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振寶
班主任作為學校管理的“神經末梢”,是學生生活中接觸最親密,最直接的老師,他們的工作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既要講原則,又要有藝術魅力;目標既要朝著全體學生,更要有針對性,因地制宜,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采取合適的教育管理方式及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都總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边@樣,方式方法得當了,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的教育管理才有收效,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根據自己多年來的探索和積累,通過兩個案例分析,談一談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如何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
案例一:在2006年的八月底,新一學期開始了;校領導找我談話,要我擔任新組合九(三)班的班主任。我當時驚得好一陣差點沒說出話來。這個班是原來的八(4)班和部分八(3)班學生組合而成的新班,八年級時幾易班主任,是全校有名的“濫班”。更讓我頭疼的是,自己沒啥帶班經驗,性子急且脾氣又不好。承蒙領導的厚愛,索性硬著頭皮干了。
我先大概了解了班里“靠兩頭”學生的實際情況,著手整頓學生的紀侓和日常行為習慣,采用我拿手的“高壓政策”。起初有了收效,那些“壞學生”都很畏懼我這個班主任。在第三周的班會課上,我宣布了新任命的班干部名單,學生沒有異常反應。但從第二天開始,班里怪事不斷發生,班干部和任課老師都向我告狀說課堂紀律很差管不住學生,竟然在我的課堂上也是如此。其中,有一個學生非常“引人注目”,不聽班干部的管理,而且故意跟老師頂牛(包括我在內),影響了其他學生。在學生當中展開調查進行側面了解,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忽視了“中間類群”的學生,對學生的總體評價有問題。我開始重視居“中間”的那部分學生了,特別關注那個“引人注目”叫小君的孩子。小君是我06~07學年九年級的一個學生:學習程度中等偏下,英語極差;聰明,死犟,固執,敏感,自由散漫,但好學。我對他比較關注,有意識與他多接觸,并且按他的意愿給了他一個小組長當。自此,我改掉了過于武斷的做法,嘗試適當的方法評價學生,班里的班風學風也越來越好。雖然我是化學老師但他卻拿數學試卷上的難題來問我,有時竟然和我對起牛來,還是以我的失敗而告終。我曾多次與他談話,把他的“死犟”評價為“學習當中堅持真理”,把他的“敏感”、“固執”評價為“有靈氣、有執著的追求”,并且一再強調“如果這樣繼續發展下去,你的中考成績一定會令你吃驚的!”此前,他與父親一直不和,后來我化解了他的“頑固”,他與父親的關系有了好轉,學習上也更加努力了,中考分數出來那一天他竟然豎著大拇指對我說:“太謝謝你了老師!在我英語考了四十分的情況下總分還拿到了五百五十分!”這個意外的驚喜,讓我的內心一個假期都沒有平靜下來。
案例二:在2009—2012年我所帶的這屆學生當中,從七年級到九年級的三年之中,有一位學生一直以來備受關注,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各科的競賽任務都向他涌來,隨之而來的羨慕、榮譽、掌聲、嫉妒等等將他團團圍住。直到九年級第二學期,這個孩子的這種面貌發生了大的轉變:學習成績下降,缺乏自信,不聽老師的話。這種變化,著實讓人吃驚,也難以接受。家長抱怨、責備、質問,接踵而來。怎么辦?經過多次積極找學生談心,才得知:孩子的心理健康出問題了。由于來自老師、家長、同學的期望所帶來的學習壓力,他的心理壓力太大,生怕別人超過自己,一次小小的失誤也會讓他擔驚受怕,沒了自信,怕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了,學習也沒意思了,不想參加任何活動,已經不愿意和同學接觸了,更害怕瞄見任課老師那犀利的眼神。
二、針對以上情況,我即刻謀略而采取了如下措施
1.班主任及任課老師不再當著全班學生的面點他的名或批評他,反而極力發現他的閃光點進行表揚。
2.老師積極主動找他探討問題或講解習題。
3.自愿選擇要參加的競賽科目,老師不再強迫。
4.月考或模擬測試之后,老師不抱怨,不提要求,只是與他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并大力鼓勵,讓他不覺得有壓力,重新拾回自信。同時,班主任將成績排名私下里與他分享、綜合分析,取長補短。
5.與家長及時溝通,在孩子面前不提“成績”二字,多關心孩子的起居和飲食健康。經過一段時間之后,這個孩子心理壓力減輕了,學習成績逐漸提升,又排在班里前兩名。調整之后,經過努力在四月至五月的全國中學生信息技術大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真正找回了自信。
案例1是把他的“死犟”評價為“學習當中堅持真理”,把他的“敏感”、“固執”評價為“有靈氣、有執著的追求”,并且一再強調“如果這樣繼續發展下去,你的中考成績一定會令你吃驚的!”運用合理的激將和鼓勵性評價,將一個調皮、“死犟”、“敏感”、“固執”的孩子感化而考上了高中。由一個“壞孩子”成功轉型為“好孩子”,更是一個差生轉化為優良生的典型例子。
案例2則是把“一直以來備受關注,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各科的競賽任務都向他涌來,隨之而來的羨慕、榮譽、掌聲、嫉妒等等將他團團圍住”的一個所謂“好學生”,進行再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將心比心,以心碰心,開啟心靈之鎖,以良好的心態式教育方式,鞏固、穩定了學生的自信心,同樣成功地引導學生走向健康成長之路。
泰戈爾說過:“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形成了美麗的鵝卵石”。教師只有用愛去呼喚學生,用智慧去啟迪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與自己完完全全平等的人來與之交流,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這一點在班級管理和德育工作中尤為重要:不恰當的評價,往往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個性強、缺乏自信心的學生),導致他們對學習、各項活動失去興趣而產生厭倦,一蹶不振而銳氣大傷!相反,選擇了合適的評價,一個良好激勵性的評價,一句平淡、充滿關愛的表揚,一些恰當合理的措施方法,會使學生信心十足更加努力發揮自己的特長,長期以來會越來越好。
三、結論
在今后的班級管理當中,我們班主任要潛心研究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抓住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有的放矢,施展自己的愛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