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絢
摘 要:當今群眾文化逐步進步、前進,且同社會、經濟等領域都產生了密切的關聯,同時,群眾文化在整個社會的進步體制內所處的地位也極其重要。這從某種角度說明了,國內的文化監督機構、政府及群眾文化領域等都要注重在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開展構建期間產生的問題,并投身于促進群眾文化朝著健康的道路邁進這一工作內。本文就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在進行建設期間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了闡明,并提出了有關的解決對策,目的在于給有關人員在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實施構建期間予以相應的借鑒。
關鍵詞:建設;群眾文化品牌;研究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0-0172-02
就廣義方面來說,群眾文化指的就是社會在獲得進步這一過程內,構建出來的物質及精神方面的財富之和;而就狹義方面來說,群眾文化指的就是將構建社會意識這一形態當作根本,給組織部門及機制提出的有關規定。邁入本世紀以后,社會主義有關市場經濟的迅速進步,使得群眾文化逐步轉變為大眾參與的活動,且這樣的活動可以符合大眾在精神同物質方面的要求。這從某個角度反映了,社會在進步期間,群眾文化的地位不容忽視,大體上表現在:群眾文化的構建不但擔負了宣傳教育、調整精神等作用,同時也是凝結文化、推廣知識的關鍵承載體。而群眾文化這一品牌就是文化進步程度及成效的外部體現,能夠被當作社會及國家文明的代表。對此,處于新環境內,對群眾文化加以構建的內容及模式不但應做到多元化,相應品牌的構建也要同國家的進步需求相符。
一、構建群眾文化這一品牌的必要性
(一)能夠幫助民眾形成準確的價值觀念
因為群眾文化來源于廣大民眾,所以,民眾會學習到社會內部分不準確的價值觀念,這就會給群眾文化進行構建的水平及質量帶來影響。對優良的群眾文化進行構建可以領導民眾吸納更多文化內的精髓,舍棄不準確的價值觀念,從而促使社會主義有關的精神文明得以進步①。增強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可以使民眾把握準確的文化品牌進步趨勢,因此,有關人員應在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期間持續革新觀念及方式,如此才可以讓國內的各項文化獲得繼承與發揚。
(二)能夠給群眾文化輸入新鮮的血液
因為群眾文化來源于廣大民眾,所以,各個區域的群眾文化都不一致,在增強對群眾文化進行構建期間應根據群眾文化形成的地區特征,重視對相應的品牌加以構建,創設一個同本地民眾相貼合的文化品牌。要想創設文化品牌,就應全方位發掘地區各項文化的特征,把原有的文化融入于新形式內,如此就可給原有的文化輸入新鮮的血液,確保文化品牌獲得更為長久的進步。
二、構建群眾文化這一品牌期間的缺陷
(一)缺乏認知
很多民眾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都很陌生,并缺少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有關理念的接觸,仍然把文化的進步當作經濟的附加品,并未凸顯出文化本身的重要意義。如此就會使得部分政府部門不去注重文化這一領域的進步,并忽略了文化推動經濟進步這一關鍵作用,而部分文化企業被約束,無法很好地實施文化方面的工作。
(二)品牌定位不清
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定位期間不夠清晰,無法使民眾對這一品牌產生較高的認可度。
(三)民眾參與度較低
部分區域為了促進文化品牌得以構建,組織的文化類活動均是民眾參與度不高的活動,使得民眾不愿加入、不重視這類活動。若在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期間無法全面地聯系民眾,使民眾可以接受,就會使得民眾的參與度有所下降,政府及文化機構組織的文化類活動也只能是走一個過場,導致文化品牌無法獲得更好地構建,最后不了了之。
(四)對文化品牌進行構建過度注重“創新”
促使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要具備相應的創新觀念,讓文化的進步更加具備特殊性,但終歸是要給民眾提供服務的,若只是重視“創新”,就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忽視了“給民眾提供服務”這一根本目標,最終依然會使得文化品牌在進行構建期間無法得到落實。
另外,在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期間加以輔助還有其他類型的問題。所以,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在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期間產生的問題是所有人都要注重的焦點。
三、改進的方法
(一)依據地區特征,全面借助本地現存的文化資源
想要創設群眾文化這一品牌,就應當注重科學性及合理性,依據地區特征,全面借助本地現存的文化資源。在開展調研的前提下,制定出有關的發展計劃,科學地把地區文化資源同品牌進步加以融合,才可以創設出更為優良的群眾文化這一品牌。在每個區域內,都創建了記錄本地文化的展覽館、歷史記錄館、博物館等文化類建筑,其中包含的長久的歷史印記及充足的文化內涵,都能夠被用于對文化品牌進行構建。只有很好地借助這樣的文化資源,發掘文化的內涵及魅力,形成獨特的文化品牌,才可以提升地區的感染力及文化知名程度。群眾文化是促使經濟得以進步的關鍵部分,還是匯聚民心的鏈條,只有依據地區的具體狀況創設出來的文化品牌才可以最大程度地促使地區經濟獲得進步,以更為深入地促進國家及社會經濟的大邁進、大發展。
(二)全方位激發民眾加入到對文化品牌進行構建這一過程內的主動性
群眾文化一類的活動是把民眾當作主導的一種參與類活動,只有民眾主動加入才可以凸顯出這些文化類活動的感染力。對文化品牌進行構建更是無法離開民眾的加入,民眾即主導,民眾加入其中,自活動內收獲更多精神及物質方面財富的同時,還能更好地宣揚并推廣文化。而對文化品牌進行構建也是為了促使群眾文化一類的活動獲得極大的進步,使得文化得以傳承。
很多區域都組織了“鄉村表演”、“百姓話劇”等品牌文化一類的活動,目的在于讓這些活動同民眾相貼合,使其加入其中。還有部分文化活動是邀請普通民眾來進行表演,盡管未經專門的訓練,但這激發了民眾的主動性。還有部分群眾文化一類的活動內融入了節日元素,不但發揚了國內的各項文化,還把這些文化賦予了全新的品牌內容。依據民眾生活習慣及文化類活動進步趨勢的轉變,改進當前文化類活動的模式與內容,使其同生活、民眾及社會都更為貼合,在保存原來經典的前提下,除掉糟粕,獲取精華,把當前的流行元素同品牌的內涵與模式融合,連續給品牌灌注新興力量。
(三)增強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期間的宣揚程度
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不但要對相應的環境加以構建,還應對軟環境進行創建,這需要一個長時間且高效的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的輿論環境。為此,政府部門就要增強對文化品牌進行宣揚的程度。
(四)政府同企業的多方扶持
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是一個整體性的工程,要求政府同企業加以扶持及合作。由于被原來的體制長時間影響,各部門間聯系較少,較難進行合作。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并非單個部門就能開展的,需要政府同企業一同合作。所以,就要制定一套一同合作的科學體制,政府同各大部門制定對文化品牌進行構建的項目,進而全方位促使文化品牌獲得構建。
政府內部的財政部門要予以資金扶持,構建將資金當作杠桿的新興投入模式,借助活動宣揚文化品牌、體現城市容貌,激勵企業、社會藝術團隊等組織加入對文化品牌進行構建內,并構建長時間的協作關系以確保群眾文化一類的活動能順利組織及開展。創建群眾文化這一品牌的推動基金。政府要借助各式方式,激發社會內各大藝術團隊的主動性,使其自愿提供資金,推動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以構成多途徑、多樣化的進步方式。增強對社會內民間機構的指導及培養,讓各個藝術團隊更好地凸顯出自身的作用,組成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的領導力量②。
四、結語
總之,為了促使社會主義相關的文化獲得更大進步,使得對小康社會進行構建得以實現,國內各個區域及政府就要增強對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的程度。這就需要政府要在平時開展的監管事項內,體現出本身促使群眾文化獲得進步這一調控能力,還應投身于促使群眾文化這一品牌進行構建期間的軟實力得以提升這一工作內,即把形成群眾文化這一品牌當作具備長遠發展潛力的對象。對此,政府就要在增加關注度的前提下,制定出相應的工作計劃,從而極大地凸顯出群眾文化這一品牌本身的作用。
注釋:
①羅曉聰.以品牌活動推進群眾文化建設[J].經營管理者,2015(01):357.
②楊芳.做強文化品牌 增強文化自信[J].群眾,2017(01):56-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