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夢園
【摘 要】蒙牛乳業集團作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企業、乳品行業龍頭企業,一直致力于推動奶業一體化的進程。在中國奶業的發展中,蒙牛集團的奶源建設在國家及客戶的大力支持下快速成長。但是,隨著集團的飛速發展,原料奶資源對于生產的積極作用轉變為制約生產發展。因此,本研究根據企業持續發展戰略,分析案例公司蒙牛乳業集團的現行奶源發展戰略及下一步的優化問題,以期提高公司競爭力、實現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蒙牛乳業;SWOT分析;發展戰略
一、蒙牛乳業集團奶源發展外部環境分析
(一)蒙牛乳業集團奶源發展宏觀環境分析
1.蒙牛乳業集團奶源發展的政策環境分析
近幾年來,中國乳品行業在面臨產品安全質量問題頻發的尷尬境況下,國家也在對乳品生產企業的奶源基地建設、生產流程和市場經營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控制和調節。對于乳品企業來言,如何理解國家出臺的規定和法律,對企業奶源發展戰略的制定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能正確解讀并相應的及時對戰略進行調整,對于乳品企業來說這將是一個機遇。
2.蒙牛乳業集團奶源發展的社會文化環境分析
蒙牛乳業集團位于世界著名的黃金牛牧場帶上,在幾千年前,游牧民族己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在幾千年來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奶制品文化。一提到內蒙古,人們一般會想到的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境況,內蒙古旅游的游客也多喜歡采購奶制品牛肉制品帶回內地,由此可見,國內其他省份的居民對內蒙古大草原出產的奶制品是相當認可的,這使蒙古乳業集團在銷售中具備了先天的優勢。
(二)蒙牛乳業集團奶源發展微觀環境分析
1.蒙牛乳業集團企業文化分析
蒙牛乳業集團通過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取出的文化精髓,蒙牛乳業集團的企業文化從大局入手,創大品牌,講大道德,謀求大發展成為了蒙牛乳業集團企業文化的核心。這種精髓文化不僅是張貼在蒙牛乳業集團的墻上,同時還深入到每個員工的心里,有效的激發員工積極性、榮譽感以及責任感。由此可見,無處不在的企業文化作為蒙牛乳業集團企業的核心力量,將企業員工凝聚在一起,為蒙牛乳業集團前期快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核心能力分析
(1)創新能力分析
首先是奶源基地建設和經營模式的創新。蒙牛乳業集團的經營模式從傳統的規模化經營逐漸的向與全產業鏈的運營模式轉變,在國內首創了“前廠后牧”的經營模式,通過管道連接可以將原料奶從奶源基地直接輸送到工廠,避免了傳統原料乳運輸過程中溫度和顛簸對原料奶新鮮度的影響。其次是下游產品的創新。自創建巧年以來,蒙牛乳業集團投入巨資與國外知名發酵劑企業一一科漢森聯合創辦了益生菌合作實驗室,同時也在多個國家創建了蒙牛乳業集團海外工作站。
(2)管理能力分析
整個管理體系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首先是“最前端”與“最末端”管理。“最前端”管理就是從奶牛飼養環節入手,對奶牛的生活環境、飼料和水源進行安全評價和管理;而“最末端”管理不僅強調產品出廠時是合格,更強調在整個運輸過程中以及貨架期內其亦是合格的。其次是生產過程的管控。在加強奶源基地源頭管理的同時,蒙牛乳業集團也加強了對生產線的監控管理能力,通過引進新的管理經驗、設備和方法提高了產品質量的技術保障能力。最后是構建新的質量管理體系。
二、蒙牛乳業集團奶源發展SWOT分析
(一)蒙牛乳業集團奶源發展的機遇與威脅分析
1.蒙牛乳業集團奶源發展的機遇分析
(1)社會政局穩定,企業發展前景遠大
近年來,一系列對乳業市場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這使得以蒙牛乳業集團在奶源發展戰略制定上有法律或者規定可依,如果能充分的利用發揮內蒙古良好的農業結構及乳制品生產的自然和社會環境這一宏觀優勢,同時以自身良好的企業文化、較強的創新能力和系統的管理體系為依托,蒙牛乳業集團發展的潛力還是巨大的。
(2)飼養管理普遍改進,生鮮乳質量普遍提升
在養殖環節,各省都加強了對生鮮乳收購站的建設和監管。在加工環節,乳品企業增添了先進設備,奶源和乳制品都實現了批批檢測,常規檢測指標高達幾十項。在監管環節,開展了奶站質量執法監督,重點圍繞生鮮乳收購站許可證,排查設施設備、檢測能力、人員素質、質量安全保障制度、記錄存檔、運輸車輛等存在的安全隱患。截止目前,通過近兩萬批次的檢測,我國市場銷售的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和堿類物質的含量均低于國家要求的最低標準。
2.蒙牛乳業集團奶源發展的威脅分析
(1)重塑誠信奶源迫在眉睫
三聚氰胺事件對中國的乳品行業亦重創,然而發生在中國奶業界的食品安全事件,并沒有因“三聚氰胺”事件而畫上句號。大量的丑聞使得人民對國產乳制品的信任程度急劇下降,紛紛通過代購等方式從國外采購奶粉尤其是嬰幼兒奶粉等產品。如何在重創后如何通過奶源發展戰略的調整,重塑自身的社會形象,使公眾重拾對國內乳品行業的信心,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2)自建牧場普遍存在困難
對于乳品企業自建牧場的作法,許多乳品企業表示困難較大。首先是資金不足。自身維持和發展尚有困難,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向養殖環節。其次是缺乏相關人員和技術支持。養殖環節的技術和管理人員要求專業性較強,而加工企業的相關人員由于專業差異較大,不能勝任奶牛場生產管理要求。
(3)奶源基地技術人員普遍缺乏
許多地區規模養殖和小區發展很快,因此出現了勞動力供給不足,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的情況。一方面,由于奶牛養殖業工作環境苦、收入低,年輕人都不愿意到奶牛場工作,許多員工都是年紀較大的老人,高學歷人才不足。我國的乳制品行業發展相對應的學科發展較之國外同行業相對滯后,目前我國大中專院校中僅有部分農林院校開設了乳品相關專業,且多注重乳品工藝、乳品化學等專業的建設,而沒有設置與奶牛養殖相關的專門專業,因此我國的奶牛養殖方面的技術人才較為醫乏,限制了蒙牛乳業集團奶源基地的建設。
(二)蒙牛乳業集團奶源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分析
(1)中糧助力全產業鏈,為蒙牛乳業集團奶源發展保駕護航
大量資金的涌入緩解了蒙牛乳業集團的資金危機,為實現從奶源基地到最后消費者的餐桌全產業鏈的產品監控奠定了基礎。中糧不僅著眼于蒙牛,其對中國的整個乳品行業的發展有著更大的企圖心,通過全產業鏈的監控和產品品質控制,為蒙牛乳品集團進行奶源基地的建設保駕護航,打造我國最大的奶制品生產基地。
(2)資金實力雄厚,可以為奶源基地升級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隨著我國奶業的發展壯大,散收、散養模式己經不再適合消費者對于乳制品的質量要求,收奶模式轉變為分散飼養集中擠奶,近年來集約化、機械化水平正逐步提高。蒙牛乳業集團通過資金扶持、設備墊付等手段幫助供方從養殖模式上進行轉型升級,同時也提升了牛奶供應的結構水平。
三、總結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進一步促進蒙牛乳業集團在奶源基地建設和管理平穩快速發展,現對其奶源發展戰略作出如下設計:首先,從構建戰略聯盟形成共贏發展的利益共同體和奶源基地運作管理模式的建立兩個方面探討構建戰略聯盟,從而建立完善的奶源基地運作管理模式;其次從飼養與管理技術體系和疫病防治技術兩個體系的建立持續推進奶源結構進優化升級,提升牧場科學養殖水平的可行性;最后,通過拓寬人才招聘渠道、注重人才培養并優化考核方式從而解決奶源基地建設過程中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