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煉
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蒙古族摔跤,蒙古人在廣袤的草原上圍成一圈,男女老少人聲鼎沸。他們的勇士在圈子中央甩開膀子抱成一團,雙方喘著粗獷的氣息,透出凌厲的目光,在扭打中僵持周旋,最終有一個人被狠狠地摔到地上。勝利者接受圍觀者的歡呼,仿佛那聲音來自四面八方。這種民族性的競技帶有草原的豪放,讓人分不清是狂熱的娛樂,還是像蒙古人的祖先拼殺在戰場上。
像蒙古族摔跤、賽馬、射箭這樣的少數民族傳統運動還有很多,都有深厚的民族底蘊,也是這個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的深刻印記。在中國也早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涵蓋了很多少數民族運動,但是關注度不高,受眾不廣。從個人角度而言,我希望這些獨具民族特色的運動能夠走上全運會的舞臺,在國內最高的競技賽場上,展現不同民族的運動魅力與精神風貌。
季羨林先生曾指出,國學不是“漢學”、“儒學”的國學,而是集全國56個民族文化財富于一身的“大國學”。那么全運會的發展,就應該將各個民族重要的競技項目都涵蓋進來,既要辦成全民運動會,也要辦成全民族運動會,掀起全運會賽場上的民族風。

在我看來,這樣做意義深遠,又好處多多。少數民族能夠借助全運會的舞臺推廣特色運動,從中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的運動文化和賽場風姿。他們可以穿上民族服飾,以民族特色的行為方式,展示這個民族最高的競技水平,令人心馳神往。而且,全運會可以用榮譽、汗水、情義搭建出各民族交流的舞臺,意義遠超競技本身。各民族歡聚一堂,賽場上“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賽場外“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大家手牽著手共同彈唱起舞,加深友誼。
依我個人的經驗,運動是讓我們的生活舒適愜意的重要方式,運動會是一場運動的狂歡節。運動本身不僅強身健體,也在精神領域中起到良好的潤滑作用。以競技為載體,利用全運會的廣大平臺,激發各民族的運動激情,讓我們在活潑奔放中相知相容、互敬互愛,讓這一份激情與感動通過電視、媒體、網絡傳遍祖國各個角落,我想這并非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