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摘要】傳統的會計信息化課程著重強調會計個人的會計核算工作,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未來企業對會計信息化的應用會是針對整個企業員工,會計人員也不再僅僅是核算工作,可能更多地會向管理會計轉型。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核算工作;管理會計
目前,高職院校對于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要求比較低,主要注重的是學生的會計核算能力。也就是說學習完會計信息化這門課程以后,學生能夠用電腦來代替手工作賬。但是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們可以發現現在主流的會計軟件都向著ERP的方向在進行發展。所謂ERP就是一個企業的聯動系統,主要由企業的銷售部門、采購部門、庫管部門、會計部門等組成,在ERP軟件中,這個聯動系統會一起來共同操作軟件。他們既相互聯系,又是獨立的系統。這些部門的操作會通過網絡相互共享。換言之,在不久的將來,會計信息化不再僅僅是由會計部門的會計人員來獨立進行操作,還可能涉及銷售人員,采購人員,庫管人員等。在手工帳中,我們的會計人員在進行賬務操作時所需要的原始憑證很多都是由其他部門的人員來提供的,比如在一筆銷售業務中,我們需要從銷售人員手中拿到銷售合同,在財務人員手中拿到銷售發票和銷售清單,然后根據這些原始憑證來確認主營業務收入。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會計人員做賬并不是完全獨立于其他人的,而且需要相互提供原始憑證。所以未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也會向著這個方向。
筆者認為在互聯網的發展下,會計信息化課程會向著ERP和管理會計兩個方向發展?,F在我院的會計信息化課程還是比較單一的強調會計的操作,對于會計以外的銷售人員、采購人員、庫管人員等是很少涉及的,這明顯不能夠滿足某些企業的需求,我們必須朝著ERP的方向發展。對于ERP的教學改革有兩種方向,一種是一人扮演多個角色(會計、采購、銷售、庫管、出納等);一種是一人扮演一個角色,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多個同學組成一組,然后共同來操作。這兩種模式筆者認為都是有必要讓學生來具體實施操作的。在第一次接觸會計信息化課程的時候,筆者建設采用一人一個角色這種方式。主要考慮到這種方式對于同學們的要求相對來說要低一些,同時在這樣的一個模擬環境下,同學們也更能體會每個角色之間的相互聯系。在教學過程中,同學們會發現會計在很多時候是沒有辦法獨自完成任務的,例如在確認銷售收入時,我們首先得讓銷售人員進去開取發票,然后根據系統產生的發票,會計人員才能生成相應的記賬憑證。經過一輪這樣的模擬教學,我們再進行一人飾多角的模式。這種模式對于學生的要求會高很多,要求學生不光要掌握會計的知識,對于工作中銷售人員、采購人員等工作人員的業務也得熟悉;因為需要一人飾多角,所以還得要求學生對于每個人員每個步驟的操作都非常熟悉。通過兩種模式下ERP的教學,相信學生是能夠很好掌握ERP軟件的核心操作的,對于軟件的整個流程認識也是很深的。
對于傳統的信會計信息化技能課程,我們會計主要強調的還是核算的功能,而現實生活中,隨著我們經濟的發展,可能會計不再局限于我們核算的一個范疇,更多的可能要去一下與我們的管理會計進行發展。所以我們會計信息化技能課程以后還更多的需要和我們報表分析、財務管理、管理會計這樣的課程來進行相互銜接。在教學過程中,在期末把所有核算會計的工作完成后,我們可以向學生展示財務電算化軟件所做出的報表和相關的一些數據,然后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再運用我們財務管理和報表分析的一些方法,對數據進行相應的分析。比如說我們可以根據單價、單位變動成本以及銷量來算我們的邊際貢獻,或者可以根據系統自動生成的報表,運用報表分析這門課程來進行報表的一個分析,比如說我們可以計算各種指標,例如資產負債率、利息保障倍數等。所以在不久將來,我們不再僅僅是局限于把一個企業的帳能夠做出來,可能還會再根據系統生成的賬頁和報表來進行分析,以及如何進行成本的控制,這才是我們的未來電算化所面臨的一個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筆者相信不光是我們的會計信息化會向管理會計進行深入發展,對于我們的手工會計也會是一樣的要求。當然以后手工做賬肯定會越來越少,因為這一切都可以讓我們的會計信息化來完成,這會節約很多的人力物力。
基金項目:
本文系重慶商務職業學院院級課題“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信息化課程改革研究——以重慶商務職業學院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WJWJG2017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