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芳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充分使用教具,解決生活問題,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課堂實效,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學習情境 數學實踐 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004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一項重要教學目標。自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一直是教師探索的重要課題。根據自身教學經驗,本人認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從以下方面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創設學習情境,在認知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學習情境是學生學習的興趣之源和知識的溯源之地。恰當的學習情境可以讓學生興趣高漲、積極投入、思維活躍,充分挖掘自身已有知識經驗與學習情境的聯系,從而達到探索新知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習內容相融合的、有趣味的、有梯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感知情境中培養探究能力。如教學“平行與相交”時,可以創設學生在生活中文具落地的不同情境。若幾支筆落在同一桌面上時,會出現哪幾種情況,從而讓學生感知“在同一平面內,直線的平行與相交知識內涵。”若幾支筆分別落在桌面上和地面上,又會出現哪種情況,讓學生體驗“在不同平面內,直線的平行與相交情況,感知異面直線的有關知識。”
二、充分使用教具,在實際操作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具包括傳統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具體的教學中,要發揮不同教具的優勢,因勢利導,在學生運用教具、探索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充分發揮教具作用,既要注重傳統教具的可操作性,又要注重現代教學手段的先進性,優勢互補,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教學“角的度量”時,就要充分發揮傳統教具量角器的作用,先讓學生在量角器上通過畫角建立角的概念,認識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及其作用,找準角在量角器的位置;然后再讓學生用量角器量角。這樣學生既通過自我探究認識了量角器,又能自如地量角,達到了探索新知和培養能力的雙重目的。又如教學“平移和旋轉”時,就要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形象性和動畫性,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有關“平移和旋轉”的生活情境和圖片,讓學生在觀看瀏覽、分析思考、抽象概括的基礎上,達到探究新知的目的,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解決生活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知識來源于生活,知識在生活中應用。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科學地、有序地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思維的邏輯性和推理性,從而達到培養探究能力的目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要注重數量關系和解決方法的滲透,又要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有序思維、有效思考。如教學“長方形面積增加了多少的問題”時,一個長方形,如果寬不變長增加3米,那么它的面積增加54平方米,如果長不變,寬減少3米,那么它的面積就減少36平方米,這個長方形原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可以先讓學生畫圖弄清題意,然后分兩步分別求出原來長方形的長和寬,最后求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如下:長54÷3=18(米),寬36÷3=12(米),面積18×12=216(平方米)。
又如教學“用36厘米長的幾段鐵絲圍一個柵欄,分別做成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做成哪種形狀的面積最大的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先理解鐵絲的長度相等也就是周長相等,再思考能做成哪些形狀,最后分別計算出做成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面積,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具體計算如下:
長方形1面積17×1=17(平方厘米)
長方形2面積16×2=32(平方厘米)
長方形3面積14×4=56(平方厘米)
長方形4面積12×6=72(平方厘米)
長方形5面積10×8=80(平方厘米)
正方形面積9×9=81(平方厘米)
圓形的面積r=36÷3.14÷2≈5.73(厘米)
s=3.14×5.73×5.73≈103(平方厘米)
在計算過程中,學生通過有序的計算和對比,發現“周長相等的圖形,越接近圓形面積越大”。通過長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四、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小學數學課外實踐活動在現代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能夠讓小學生廣泛地接受新信息,在實際的調查、測量、計算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和探究能力。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地穿插一些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培養探究能力。如給學生講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高斯的故事;如讓學生收集數學歷史方面有趣的故事,例如數字的故事,圓周率的故事,算盤的故事,日歷的故事,度量衡制度的故事等。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創辦數學墻報,墻報內容包括介紹數學家的生平,數學小故事,趣味數學題,數學游戲,數學謎語,數學信箱,問題討論,學習經驗交流,反映我國及本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的數學資料等。還可以開辟“數學醫院”專欄,把同學們作業中常見的錯誤公布出來,作為“病題”,征求“醫師”給予治療,這種形式很受學生歡迎。小讀者把自己不懂或弄不清的數學問題投入“數學信箱”要求解答,編輯組應當把各個問題歸類整理后,在墻報上刊登出來征求解答。誰能正確回答出來,就予以表揚或獎勵。還可以帶學生到附近參觀訪問工廠農村,了解產量增長的數字,到商店參觀,了解營業員怎樣使用計算工具,請科技人員介紹數學在實現四個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在校內、農村、工廠、建筑工地進行實地測量,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應用知識,增長才干。
總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并非一朝一夕,關鍵是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形成一定的探究方法和良好的思維方法。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實踐和探索才能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趙麗.淺析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未來英才》2016年13期
[2]楊鋒松.小學數學要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6年12期
[3]朱海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青年時代》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