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生
計算教學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關系著各種數學能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與發展。但經調查有些學生不喜歡上計算教學課,對他們來說,計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習題;以至于到最后,計算教學就淪為“題海戰”。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正確、迅速、靈活、合理”地進行計算呢?在教學工作中,我做了探討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總結幾點心得如下。
一、要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和堅強的“計算意志”
1.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
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2.逐步培養學生堅強的“計算意志”。
培養學生堅強的“計算意志”對學生能夠長期進行準確、快速的計算,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每天堅持練一練。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在我們班每天20題的口算訓練已成為學生的習慣。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要把計算教學融于情境創設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創設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貼近學生生活。我們要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系,激起對計算的興趣。主題圖的選擇必須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仔細斟酌教材中的主題圖。創設問題情景是計算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手段。
三、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在計算訓練時,要求學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認真對數。
2.想:就是認真審題。
3.算:就是認真書寫、計算。
4.查:就是認真演算。
四、要加強學生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口算能力,切實打好基礎。口算是主要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它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筆算出錯的一個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口算不熟練,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打好口算的基礎。
五、要上好計算教學的“糾錯課”
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有的可能是算數上的失誤,有的是由于算理不清造成的等等。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些錯題積累起來,分析、辨別出錯的原因,針對計算中出錯的原因,上好計算教學的“糾錯課”,
總之,計算教學是任重而道遠的事情。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應該貫徹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既要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針對性訓練。只要認真鉆研,工作中不斷進行總結和完善,認真挖掘計算題中的能力因素,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