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錚錚
【摘 要】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采購越來越由過去的行政行為轉變為市場行為。結合政府采購特點,通過分析市場調研工作作用,探討市場調研工作方法,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市場調研;政府采購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政府采購制度改革不斷推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結構和工作模式的深刻改變,市場在政府采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趨明顯。隨著政府采購法的頒布實施,對各級政府在采購過程中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政府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裝備采購的軍事效益和經濟效益,作“精明買主”,需要通過精準的市場調研,及時準確掌握項目采購市場信息。
一、市場調研概述
(一)市場調研的定義
市場調研是以科學的方法收集市場信息,然后運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研究,以求發現市場機會,為決策者提供信息支持的一系列調查研究過程和活動,包括界定所需信息、將相應問題所需的信息具體化、設計收集信息的方法、管理并實施信息收集過程、進行信息的分析和處理、得出調研結論并提供決策支持等。簡單的說,市場調研是對與決策相關數據信息進行計劃、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把分析結果向決策者匯報的過程。
(二)市場調研的發展歷程
市場調研作為一門學科,在國際上已經有100余年的歷史,其研究內容和應用范疇非常廣泛,適用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類政府機構和經濟實體。市場調研在我國起步較晚,作為一個行業得到快速發展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1998年,我國成立了第一個市場調研專業機構一 “廣州市場研究公司”,其任務主要是為政府部門提供信息資料和決策方面咨詢。隨著市場競爭的曰益加劇,國內許多大型公司都組建了專門的市場調研機構,也催生了一些專業性的調研公司。
(三)市場調研的目的
市場調研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便于制定決策的信息,提高決策正確率,降低決策的風險。對政府采購來說,開展市場調研的目的主要就是為合同談判、合同簽訂、價格審核和價格測算分析等工作提供技術、價格和承制單位信息。
(四)市場調研的作用
市場調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為本單位提供各類市場信息,保持信息資源的動態更新;二是為本單位提供決策支持、檢驗和修正的客觀依據;三是為本單位挖掘潛在市場資源,保持對市場變化的跟蹤,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益。
對政府采購來說,市場調研至少應具備兩個方面作用:一是充分把握產品的技術規格和市場價格,對生產商、供應商、競爭者和市場上的其他力量進行詳細了解,滿足合同訂立和價格工作決策的信息需求。二是在全國范圍、全行業內開展市場調研,探索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等重要信息,提出裝備競爭性采購建議,為分類、分層次、分階段競爭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撐。
(五)市場調研的原則
為保證市場信息的有效性,市場調研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六個原則:
一是調研的客觀性。開展市場調研時,必須尊重事實,不帶有主觀意愿或偏見,也不應受制于任何人或部門。只有客觀反映市場真實狀態,才能獲得準確信息,發揮市場調研真正作用。
二是調研的針對性。要有明確的調研目標,詳細具體的調研內容,目的明確、內容具體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市場調研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三是調研的全面性。在收集調研資料時,應根據調研目的全面系統地收集相關資料信息,把握本質并分析研究,以便取得爽好的調研效果。
四是調研的時效性。調研是否及時直接決定了決策是否有效,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市場需求和環境可能會在很短時間內發生很大變化,因此必須保證市場調研和決策制定的間隔時間不能太長,以免決策失誤。
五是調研的經濟性。采用不同調研方法所需的調研經費不同,且不同調研方法帶來的調研效果也不同,應根據調研問題的重要程度,采取成本-效益最優的調研方法。
六是調研的保密性。在本單位組織調研時,無論獲取信息的內容和重要程度如何,都必須為被調研方提供的所有信息保密;采取委托調研方式時,應要求受委托的調研機構必須為委托方和被調研方的提供的所有信息保密。
二、市場調研的分類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由于調研者的出發點不同,市場調研呈現出多樣性,因此市場調研有多種分類方法,下面簡要介紹四種常用分類。
(一)按調研范圍分類
1.全面調研
全面調研是指對要研究的整個范圍進行無一遺漏的調研,即對要研究的總體中所有個體進行無一例外的觀察、詢問、登記的調研方法。其優點在于,可以獲得總體全面情況的準確信息,缺點是工作量大、時間長、費用高。
2.重點調研
重點調研是指只從市場調研對象中選擇少數重點單位進行調研,并用對重點單位的調研結果反映市場總體的基本情況。重點單位是指單位數在總體中占的比例不大,而其某一標志值在總體標志總量中占的比重較大(例如釆購經費)的單位。
3.典型調研
典型調研是指對總體中具有代表性的少數個體進行調研。其特點是,調研對象少,可以對調研對象進行細致透徹的了解,并取得調研對象的詳盡資料。使用該方法的關鍵是要選好典型,即調研對象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4.抽樣調研
抽樣調研是指從總體中抽取能代表總體的一部分,即抽取樣本進行調研,然后根據樣本中包含的信息對總體的狀況進行估計和推算的一種調研方法。其特點是以較少的時間、費用,獲得一定調研結果,用以推測市場總體情況。抽樣調研的樣本少,調研者人數要求少,實效性高。
(二)按調研目的分類
1.探索性調研
探索性調研是在調研的初始階段,通過對一個問題或一些情況的探索和研究,達到對問題的進一步了解和理解,由此為后續調研提供思路,以便更有針對性地調研。通常是在對調研對象缺乏了解的情況下,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把握不準,對問題理解不夠而難以準確定義;或者在大規模的正式調研之前,為了將研究問題更準確的定義,為找到更好的思路和更豐富的材料,可以考慮首先進行探索性研究。探索性調研是一種非正式調研活動,其特征是小樣本,對原始數據的分析通常是定性的。探索性調研常用方法有:小樣本調研、專家咨詢、座談會、個人訪談、二手資料分析等。
2.描述性調研
描述性調研屬于結論性調研的一種,其目的是收集相關的市場信息,以特定的指標和結構性的事實來描述調研對象的特征或功能,描述市場狀況的過程。描述性調研較探索性調研更深入細致,必須要對調研對象的客觀事實進行系統全面的收集、記錄和分析。
3.因果性調研
因果性調研也是一種結論性調研,又稱為解釋性調研。調研的目的是對市場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作出解釋,說明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后果。通常是在對調研對象有相當程度了解情況下,一是了解那些變量是自變量(原因)、那些變量是因變量(結果),即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二是確定因果關系的內在邏輯,即自變量是通過什么途徑影響因變量的,其主要因素是什么等。
4.預測性調研
預測性調研是收集調研對象過去和現在的各種市場情報資料,掌握其發展變化的規律,運用一定的方法估計未來一定時期內市場對某種產品的需求量及其變化的趨勢。預測性調研側重于定量研究,常用一些預測模型進行定量分析。
上述四類調研也不是完全獨立進行的,有時,一個調研項目需要將不同類型的研究結合起來,如何結合取決于調研問題的性質。如果對調研的問題了解甚少,就需要從探索性調研開始,因此探索性調研是最初的步驟。通常,在探索性調研的基礎上還要繼續進行描述性調研或因果性調研,以對探索性調研得到的假設進行檢驗。
(三)按調研時間間隔分類
1.經常性調研
經常性調研是指調研對象是調研方長期的研究目標,并且其特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較大變化,需要連續不斷地進行調研與觀察等。其目的在于通過對某一市場的現象發展、變化過程及其結果等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把握特定的市場運行狀態和規律。
2.一次性調研
這種調研又稱為臨時性的市場調研,是調研方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在某一種特定時間點上專門組織的調研活動。其目的在于了解某一特定時期特定對象的狀態,為其短期或一次性的決策提供支持。
(四)按調研方法分類
按市場調研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分為文案調研和實地調研。實地調研又可分為詢問調研、觀察調研和實驗調研。
1.文案調研
文案調研是指利用調研方內部和外部現有的各種信息、情報資料,對調研內容進行分析研究的一種調研方法,也稱間接調研法、案頭調研法。
2.實地調研
實地調研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系統的現場收集、記錄、整理和分析有關市場信息,為經常性決策提供正確可用信息。
3.詢問調研
詢問調研是指通過調研方和調研對象之間的語言交流來獲取信息的調研方法。
4.觀察調研
觀察調研是指調研方通過直接觀察和記錄調研對象的言行來收集信息資料,其特點是調研方與調研對象不對話,甚至不讓調研對象知道正在被觀察,使得調研對象的言行完全自然的表現出來,從而可以觀察了解調研對象的真實反應。
5.實驗調研
實驗調研是指通過小規模的實驗來了解產品對需求的適應情況,以測定各種采購方式取得效果的調研方法。
此外,市場調研還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分類。如,按照調研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市場環境調研、市場需求調研、市場行情調研和市場營銷活動調研等。按照調研對象的不同,可分為消費者調研和生產者調研等。
政府采購的市場調研工作有其特殊性也有其優勢。實施過程中有國家法律依托,也有適當的行政手段支持;可以有采購人直接實施,也可以委托集中采購機構或者第三方代理機構實施。
【參考文獻】
[1]王華清,程秀芳,市場調查研究,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9
[2]楊燦明,李景友,政府采購問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