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瑤
【摘 要】消費信貸是當今世界各國促進信用消費的主要形式,對經濟增長具有積極意義。出口、投資、消費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輛馬車”,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大部分是由投資和出口貢獻的,而作為“三輛馬車”之一的消費需求并沒有被很好的挖掘。2015 年10月中共第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釋放新需求,要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我們發現,消費雖然是生產的目的,但消費更是推動生產的原動力,消費促進經濟增長,它對地區生產值的貢獻率很高,消費信貸在陜西已成為擴大消費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陜西銀行業消費貸款的逐年增長以及對陜西消費信貸業務的不斷開發,許多問題隨之暴露,制約著陜西消費信貸進一步發展。本文在闡述消費信貸理論的基礎上,對陜西消費信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進一步發展陜西消費信貸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消費信貸;住房信貸;商業銀行;信用風險
一、消費信貸基本理論
(一)消費信貸的理論基礎
1.持久收入假定理論
持久收入理論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提出,將居民收入分為持久收入和暫時收入,持久收入是指在相當長時間里可以得到的收入,一般用過去幾年的平均收入來表示。暫時收入是指在短期內得到的收入,是一種暫時性偶然的收入,弗里德曼認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響人們的消費。消費者是根據其一生的收入來安排其現期支出的,若預期未來收入向好,就會減少現期儲蓄傾向,增加現期消費支出。若現期收入不能滿足現期消費支出時,便可借助消費信貸來彌補。因此,從經濟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理性的經濟人應該而且必然會從持久收入出發,在一生的較長時間范圍內安排消費支出,使得自身的消費與恒久收入相匹配,從而獲得最大的收入效用。實現個人收入效用最大化的路徑就是消費信貸。
2.生命周期消費理論
生命周期消費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該理論認為人們在特定時期的消費并不是與當期可支配收入相聯系的,人在年輕時收入較低,消費需求相對旺盛,導致收入與消費需求錯位,而消費信貸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隨著日后收入增多,正好可以用增長的收入償還昔日的債務。
(二)消費信貸的主要社會意義
1.發展消費信貸有利于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們已經深刻的認識到,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主要來源于國內需求的增長,而在國內需求中,消費需求最為重要。2015年6月10日,李克強總理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指出,發展消費金融,有利于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升級。如果消費需求上不去,投資需求也很難上去,或者即使投資需求上去了,沒有消費需求的支撐,投資需求也難以持久。在刺激消費需求的過程中,大力發展消費信貸是一個重要手段。發展消費信貸可以把居民“儲蓄-消費-生產”的自我積累型消費轉變為以消費信貸為支撐的適度超前性消費,人們不是有了需求才進行消費,而是創造有效需求,使人們在現有條件下無法達到的需求提前得到滿足,促進消費結構進一步升級,這樣來說,消費信貸支持消費,實質上就是支持生產,支持經濟發展。
2.消費信貸有助于延長經濟繁榮周期
市場經濟以利益為驅動機制,但是這種機制又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一方面在利益杠桿的導向下生產以市場需求為目標,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與消費的矛盾經常表現為有購買力的消費需求滯后于生產的發展,其極端形式是爆發以產品相對過剩為特點的經濟危機。消費信貸能夠增加消費者購買力,進而刺激社會需求幫助實現社會總供求均衡,緩解因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經濟危機,有助于延長一個經濟周期中繁榮期的持續時間。
二、陜西省消費信貸發展現狀
(一)起步晚,發展快
我國最早的個人消費信貸始于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為啟動民間消費需求,人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商業銀行加大消費信貸的力度。而陜西省各金融機構自1998 年以來,才陸續開辦了個人住房貸款、汽車消費貸款、信用卡、大額耐用消費品貸款和助學貸款等消費信貸業務。
(二)消費信貸種類呈多元化發展,方式更加靈活多變
陜西消費信貸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貸款為主體、信用卡透支、汽車消費貸款、綜合消費貸款、教育助學貸款等多種貸款品種組成的貸款業務體系。從消費領域看,拓寬到住房、汽車、助學、醫療、旅游和耐用消費等多個領域;信貸工具方面,有信用卡、存單質押、國庫券質押等多種方式; 貸款期限也有不同程度的放寬,從一年短期到20年中長期貸款不等。
(三)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也在快速滲透消費信貸市場
近幾年,互聯網也在消費信貸市場分一杯羹,如京東白條、阿里花唄等等,2014年中國線上消費金融產業交易規模高達100 億元,環比增長113%?;ヂ摼W消費信貸的井噴式增長,預計到2018年,整體市場將突破1000 億,互聯網金融與線下金融機構消費信貸成互相增長態勢。
三、陜西省消費信貸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消費信貸地區發展不平衡
陜西省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使規模經營難以開展。長期以來,由于農村經濟相對落后于城市,加上商品流通渠道不暢等因素,商業銀行都把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重點放在了城市,而忽視了廣大農村這塊消費信貸市場。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呈強勁上升勢頭,農村開始追求都市化消費趨向。
(二)信貸品種發展不平衡,住房信貸發展過快
近幾年,陜西消費信貸中個人住房信貸占很大比例,各銀行為搶占市場份額而放松了發放住房貸款的條件,導致不良貸款率有所增長。從國外經驗來看,個人住房貸款的風險一般是在發放貸款后10年左右中逐步顯現,我國現在的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中,超過80%是2000年以后發放的,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內個人住房貸款風險將有增無減。
(三)銀行缺乏有效信用風險的防范機制
目前商業銀行貸后管理中,信用風險尤其突出。由于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金額小、筆數多,個人變化因素較多,在抵押物保管說的等方面,還缺少科學嚴謹的管理方式,對借款人的有效貸后監督使用和跟蹤管理等,尚未形成指標體系和問責制度。另,在同業競爭中,只追求貸款數量和指標完成,帶來的違規操作風險時有發生。
互聯網金融消費信貸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近幾年,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剛剛起步,線上消費信貸的信用環境較為落后,違約率的控制比商業銀行的傳統信貸業務要難更多,法律保障也不完善,這樣的信用環境極大制約了消費信貸的發展。
四、發展陜西省消費信貸的建議
(一)協調發展各地區間消費信貸
商業銀行要針對不同地區貸款對象的多元化需求, 在信貸品種、利率、期限、還款方式等方面實行差別化,設計和推出不同的消費信貸業務品種。如陜西省是個農業大省,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村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因此,金融機構要根據農村消費群體的經濟承受能力和主要消費傾向,不斷開發適合當地居民消費需求習慣的信貸品種,擴大農村消費信貸市場規模。
(二)積極創新消費信貸品種,合理抑制住房信貸的發展
陜西消費信貸發展呈現住房信貸占據比重最大,而信用卡、汽車消費信貸、助學貸款等增長速度較緩。但從美國消費信貸發展情況看,美國的信貸品種非常豐富,如用于購買奢侈品、耐用消費品的貸款;用于度假、家庭住宅修繕的貸款等,應加快創新信貸品種,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創造出新的消費信貸品種。
(三)建立銀行內部消費信貸的風險管理體系
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體系的關鍵在于科學測度信貸風險,而違約風險是陜西省銀行乃至全國銀行面臨的最重要的信貸風險,因此信貸風險管理系統應側重于對違約風險進行度量,通過建立銀行內部信貸風險度量模型,對預期違約概率、賠付率和貸款損失等變量進行估計,進而計算銀行個體貸款和貸款組合的預期損失和非預期損失。
(四)政府應制定并完善消費信貸法規及相關配套措施與制度
為確保消費信貸市場的有序運行,政府應該盡快制定和頒布消費信貸法規,明確線上、線下消費信貸活動中相關主體的職責義務和相關權利,合理分散信貸風險。同時應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城鄉居民的消費安全感,提高消費能力;加快個人信用擔保、個人破產、保險等相關制度的建設,為消費信貸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 董衡一.我國消費信貸發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2016.06
[2] 周國華.電商平臺消費信貸產品優勢與風險研究--以“京東白條”為例2017.04
[3] 凌煉.消費金融對我國城鎮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研究2016.06
[4] 張琪.我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風險管理研究2016.06
[5] 陳夢穎.消費信貸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基于湖南省的實證分析2016.06
[6] 常京京.消費金融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