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濤
倫敦田徑世錦賽尚未結束,完成自己比賽的第二天,謝文駿和教練孫海平就登上了回國的班機。師徒倆已轉換為全運備戰模式。謝文駿在世錦賽男子110米欄半決賽中列小組第三,沒能進入決賽,不過他跑出的13秒36放在全運會上,還有冠軍的競爭力,4年前,他以同樣的成績成為劉翔之后的全運會男子110米欄冠軍。
劉翔之才幾十年難遇,在他之后,中國男子110米欄高點回落也在意料之中。謝文駿盡管很難上到劉翔的高度,但仍保持著中國男子110米欄在亞洲的領先。事實上,這個項目的歷屆全運冠軍幾乎都是亞洲欄王。
周連立、周裕光是共和國第一代短跨高手,并稱“二周”。從1956到1958短短兩年間,兩人你追我趕,將舊中國男子110米欄15秒7的全國紀錄推進到14秒6。1959年首屆全運會,兩人分獲冠亞軍,冠軍周裕光以14秒4再度改寫全國紀錄,追平了頭一年亞運會的金牌成績。
上世紀60年代,一位跨欄奇才出現了,那就是崔麟。崔麟生在山東,后來在北京體育學院接受專業訓練,因而作為北京隊選手參加比賽。他的平跑速度不算很突出,但節奏感極好,技術一流。1965年第二屆全運會,他以13秒9的成績奪冠,此前的全運預選賽,他跑出了更快的13秒8。兩個月后,崔麟以13秒5的成績刷新全國紀錄。一周后,崔麟再次跑出13秒5,平當年世界排名第一的成績。那個年代,中國運動員無法參加國際主流賽事,但在亞洲,崔麟是男子110米欄的無冕之王。
同一時期,能在男子110米欄上輕松打開14秒的中國運動員不只崔麟一人。1974年,中國運動員第一次登上亞運賽場。崔麟已經32歲,并且中斷訓練多年,但他仍在110米欄決賽中取得了中國男子田徑在那屆賽會上的唯一金牌。盡管14秒26的成績遠遜于他黃金時期的表現,卻足以成為新的亞運會紀錄。轉年,崔麟在時隔十年之后蟬聯全運會冠軍,一代名將老當益壯的背后,是追趕者的乏力。
好在低谷的時間并不長。1979年四運會的賴偉文和1983年五運會的余志誠奪冠成績雖都在14秒10開外,但提速的態勢已十分明顯。1984年,余志誠跑出13秒95,成為電子計時時代第一位打開14秒的中國運動員。1986年亞運會,他將亞洲欄王的頭銜重新奪回到中國人手中。
1987年的六運會是中國男子110米欄復興之路上一個標志性的節點。決賽當中,黑龍江的楊光憑借強有力的后程沖刺,以13秒72的成績奪冠,余志誠以13秒81緊隨其后,冠亞軍都跑進14秒以內。3年后,余志誠在北京亞運會上順理成章衛冕,并將亞運會紀錄帶入13秒時代。
90年代,李彤與陳雁浩先后成為亞洲欄王。赴美留學訓練的李彤曾在1991年成為第一位闖入世錦賽直道項目決賽的亞洲人。陳雁浩得到過劉翔教練孫海平以及60年代跨欄高手梁仕強的指導。李彤與陳雁浩在1993年七運會上奉獻了一場全運史上冠亞軍差距最小的對決。一天前剛從美國回來的李彤體能多少受些影響,他大半程領先,沖刺時被陳雁浩趕上。13秒59,兩人同時撞線,裁判通過慢鏡頭判定陳雁浩獲得冠軍。李彤退役后,沒有了強悍對手的陳雁浩在八運會上蟬聯冠軍。
新世紀開啟,2001年九運會決賽,18歲的劉翔成功挑戰29歲的師兄陳雁浩,以13秒36摘得金牌。這一破全運紀錄的成績可列當年世錦賽第五名。接下來是人們熟悉的故事,幾年間,劉翔將奧運會冠軍、世錦賽冠軍和世界紀錄創造者集于一身,在男子110米欄項目上有如此成就,全世界迄今只他一人。2009年,傷愈復出的劉翔完成了全運會三連冠。2012年倫敦奧運會受傷后,劉翔再未回到賽場,他也帶走了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