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梅+王曉文

【摘 要】文章將我國水產加工產業發展歷程總結為波動發展期、快速成長期以及穩步前進期三個階段,通過數據資料分析了加工產業當前主要問題,進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水產品;加工;產業競爭力
引言:
根據我國水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及產出水平的增減實際(如圖1),將我國水產品加工產業發展分為以下三個階段:波動發展期;90年代初,整個市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水產品加工企業以鮮活保值和加工增值為主要目標,加工能力大幅度提高。快速成長期;1999年國家首次提出捕撈產量實現“零增長”。捕撈零增長使得水產品加工原材料供應受限。并且,我國整體消費市場需求不旺。相應的,水產品加工能力有小幅度下滑。2000年,我國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新的進展,開始保持增長態勢。穩步前進期;2009年,國家支漁惠漁政策力度明顯加大,有效的帶動了漁業經濟發展,水產品加工產業保持穩定發展。總的來看,國內水產品加工能力呈逐年增長趨勢,但仍存在生產力利用率較低、加工規模偏小等問題。
一、我國水產品加工業存在問題
(一)生產力利用率較低
產能利用率是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產能利用率的公式:實際產能/設計產能*100%。1993-2014年,我國水產品加工總量一直低于水產品加工能力。目前,加工企業生產利用率的提高主要依賴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相對于國外,國內水產品生產企業加工技術水平較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大多存在收入制度不合理以及企業文化發展不健全等問題,從而使得員工缺乏安全感,生產能力得不到完全發揮。
(二)部門地區生產力薄弱
2014年,山西、西藏、甘肅水產加工品總量為0,內蒙古等13個地區水產加工品總量與淡水加工品總量相等,無海水加工產品。整體生產力不均衡,差異性較大。
(三)品牌塑造力不足
水產品加工業品牌經營相對薄弱,品牌優勢不明顯。一些大型企業開始重視品牌并取得一定成效。例如獐子島集團的“獐子島”海參系列。但整體來看,品牌戰略還未在水產品加工產業內普及。我國水產品消費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無論是水產品企業還是消費者,品牌意識普遍較弱。
(四)龍頭企業帶動力不足
總體看來,規模企業占比例較小。總的來看,規模企業所占比例一直保持上升趨勢,但始終保持在20%-30%之間波動,未有較大突破。龍頭企業對于整個行業有重要的帶動作用,規模企業占有率較低會限制行業快速創新發展。
二、對策及改善建議
(一)提高技術水平
水產品加工企業應加強與高校、水產科研院所的聯合研究,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對水產品保鮮、深加工等方面的關鍵技術進行理論攻關,運用水產加工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和其他行業、領域的高技術和新技術研究成果應用于本行業,以此推動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推動水產品加工向精深方向發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設備利用率升高,并加以改善人力資源管理調配制度,提高各種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才能總體性地提高產能利用率,從而提高整體效益。
(二)改善管理調配制度及企業文化
企業需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而人才則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能夠降低成本,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生產力利用率。企業應更新人力資源管理觀念,建立現代化管理理念。公幵招聘,通過競爭激發員工潛能,給予每個員工平等的成長機會,建立科學的激勵以及績效考核制度。加大人力資源的投資,重視人才培養。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制定人力資源規劃戰略。打造先進的企業文化,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三)扶強補弱,提高競爭力
內陸地區遠離沿海,缺乏原料,但可以來料加工,且大多地區具有勞動力成本低等優勢,可提高地區加工能力,從而提高整體生產力水平。同時,加強地區間合作,形成原料生產、初級加工和精深加工產業鏈條。
(四)品牌戰略
企業要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視,提高品牌保護意識,加大名牌產品培植力度,積極主動地開發國內消費市場,展示產品,打出品牌,促進自身企業發展。在產品開發、宣傳推廣方面下狠功夫,還要注意品牌風險的防范,熟悉產品商標的注冊和保護方面知識。將品牌作為獨立的資源和資本,并以此為主導,可以拓展市場需求,帶動生產環節,從而實現最大的生產和經濟效益。
(五)發揮龍頭企業模范帶頭作用
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是構建我國現代化漁業的主導力量,是推進漁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由于水產產業自身積累不足的原因,要在短期內形成龍頭,必須依靠國家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因此,政府應當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鼓勵龍頭企業改革、創新。同時,也應鼓勵中小企業兼并重組,擴大規模,通過發揮龍頭企業的技術優勢和集約化生產,提高行業總體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洪霞. 我國水產品品牌戰略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15,10:361-363.
[2]徐小怡,寧凌. 我國沿海省份水產品加工產業發展比較[J]. 中國漁業經濟,2011,03:145-151.
[3]李洪群. 水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可行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7.
[4]李萍. 溫州水產品加工業的現狀與發展對策的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11.
[5]黃勇. 基于安全與效率的武漢市水產品供應鏈結構優化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2.
[6]崔艷莉. 廣西水產品加工業現狀及發展對策[D].廣西大學,2012.
[7]曲菲菲. 我國水產品加工業競爭力及影響因素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3.
[8]劉林祥. 舟山群島新區水產品加工業的競爭力研究[D].浙江海洋學院,2014.
[9]周強. 我國水產品加工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10]李少華. 我國水產品加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J]. 企業技術開發,2009,02:35-36.
[11]付萬冬,楊會成,李碧清,鐘明杰. 我國水產品加工綜合利用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 現代漁業信息,2009,12
[12]岑劍偉,李來好,楊賢慶,陳勝軍,郝淑賢. 我國水產品加工行業發展現狀分析[J]. 現代漁業信息,2008,07:6-9.
[13]徐小怡. 基于鉆石模型的廣東省水產品加工產業競爭力研究[J].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1,02: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