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桐溦
摘 要:水彩畫一直以來發展繁盛并斷突破創新,水彩藝術在中國發展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早期水彩畫從單純稚拙的賦色素描到獨立的色彩畫種,除了歷史人文的不斷潤澤和歷代水彩畫家的不斷突破,水彩風景畫在水彩畫的發展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正是由于水彩風景的日益成熟,水彩畫才最終形成和發展起來。本文力圖探索水彩本體語言的形成與發展,并從水彩發展的歷史中找到水彩本體語言發展的規律。
關鍵詞:水彩畫;本體語言;發展和起源
中圖分類號:J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0-0154-01
水彩畫的名稱源自英文的俗稱“water color”,由于水彩畫以水為媒介,所以有其鮮明的個性特征。從廣義上說,水彩畫這種以水為媒介調和顏料描繪對象的畫法應該是最古老的繪畫方式,最早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兩萬多年前的法國拉斯科山洞巖畫和距今一萬多年前西班牙北部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采用的都是以水為媒介調和顏料完成的手法。古代波斯時期的細密畫和拜占庭帝國時期以水和樹膠調和繪制的水彩畫,以及中世紀歐洲人祭祀用的手抄經本里繪制的插圖,都是早期西方水彩的雛形。在中國,以水調彩調墨,更是中國人的傳統。向新石器時期巖畫、彩陶,殷人的布質畫幔和西漢時期的帛畫,都是以水調和色與墨繪制而成。
具有現代水彩畫創作意義的作品應從16世紀德國巨匠阿爾布萊希特·丟勒的作品算起。最早用水彩畫來描繪自然風景,把顏色粉、阿拉伯樹膠、蜂蜜和甘油等材料混合,然后用水作為調和劑混合作畫,取得一種色彩透明迤邐的效果。主要的傳世作品有《野兔》、《草地一角》、《阿爾卑斯山》、《一簇櫻草》等。在他之后也有著名的畫家漢斯·荷爾拜因、魯本斯、凡·代克等畫家,從事水彩畫。荷蘭的倫勃朗在水墨上賦以色彩,這些畫家都為水彩畫技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倫勃朗的水彩畫多以鋼筆淡彩。
在西方,水彩最早只是油畫的附屬品。油畫主要以人物為主,符合透視學、解破學、光學,追求戲劇性的舞臺效果。而水彩最早就是追求油畫式的效果,盡可能的做到油畫般寫實、逼真。或是作為初學者的輔助工具,用來做草稿或者效果圖,或者收集材料的速寫。早在英國的16、17世紀,水彩畫是用來記錄風土地形的工具。這種畫法是以墨水素描為主,敷以淡彩。約翰·懷特、弗朗西斯·巴洛是這一時期的代表畫家。17世紀,水彩畫已成為畫家們描述自然風景的最佳選擇,使水彩畫從創作草圖過渡到完整的作品。但真正使水彩畫成為一個獨立畫種的還要追溯到18、19世紀的英國畫家們。18世紀以后,由于英國上流社會開始重視水彩,水彩被視為一種高尚文雅的娛樂,同時水彩這一畫種被得到了確立和認可。水彩畫家們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追求自己的風格特色。18世紀中葉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后,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發展,促進了水彩畫技法觀念的里不斷改進。水彩畫已經不止是地形畫。此時18世紀最具代表的“英國水彩畫之父”保羅·桑德比,他在工具材料和表現技法上做了廣泛的嘗試和深入的研究,增強了色彩表現自然光色與空氣變化的能力,為后人留下了文化遺產。同時在技巧方面進行干事結合,以多種色彩進行點染、薄涂、重疊,賦予了水彩新的生命。
18世紀中后期至19世紀前半期,英國水彩進入繁榮時期,此時也出現了大批杰出的水彩畫家。從威廉·透納開始,英國水彩進入了燦爛的發展時期。透納被稱為英國史上最杰出的水彩畫家。是英國水彩達到鼎盛時期。他迷戀自然,對色彩的運用大膽且創新。熱衷于表現大自然的光與色,他以熱情且豐富的色彩表現周圍令他著迷的景物,運用水色的自然融合,達到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作品中充滿了光褐色的波動。他的作品對后世產生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推動了印象派的發展。
19世紀另一位大師級的水彩畫家是瑞典的畫家左恩,他的水彩畫風格多樣,不但繼承了傳統水彩的精髓,而且豐富了水彩語言的表現力。畫風既有現實主義題材的表現嚴謹,又有印象主義色彩描繪的多彩。人物造型生動準確,技巧嫻熟透明。
20世紀具有代表性的美國畫家安德魯·懷斯,一生都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他用自己獨特的手法描繪身邊的風景和人物,含有一股靜寂與淡淡的哀愁,洋溢著動人肺腑的詩意,他以敏銳的感觸,精致的寫實技巧,捕捉視覺的一瞬。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鄉土色彩,創造出獨特的懷鄉寫實作風,因此被譽為美國懷鄉寫實主義繪畫大師。他不僅在作品中使用留白的方法,同時也運用了機理,為今后的水彩做了很大貢獻。
水彩傳入中國到現在發展也有百年歷史。從最早期的水彩畫家到現在的畫家,他們把西方傳入的水彩結合中國傳統化的表現語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風格。對水彩也有了新的突破,更大的推動了中國水彩的發展。像關維興、王維新、黃鐵山等,把中國水彩畫的題材、風格、樣式,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潘耀昌.中國水彩畫觀念史[M].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13.
[2]劉永健,唐曉明.水彩畫創作教學[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
[3]關維興.水彩人物[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8.
[4]亨德里克·威廉·房龍(美).西方美術簡史[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