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生
河南平輿縣中醫(yī)院疼痛科 平輿 463400
經皮穿刺低溫等離子髓核射頻消融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
吳春生
河南平輿縣中醫(yī)院疼痛科 平輿 463400
目的 分析經皮穿刺低溫等離子髓核射頻消融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效果。方法 將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70例隨機分為2組,各35例。對照組采用非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經皮穿刺低溫等離子髓核射頻消融術治療。比較2組治療優(yōu)良率及治療前后疼痛情況(VAS評分)、頸部失能程度(NDI評分)等。結果 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2組VAS及N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及ND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皮穿刺低溫等離子髓核射頻消融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可有效緩解患者頸部疼痛及肢體麻木等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低溫等離子髓核射頻消融術;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療效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頸椎病類型[1]。以頸部疼痛、頸肩部活動障礙、上肢及手指麻木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2]。2015-03—2016-02間,我們對7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分別采取非手術治療及經皮穿刺低溫等離子髓核射頻消融術治療,并對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70例患者均經正側位X線片或MRI檢查確診為神經根型頸椎病。排除有嚴重頸椎不穩(wěn)和脊髓受壓征象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35例。觀察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26~68歲,平均52.31歲。病程1~12 a,平均5.87 a。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28~70歲,平均53.12歲。病程1~12 a,平均5.73 a。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實施經皮穿刺低溫等離子髓核射頻消融術。1%利多卡因浸潤麻醉,取仰臥位,CT引導下明確椎間間隙。選取椎間間隙右側為手術穿刺點,將導針準確刺入椎間間隙后拔出穿刺針針芯,置入等離子射頻刀,調整刀頭位置,確定刀頭位于椎間盤正中后1/3處。逐漸啟動等離子射頻消融設備,氣化膨出髓核,依次拔出等離子射頻刀及穿刺針,穿刺點應用無菌敷料壓迫包扎。術后常規(guī)抗生素3~5 d,囑患者臥床休息,頸托制動3周。對照組采用物理結合藥物治療。(1)物理治療:包括推拿、針灸、手法復位、牽引、超聲波等方式。(2)藥物治療:靜滴250 mL甘露醇和1.8 g賴氨匹林,肌內注射1.5 mg腺苷鈷胺。1次/d,連續(xù)10 d為一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采用VAS評分表評估2組患者頸部疼痛程度,滿分10分,分數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明顯。(2)采用NDI評估2組患者頸部失能程度,滿分50分,分數越高,表明頸部對日常生活影響越大[3]。(3)療效: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頸部活動正常,對日常生活工作無影響,隨訪6個月以上無復發(fā)為優(yōu)秀。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緩解,頸部活動基本正常,對日常生活工作影響小,隨訪6個月以上無復發(fā)為良好。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有所改善,對日常生活工作有一定影響,或隨訪6個月復發(fā)為可。臨床癥狀緩解不明顯或加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為差。優(yōu)良率=(優(yōu)秀例數+良好例數)/總例數×100%。

2.1 治療優(yōu)良率 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治療優(yōu)良率比較[n(%)]
2.2 VAS及NDI評分 治療前,2組VAS及N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及ND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VAS及NDI評分比較(分
神經根型頸椎病多因頸椎椎間盤退變、后方小關節(jié)骨質增生、鉤椎關節(jié)骨刺形成以及根管狹窄、根袖處粘連性蛛網膜炎、鄰近部位的炎癥等引起。傳統(tǒng)手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對神經根損傷大,術中易觸及硬膜囊及大血管,導致術后出現(xiàn)腰痛、椎間盤炎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預后[4]。物理及藥物非手術治療效果欠佳,且復發(fā)率高,臨床使用受到限制[5]。經皮低溫穿刺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是利用低溫氣化技術,兼具了固化和消融兩種效應。并在CT引導下準確達到病變的椎間間隙,移除部分髓核組織而完成椎間盤髓核組織重塑,使髓核內的纖維汽化、收縮和固化,從而緩解了椎間盤對神經周圍組織的壓迫。與傳統(tǒng)手術比較,具有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手術時間短、患者恢復快等優(yōu)點。本文結果顯示,經皮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的優(yōu)良率高于物理及藥物治療方法,治療后VAS及NDI評分均低于后者,效果滿意。但須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對伴有嚴重椎管狹窄和側隱窩狹窄及髓核游離于椎管內,或存在出血性疾病、嚴重心臟病等患者禁忌使用經皮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
[1] 郭駿,胡攀,任偉劍,等.后路椎間孔鏡下開窗減壓髓核摘除術治療單節(jié)段神經根型頸椎病[J].中醫(yī)正骨,2016,28(9):37-39,42.
[2] 林海瑞.針刺配合耳針沿皮透刺為主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6,32(5):25-28.
[3] 劉東寧,易偉宏,譚杰,等.顯微內鏡頸椎髓核摘除術治療單節(jié)段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2016,5(5):339-343.
[4] 陳學明,馮世慶,許崧杰,等.神經根型頸椎病椎間孔內神經根受壓的原因分析及減壓方式選擇[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2):103-108.
[5] 孫勝,張強.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癥研究進展[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4,94(1):77-78.
(收稿 2017-05-08)
R653
B
1077-8991(2017)05-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