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玉寶,吳永章,陸軍
(1.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四川 成都 610041;2.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四川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23)
埃塞俄比亞口蹄疫流行情況及控制策略
嚴玉寶1,吳永章1,陸軍2
(1.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四川 成都 610041;2.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四川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23)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口蹄疫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口蹄疫在埃塞俄比亞呈地方性流行,嚴重危害了其畜牧業經濟發展。近十年來,已經在埃塞俄比亞確認了四種口蹄疫病毒血清型(O、A、SAT2和SAT1型),以O、A和SAT2血清型為主。
埃塞俄比亞口蹄疫長期存在,官方口蹄疫爆發記錄始于1957年,2001~2015年間爆發頻繁。調查表明,埃塞俄比亞牛群普遍存在口蹄疫病毒感染,牛患病率接近17%,低海拔地區牛口蹄疫的感染率通常高于高原地區。此外,瑟伯塔國家動物衛生調查中心的數據表明,綿羊和山羊口蹄疫患病率通常低于10%。曾在奧羅米亞和阿姆哈拉發現兩群豬血清陽性率超過50%。

在FAO和OIE的幫助下,埃塞俄比亞制定了兩階段的口蹄疫控制策略,計劃用4~5年時間有效減少口蹄疫的流行,直到被OIE認可為無口蹄疫國家或地區。
2.1.1 活牛、活羊出口控制措施 由于沒有實施對發病動物及疫區動物的撲殺政策,埃塞俄比亞要求用于出口的活動物出生后不得改變飼養地,出口裝運前在隔離場隔離30天,被隔離的所有動物在隔離結束時須口蹄疫病毒感染為陰性,并且隔離場方圓10公里內無口蹄疫發生,在裝運當天無口蹄疫臨床癥狀,從隔離場至裝運地點不能經過疫區。
2.1.2 剔骨牛肉出口控制措施 對屠宰用活牛,要求必須健康無疫,宰前隔離3個月并實施全進全出制度;隔離場方圓10公里內無口蹄疫發生;宰前在官方監督下接種兩次疫苗,第一次在進隔離場時,第二次在一個月后實施。需要在官方認可的屠宰場屠宰,并實施宰前宰后檢驗。屠宰時必須剔除所有可見的淋巴結,宰后去骨前,在2℃以上的環境中經過至少24小時的成熟過程,里脊肉中間的pH值須低于6.0。
2.1.3 奶牛口蹄疫防控 埃塞俄比亞國內約有1 000萬頭奶牛,僅約50萬雜交母牛,由于農場和涉及的動物數量太多,政府財力有限,而口蹄疫疫苗成本較高,主要依靠奶農自行控制口蹄疫疫情。但奶農對口蹄疫預防接種的認識不足、疫苗冷鏈不完善和價高等問題,導致口蹄疫免疫密度較低,防疫效果有限。當前政府正積極采購安全有效的疫苗,要求奶農遵守免疫接種程序,除了按規定進行必須的初次免疫接種外,處于嚴重疫情威脅下的小牛還需要每4個月加強免疫一次。
2.2.1 診斷、監測能力建設 埃塞俄比亞已經和英國皮爾布賴特FAO口蹄疫全球參考實驗室合作,鑒定口蹄疫病毒主要的血清型和基因型。籌建瑟伯塔國家動物衛生調查中心口蹄疫診斷和檢測實驗室,大規模培訓科研技術人員。通過采集主要牲畜市場的牛羊咽喉拭子進一步拓展疫情調查,通過檢測散裝牛奶中的口蹄疫病毒,衡量不同地區乳牛口蹄疫感染情況,從而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
2.2.2 動物可追溯體系管理 埃塞俄比亞正在建立一個改進動物身份標識、可追溯性和牲畜移動控制的系統,可更好地防控口蹄疫等烈性動物傳染病,為畜牧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2.2.3 高品質疫苗的供給與應用 當前,埃塞俄比亞正積極和跨國疫苗商業公司進行合作,大力投入經費,在德布雷塞特升級和擴展疫苗生產設施,構建和維持口蹄疫疫苗的生產體系,完善預防接種體系。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第四大牛肉生產國,對動物疫情防控高度重視,但一些國家置疑我國動物衛生狀況,紛紛設置貿易壁壘,致使我國動物和動物產品出口歐盟、俄羅斯等國家困難重重。我們必須嚴格執行“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參考和借鑒有關地區和國家口蹄疫防控經驗,早日實現我國口蹄疫防控目標,積極擴大動物和動物產品出口貿易,促進我國畜牧業科學、健康地發展。
S855.3
C
1001-8964(2017)08-0013-02
201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