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慧君
摘 要:明末清初,畫派林立、名家眾多。許多小名家淹沒在滾滾大流中,高簡就屬于這其中之一。從現存高簡的畫作來看,其創作量挺大的,尤其是山水畫,這與當時的和社會環境、人文環境密不可分。高簡崇尚元畫,文人畫發展的高峰期,不可避免的在畫作流露出此類傾向。廣州藝術博物院收藏的一冊四頁由容庚先生捐贈的畫作很明顯的說明了這一點。
關鍵詞:高簡;中國山水畫;冊頁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0-0151-01
高簡,明末清初的畫家、詩人。在張庚《國朝畫徵錄》卷中有高簡小傳,書中是如此記載的:“高簡,字澹游,號一云山人,吳人。能詩,工山水,摹法元人,務為簡淡,而布置深穩,筆墨矜惜,風味清臞可愛。余從伯木威先生曰:‘高君胸有書卷,故腕下露此靜韻。不然,亦薄而厭玩也。平生小品最多,好畫《梅花書屋圖》,冷雋可珍,卒年七十余。”①對于高簡的生卒年,經汪世清先生結合現存高簡的畫作資料以及文獻資料考證,生于明崇禎七年甲戌,卒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②高簡生活在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時,由于政治險惡,文人雅士隱逸于山水泉林,長時間面對自然山水,自然而然地會對山水產生特殊感情,于是便通過畫筆將自己的感情通過繪畫描繪出來。山水畫作為文人畫家精神傳達的載體,畫面傳達著由云游山水產生對人生的感悟。
中國傳統山水畫藝術,從魏晉時期初見雛形,經過宋元的快速發展,眾法齊備,直至明清的高度成熟,期間大家林立,畫派眾多,經典名作美不勝收。清初的山水畫壇,深受董其昌的影響,他所提出的“南北宗論”以禪喻畫,貶低以劉李馬夏等專擅細刻的北派畫家,并把王維,董巨、二米為代表的南派畫家奉為正宗,成為之后文人畫家所信奉的無上準則。所以當時無論是畫壇正宗的“四王”吳惲,還是被稱為野逸派的“四僧”或是新安畫派、金陵畫派等,都直接或者間接的受到董其昌理論和畫風的極大影響,各自根據自身的修養和境遇的不同,均形成不同的特點和面目,“細而論之,清代山水畫可分成三股的的勢力,即:遺民派、自我派、仿古派。” ③筆筆從古人中來以酷似古人為最高準則,這一繪畫思想為清朝統治者所追捧,極力推崇復古畫風,使得南宗文人繪畫成為當吋繪畫的主流。其實復古畫風是對傳統的一種很好的梳理,宋人的復青綠之古創造了青綠繪畫的高峰,元人復董巨之古也在繪畫中融入書法之筆意,歷史上的創新都是建立在復古的基礎之上,集傳統之大成后創新,追求筆墨上的復古也不忘創新,能取長補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明末清初,擬古從文征明起,至董其昌成為濫觴,擬古的行為蔚然成風,從張庚說其“摹法元人”便可知高簡也是脫離不了當時的社會風尚,無論是野逸派還是當時占上風還是四王的畫壇正宗,都十分推崇的倪瓚畫法,高簡也無法可避免,由他現存的畫作可以看到畫面給人以清新冷逸的美感。其實畫家藝術風格的形成受到社會、家庭以及人格等各種因素的制約,一種繪畫風格在經歷過畫家的錘煉后就會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獨特的人生經歷會形成各不相同的繪畫風格。在中國嘉德2009年秋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專場上,有一張清高簡、王撰等十二家《綠窗對弈圖詩畫冊》,在此冊集高簡、陸鴻、欽揖、章夏、葉筠、顧樵、金造士、陳說、沈屺、潘任、鈕貞、王撰十二家畫,冊頁后附周之璵、王撰、橘庵衍、李紹靖、查翀、高簡、徐溍、尤侗和抗云詩原韻的題詩。由此冊可以看出清初文人間的相互交往和生活雅趣。高簡在冊頁所題詩文:“愛閑隨境是深山,若個能來此地閑。愿與橘翁同混世,漫勞樵客不知還。出門何處堪投足,展卷于今擬閑關。靜掃軒窗桐影潤,自甘身老白云間。奉和隆翁先生綠窗對奕原韻,求教正。”可以看出高簡深深的受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對隱逸山林、云游山水的向往,形成淡泊超脫的畫風。在清秦祖永撰的《桐陰論畫》中將高簡定為逸品,對高簡的評價不可謂不高。這與他畫面中所流露出的氣度風格也是相符的。
廣州藝術博物院收藏有高簡畫作九件套,均以山水為主。其中一件四開的冊頁,由容庚先生捐贈。墨筆設色,畫面只鈐印而無落款,之一鈐澹游朱文方印,之二鈐澹游朱文方印,之三鈐高簡的白文方印,之四鈐澹游朱文方印。其中之二有容庚先生的收藏印。 從畫面整體效果來看,此冊山水作品帶蒼潤、清雅之氣,既有倪瓚之清透之意,也有董其昌之平淡天真之氣,可見張庚所言“務為簡淡,而布置深穩,筆墨矜惜,風味清臞可愛”不虛。整幅作品中符號化的樹木、皴法獨特的山石、寫意灑脫的筆墨語言,略施淡色,畫面透露股淡泊超脫之氣,與元畫所追求的意境一致。尤其是之二,與倪瓚的畫作許多構圖一河兩岸幾乎一致,摹法元人之意不言而喻。
冊頁因為其尺寸之小,品評其優劣時才分外要求作品筆精墨妙,高簡似乎深諳此道,以干筆淡墨,畫云煙石樹,筆筆耐得住推敲,處處值得人玩味,用筆練達灑脫,線條雄渾穩健;在高簡此冊頁畫中,用色達到了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的藝術效果。用色明艷而清麗,充滿文人畫的溫潤古雅,把皴法、筆法合為一體,表現蕭疏空靈、簡淡幽逸的境界。從高簡傳世的作品來看,他的繪畫特征還是十分明顯的。他學習傳統(摹法元人),但畫面與“四王”中有些畫家一味貼近古人面貌不同,又不像“四僧”中有些畫家,會偏離古人過遠,而他是把握在似與不似之間,并從中化解、提升自己的個性語言,繪畫的特征觸目可辨——清逸、疏散。
高簡這件冊頁的四頁內容,有繁有簡,但均詳略得當,恰到好處:繁處密不透風,簡處寥寥數筆,絲毫不顯荒率粗疏,從其承接南宗文人畫筆墨之精華的圖式中看到的是一種超凡脫俗、不同凡響的氣質而且意境深邃,是對中國傳統文人畫的一種繼承和發展。在繪畫技法上推崇倪瓚,二維平面的山石云水中蘊含著無限的宇宙精神,這也是中國傳統山水畫最為寶貴的價值準繩。
注釋:
①張庚(清),劉瑗撰,祁晨越.中國藝術文獻叢書——國朝畫徵錄[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②汪世清.藝苑疑年叢談:高簡[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200.
③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天津:天津美術出版社,2001:4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