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龍
河南平輿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平輿 463400
·臨床實踐·
微創穿刺血腫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分析
王華龍
河南平輿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平輿 463400
目的 探討微創穿刺血腫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隨機將9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分為2組,各46例。對照組給予開顱清除術,觀察組采用穿刺引流術。比較2組的療效。結果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功能康復、日常生活能力及語言康復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微創穿刺血腫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并發癥少,生活質量恢復好。
高血壓腦出血;鉆孔引流術;開顱清除術
高血壓腦出血具有發病急、病情嚴重、致死率高等特點。2015-01—2016-01間,我院對9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分別實施開顱清除術和微創穿刺血腫引流術,現對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2例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均無重要臟器疾病、過敏史和意識障礙。均為首次發病。隨機分為2組,各46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60~78歲,平均66.53歲。基底節區出血27例,腦葉出血16例,小腦出血3例。出血量(52.10±18.21)mL。觀察組中男29例,女17例;年齡62~80歲,平均67.02歲。基底節區出血29例,腦葉出血15例,小腦出血2例。出血量(51.34±17.01)mL。均排除重癥器官損傷、呼吸病理性疾病及有手術禁忌證患者。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術前均行抗感染、止血等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實施微創穿刺血腫引流術。根據影像學結果確定血腫部位,選擇血腫所在的最大層面為穿刺點,同時避免開顱內大血管與重要功能區。局麻下顱骨鉆孔,剪開硬腦膜,選擇長度適宜的YL-1型穿刺針刺入血腫中心,抽吸血腫。首次抽吸血腫量為血腫的50%~70%,之后通過用等量的生理鹽水不斷沖洗置換血腫。注入尿激酶20 000~40 000 U,夾閉置管,4~6 h開放引流,2次/d。CT復查,直到血腫消除80%以上后可拔掉引流管。對照組給予傳統開顱血腫清除術。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治療效果及療效評價標準[1]。顯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臨床癥狀消失。有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50%~90%,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50%,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術后并發癥情況。(3)術后功能康復、日常生活能力及語言康復質量評分[2]。生活質量WHOQOL-100量表和功能康復(PHD)共12個條目,評分為0~60分。日常生活能力(PSD)共20個條目,評分為0~100分。語言康復(LID)共16個條目,評分為0~80分。預后質量總體評分總量表共96個條目,評分為0~120分。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注:aP<0.05
2.2 術后功能康復、日常生活能力及語言康復等質量評分 觀察組患者術后功能康復、日常生活能力及語言康復能力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PHD、PSD、LID及預后質量評分(分)
注:aP<0.05
2.3 2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發生消化道出血2例、感染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8.70%。對照組發生消化道出血7例、感染5例,發生率為26.09%。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腦出血發病急驟,短時間血腫迅速膨大,顱內壓升高,鄰近腦組織受壓移位,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顱內壓持續升高。同時血腫分解產物(5-羥色胺、自由基等),可引起繼發性水腫、變性、出血及壞死等繼發性損害,導致腦干受損,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患者預后生活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應盡快清除血腫,減少血腫對周圍組織的壓迫,降低顱內壓,預防腦疝的發生和發展,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傳統開顱血腫清除術雖然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將大多數血腫清除,從而有效減輕占位效應,治療效果肯定。但腦組織暴露范圍廣,易損傷臨近組織,手術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患者恢復效果差。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日益成熟,微創手術在腦出血手術中的應用越來越多。我們應用YL-I型微創針在立體定向影像學確定血腫中心的前提下,對顱內血腫進行穿刺引流,不僅能在局麻狀態下迅速完成手術操作,創傷小,術后腦水腫及腦損傷反應輕,有利于保持機體環境的穩定;而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恢復時間短,預后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實施中須嚴格掌握適應證,對于出血量較大,特別是已形成腦疝等患者應避免或謹慎使用[2]。此外,術前應通過CT對血腫進行精確定位和設計穿刺路線,避開重要功能區,以提高血腫清除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
[1] 楊紅梅.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35例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16(6):1990-1991.
[2] 李在雨,羅毅男,金美善,等.不同術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2,34(1):60-63.
(收稿 2017-05-23)
R743.34
B
1077-8991(2017)05-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