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摘 要:現階段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技術在日常生活與生產過程中的不斷普及促使社會對于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不斷增加。通過計算機對相關信息進行處理顯然已經發展為當今社會每個人的綜合能力素養所必須具備的重要環節。計算機應用能力課程不但是一門基礎性文化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實用型技術課程,結合多年教育經驗,筆者發覺目前很多技校的學生對于計算機知識的學習熱情并不是很高,教學質量與效果并不理想,學生畢業后其計算機應用能力水平往往與企業用人標準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針對現階段我國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以及計算機應用能力教學的特點進行了簡要的分析,然后針對培養技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最后提出教學工程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以備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技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重要意義;途徑;研究
時代與社會的發展促使企業發展地不斷深化,而企業與企業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之間的競爭,現階段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條件下,各企業計算機應用人才的缺口不斷增加。因此,我國各技校應充分重視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發展,使其在掌握專業技術的同時還能夠很好的應用計算機技能,從而全面適應經濟市場的發展。
一、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意義
伴隨著中國社會經濟與科技水平地不斷發展,對于員工計算機的應用能力方面的要求顯然已成為現階段我國各大企業用人標準的硬性要求之一,所以說,想要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掌握基礎性計算機辦公軟件知識、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以及相關應用技能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可是,就目前中國各技校學生的實際教學發展情況來看,還存在很大地提升空間,顯然無法有效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技校的學生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接觸并不多,而課堂上也沒有充分注意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與日常訓練,很多技校的學生針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掌握就只是網絡游戲以及形形色色的社交娛樂而已,而計算機辦公技能以及實用技能卻一直都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基于此,廣大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計算機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深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中國大部分技校至今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有著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技校的傳統計算機教學屬于多年前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填鴨式”教學方式存在諸多漏洞,教學內容也并不符合現階段應用標準,無法與社會發展趨勢相協調,因此也就無法培養出能夠全面適應當今社會計算機系統以及技術不斷更新換代情況下的應用型人才。其次,目前我國很多技校由于受到教育經費的限制,致使專業教學設施和環境相對陳舊和簡陋,很多技校沒有注意對計算機設備的日常運維以及替換,運行速度慢,功能有待提升,最終影響了學生對先進計算機技術的實踐與應用,無法全面滿足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的要求[1]。
二、計算機應用能力教學的特點
技校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教學課程具有幾大特點,即實踐性、應用性以及教學內容變化快。實踐性。現階段各技校的計算機教學過于強調課程教學和為學計算機而學計算機,最終都無法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在這種條件下往往會產生一種問題,那就是即使在課堂上仔細聽講,而且在上機操作時也都很好地完成了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可是每每遇到實際問題卻依然無法予以靈活、妥善應對,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就是過于套用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操作知識,缺少實踐,無法掌握靈活應用技能。其次是應用性。現階段我國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逐步在技校的所有教學領域得以滲透和普及,這就促使其他學科教育活動也對計算機能力的教育提出了個性化要求,所以說,技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學校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最后就是計算機教學內容變化快這一特點。雖然計算機信息技術領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狀態都比較穩定,可是相應的新技術、新應用平臺以及應用方式的研發和應用速度卻相對較快。
三、培養技校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明確學習目的,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我國各技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來自中考落榜生,失敗的考試經歷在很大程度上致使這部分學生喪失了對學習原本的興趣以及信心,中考的“分流”則更是加重了對于這些學生自尊心的打擊與傷害,所以很多學生選擇到技校學習都是出于無奈,作為技校學生的人生新起點,學校應首先幫助學生們重拾自尊心與自信心,并且獲取重新學習新知識與技術的強勁動力。基于此,學校應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以及遠大的人生理想,進而使其認識到技校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使其學到很多有用的理論性專業知識,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獨特的實際操作技能,經過在技校的學習和成長,對日后的工作生涯做出更好的規劃,可以迅速的、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并且成為推動社會各企業發展的主力軍[2]。同時,還應使學生更加明確的知道,現階段我國政府與社會各界都相當重視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國內外各大企業對于這種業務技術水平精良,思想素質高的技術人才有著急切的需求,在這種條件下,技術類學校應嘗試不同種教育形式,例如座談會、討論會以及演講比賽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進而能夠從思想上解決貪圖安逸、不思進取,懶散的錯誤認識,使廣大技校學生通過在校學習而不斷積極進取,從真正意義上熟練掌握一項專業技能,從而可以在邁出校園的大門后能夠全身心的投身到社會各技術領域,成為中國經濟建設的棟梁之才。
(二)優化計算機應用能力課程教學效果
1.科學安排教學內容
第一,計算機課程教師應針對專業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整合,并結合學生的發展實際以及課時等科學、合理的安排具體教學內容,使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系統性,進而保證教師組織的每一次教學活動都能夠成為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素質培養這一系統性工程當中的一個有用環節。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這一課程的教學活動基本都是參照計算機專業教材設置順序而進行的,針對近些年來的教學實踐活動經歷,在組織學生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把Windows操作系統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調整,也就是將其安排到Word文字處理部分后面,而實踐課則從文字的處理技術方面開始,也就是從最基礎的文本編輯以及排版予以講解,做出這樣的調整不但能夠有效激發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促使這部分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對應的操作系統以及應用軟件之間的具體關聯,也更加易于學生關于Windows中文件以及文件夾等概念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學內容還要盡可能的彰顯出相關專業知識的實用性,以充分激發學生針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學習與研究動力。例如,計算機系統數據庫的應用基礎這部分內容,技校學生學習起來總是會覺得比較吃力,學習過程始終都會有一定的難度,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適當的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做一些改動,可以通過針對比較實用的學生信息管理系統進行預先演示,然后對其予以簡要的分析,并且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將比較復雜的管理信息系統逐一細化為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的單個知識點,再將其穿插到教學實踐的單元內。利用對于最后一個單元模塊的學習來對前面各實踐單元的所有程序調整與學習過程的整合,以總結與完成本章節內容的全部教學,從而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親自體驗到計算機系統開發的一些過程,有效、快速地學習和了解開發數據庫應用系統的相關辦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與此同時,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注意教學內容的先進性以及超前性特點。計算機技術這一科學是現階段發展速度最快、知識與技術更新最頻繁的學科之一,因此,計算機技術教學務必要緊跟社會與科技的發展形勢,接軌計算機發展潮流,以不斷完善和革新學校計算機教學內容、軟件以及相關教學設施,針對那些過于陳舊以及推出科技主流的計算機軟件以及相關教學內容應縮短對應的教學課時、進行簡要的講解,針對部分內容甚至可以直接忽略,從而為教學內容的不斷充實和更新提供有利條件。
2.完善教學方式
現階段我國還有很多技校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教學活動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通常情況下都是由教師在課上進行枯燥的知識點講解,而學生只能機械的聽講,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單調,極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想要獲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就一定要改變和完善教學方式,充分突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寓教于樂,以傳統教學模式為基礎增加教學活動的樂趣性。例如,在針對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組成這一章節進行課堂講解時,大部分學生針對計算機結構的學習都只停留在對機體外形的認識層面,然而對于計算機機體的內部原件、各個原件的結構關系以及不同原件的日常運行等相關知識并沒有太深入的研究,對此課題存在很多未知問題,很多情況下,學生總是會切實認識到自己針對這一部分知識的掌握急需補充和深入,盡快掌握實用性硬件知識,以全面適應始終變化和發展的計算機應用環境與產品現實。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時可以先放映一段幻燈片,進而營造一種相對歡快、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隨即在課堂上把計算機的機體進行拆分操作,然后再針對計算機在屏幕上的每一個部件進行詳細的講解,包括部件結構以及性能等等。隨后再將學生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親身動手進行計算機機體的拆卸以及重新組裝,教師只要予以正確地引導即可,這樣只需要短短的一刻鐘足夠使學生全方位的掌握計算機的硬件組成結構。除此之外,還可以精選一些專業性教學光盤,利用其講解比較常見的計算機故障處理方法。學生懂得電腦是工具,增強使用工具的信心與技能,為以后利用計算機進行自主學習與再發展奠定了基礎。
3.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
如今的企業發展離不開運功的團隊合作精神,因此,在技校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的發展予以充分重視,因為不同學生個體的知識接受能力以及反應速度的快慢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因此學生們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時間也就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基于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自身發展實際來組織學生建立學習小組,繼而使學生之間可以進行搭配來完成計算機應用知識的協作學習。這樣不但能夠降低學生受教育效果的差距,使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對此內容掌握地更加深入,并且還培養了表達信息等的能力,同時還激發了接受能力薄弱的學生對于計算機課程學習的樂趣和熱情,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地提高,使所有學生都能夠通過教學活動獲得一定的技能提升。
四、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技校計算機應用能力教育實際上就是計算機基礎教育環節的一部分,課時計算機應用、使用和操作這三者之間是有一定的差異的,應用并不是意味著簡單的操作,而學生也并非等同于計算機操作員,因此對其教學不能滿足于簡單的了解如何使用某一軟件。教師在講解計算機軟件的具體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明確相關概念、方法以及規律性的指示,并非片面的就事論事,一定要保證學生在掌握軟件使用方法之后可以靈活的進行知識的延伸使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掘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進行定期的知識歸納與整合,具備發展自己知識的能力,教師的作用在于貫通、啟發、點撥,給學生啟發式的教育,始終堅持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只要在必要的時候針對一些難理解易出錯的地方予以及時指點與點評,引發學生思考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學能力和創造力。例如,在教師講解POWERPOINT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先播放一個預先做好的生動有趣的演示文稿,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研究興趣,隨即以演示文稿的內容予以重點知識的講解。例如超級鏈接、動畫效果的設計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而在實踐中得以提升其計算機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熟知計算機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全面掌握實際操作的技能,平時還要注意計算機操作的練習。目前我國大多數技術類院校的計算機教學與上機實踐的比例基本為2:1或者是3∶1,最多不會超過1∶1,可實際上這種比例根本就限制了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發展。由于學生本身的認知能力以及反應快慢都不同,因此在上機操作部分并不能保證所有學生都可以全面地掌握課堂所學的知識,同時由于計算機的軟、硬件發展速度的加快,教學中所講的內容無法確保面面俱到。基于此,技校應有效利用現有的條件開放計算機,在上課時間之外的活動時間以及周末都應對本校學生開放,為廣大學生提供足夠的上機操作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實際操作能力。在學生上機實踐過程中往往都會遇到很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大多數教師都會不假思索的予以回答,這就導致了學生對教師指導的過分依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惰性,所以在學生上機操作時,老師應細心觀察,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存在的共性問題要及時在課堂上做詳細的點評,并指出產生問題的原因,為他們今后獨立操作計算機打下扎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時代與社會的發展促使企業發展的不斷深化,而企業與企業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之間的能力競爭,現階段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條件下,各企業計算機應用人才的缺口不斷增加。而技校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需要全面結合本校計算機專業教師和相關其他各專業學科教師以及廣大學生的共同努力來完成。只有將專業課教學與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相融合才能保證軟件應用能力、硬件知識技能以及與本專業知識全面結合,使學生更加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各技校應根據市場的需求,適應形勢的發展,以“學生有一技之長”為主導,不斷完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作用,充分重視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發展,使其在掌握專業技術的同時還能夠很好的應用計算機技能,從而全面適應經濟市場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紅云.淺談技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J].職業,2009,36:39-40.
[2]陳新嬌.淺談如何培養技校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3,0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