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作者:郭春蓉
作品:湖湘笠燈
材質:蜂窩紙
來源:湖南文創獲獎作品
傳統與抽象的碰撞
“斗笠自古出中方,雨雪陰晴他來擋,曾經一度為貢品,有緣遇見乾隆皇。”這是在斗笠之鄉——湖南懷化中方縣一直傳唱的歌謠。
“湖湘笠燈”提取了斗笠所產生的光影美感與造型,以模擬仿生抽象等設計手法重新演繹對傳統物件的理解與傳承。既可以當一件擺設藝術品,也可以是一組燈具來使用。
文化與創新的升華
文化是一種生活形態,設計是一種生活品味,創意是經由感動的一種共鳴。文化與創新的碰撞,是一種生活形態的升華。
湖湘文化中,無論是從小巧的傳統手工藝品還是到價值不菲的珍貴文物,都有許多值得挖掘的靈感素材。作為久負盛名的非遺文化,中方斗笠累積著幾代人的回憶和感情。非遺文化進行文創開發,既要提高產品的商業附加值,更要通過設計的手法讓產品變得生動化、擬人化,為消費者帶來一些回憶和情感上的共鳴。“就像我們對中方斗笠的傳承,對勞動農民勞作精神的傳承,轉換到一盞日常使用的燈具上,體現不一樣的情感和美感,生活與文化交融,讓傳承流動。”
生活與藝術的相融
用燈的光影來表達勞動農民帶著斗笠在陽光下透過的光影美感,用光來表現勞動人民的辛勞,用熱來表達情感,也使文創作品顯得更有幾分溫度。“湖湘笠燈”作品的原型是一個蜂窩紙桶,通過熱熔膠粘起來,待膠冷卻后,將桶狀蜂窩紙慢慢的往外翻,再一邊拉伸,直至拉伸調整出想要的各種喇叭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