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兵
【摘 要】隨著中考改革的推進,語文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越來越高,因此,語文的學習對于中考的成績至關重要,這對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制定出更加適合學生學習和提高學生成績的教學計劃,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104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快速發展、知識快速更新的社會,如今的發展情形告訴我們必須要更新自己的理念,緊跟時代的步伐,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才能不被這個時代淘汰。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更要具有這種勇于突破自我的精神,緊跟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習方式的多元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傳統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新課改主張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要求打破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理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真貫徹素質教育,實施創新教學,注重高中教學的綜合性和開放性。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無形之中給了初中語文教師一定的壓力,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更新思想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從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課程評價等方面進行創新教學。
一、創新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的主要方式。因此,課程內容的改革對于初中生的學習和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在實行素質教育之前,我國初中語文普遍課程內容僵化,內容形式單一,初中語文教師思想比較傳統,不會實施創新教學。尤其是在經濟比較落后的鄉鎮地區,初中語文教師的思想水平不夠先進,沒有意識到時代的變化,而教師的課程內容也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類型的教師在課程內容的準備上,往往依靠之前的教學方案,或者只準備一套教學方案,從頭教到尾,導致有些教師在課程內容方面幾乎可以倒背如流了。但是新課改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學會創新課程內容,尤其是語文的教學,語文這門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比較靈活,是我們從咿呀學語就開始學習的一門學科,可以說與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教師在準備課程內容時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這樣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教師在講解朱自清的《背影》時,朱自清在《背影》中將父親的背影刻畫的栩栩如生,作者用樸實的語言,把父親對兒女的愛刻畫得淋漓盡致,真摯感人,從平凡的小事中體現父親的愛。這篇《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對于初中生來說,散文的理解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教師在講解這篇文章之前,可以讓學生先觀察自己的父親的背影,看看學生自己有什么感觸,然后讓學生把對父親背影的描寫下來,接著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們朗誦自己的作文,讓學生之間盡情的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然后教師再進行課本知識的講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知識,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觀點,進而對比自己的文章,找出自己的不足,課下進行補充和說明,以此來加深印象。通過這種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不僅使學生對課堂的學習產生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精神,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而不是單純的為了學習而學習,讓學生從心底里真正對語文的學習感興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二、實行多樣化教學方式
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模式比較固定,方法比較老套,傳統的注入式教學,容易導致語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離。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就是一張桌子,一本課本,一支粉筆,教師站在講臺上照著課本上的方案進行講解,學生在課堂下做著筆記,教師和學生幾乎沒有別的互動和交流,這種教學方式容易造成學生思維方式單一,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主觀思想,只知道跟著老師的步伐進行學習,沒有創新精神和敢于質疑的精神。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而不是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理論。因此,教師可以從多方面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實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例如利用新型的多媒體技術進行創新型教學,初中語文的詩歌鑒賞,相對于初中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在這一方面學生理解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往往不能準確把握作者所講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思想,導致教師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詩歌鑒賞這一部分進行詳細的講解。但是,通過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彌補語文教學這方面的不足,通過自身獨特的圖像轉換和音頻設備,不僅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還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時,可以先介紹一下毛澤東的生平事跡,讓學生對這篇文章的背景有大概的了解,然后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來播放這段視頻,視頻中的北國雪景,展現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接著通過慷慨激昂的朗誦,感受毛澤東主席對祖國山河的壯麗的感嘆,這首詞不僅贊美了祖國山河的雄偉,更是抒發了毛澤東偉大的抱負和胸懷,學生在此時的課堂氛圍中更容易感同身受,更加容易理解這首詞的寫作目的和意義,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進行正確的課程評價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對課程評價進行相應的改動。傳統的學校、教師、家長對于課程的評價僅僅局限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于初中生來講,把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就落在了中考上。這種應試教育的課程理論體系的思想,在鄉鎮的中小學當中尤為明顯,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對素質教育的實行尤為不利。正確的課程評價有助于學生對當堂課的理解和把握,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的缺點和不足,有利于課下積極改正。同時教師進行及時的課程評價,也有助于學生對課堂上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加強課堂記憶。這個課程評價,不僅要來自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這種師生互評的模式,有利于師生共同進步。
四、結束語
總之,語文課程的改變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的,漸進的過程。新課程改革標準強調語文的教學改革要遵循新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課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中語文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時刻保持一種積極進取,敢于創新的精神,認真研究課堂教學規律,創新教學方法,從多種方面進行語文教學,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以身作則,做好為人師表的表率,給學生做好榜樣,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快速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