。上課時,先要求孩子指出手中的食物哪個大哪個小,然后讓他們挑選一個作為能指出大小的獎品。在吃的時候,教師問他們,你們是吃大的,還是吃小的,為什么?你知道老師為什么沒讓你們都吃了嗎?同學們都搖搖頭。這時,教師告訴孩子們:是想讓他們把另外一個留給辛勤撫養(yǎng)他們的父母,因為他們吃的、穿的和生活中所用的一切都是父母給予的。孩子們聽教師這么一說,都愿意給自己的父母留下一個。不論是大的還是小的,只要留下一個,就留下孩子們一顆感恩的心。家長接孩子回家時,看到孩子留下的餅干、水果或者其他食物,感動得熱淚盈眶。經過這樣長期的教育,孩子回到家里吃東西不再獨吞,知道給父母留一點,還學會和兄弟姐妹分享,鄰居進來也會邀請一起吃。這樣,他們懂得了感恩,學會了禮儀,真正懂事了。
五、結束語
總之,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不僅要教給智障兒童自我服務能力,也要讓美住進智障兒童的心靈,讓他們在接受愛的同時,學會給予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自立,才能具備融入社會的能力,才能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蔡清翠.低年級智障兒童數學概念教學策略[J].現代特殊教育,2009(10).
[2]金玲.新課程視野下對引導智障生學習數學的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06).
[3]華恩博.低年級智障學生數學書寫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15(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