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學
摘 要:只有體驗生活,才能寫出具有生活氣息的作文,作文教學應于學校、家庭、社會、自然緊密結合,為學生作文提供素材補充養分。
關鍵詞:生活素材;作文;關鍵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會活潑的流個不停。”葉老的話精辟的闡明了作文的源泉是生活,素材的積累是作文的基石。新課標也明確指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針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作文教學進行了一點“作文生活化素材”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增強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心。
一、享受校園生活
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校園中,會有很多見聞,這些見聞又會引發他們的感悟,正面的事例會給他們樹立榜樣,反面的事例則引發他們的思考。因此,我建議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點點滴滴的材料儲存到日記中,日積月累,這些見聞就成為了他們的寫作素材,到寫作的時候,這些材料就一個一個跳出來了,寫起來就有一種左右逢源,得心應手的快感。比如七年級期中考試,我班李沛平時學習成績一般,學生似乎都瞧不起,而他的作文《那天,我成功了》競得了滿分,八年級閱卷老師換用紅色波浪線畫出了結尾的一段話。原來他寫的是七年級新生第一次參加學校運動會,他在200米短跑比賽獲得冠軍的過程……他在作文結尾寫到:“當我跑到終點站時,有的同學上來攙扶我、有的同學給我遞上了葡萄糖、有的同學問我怎么跑的……全班同學都向我投來了羨慕、佩服的神情,那一天我真感受到了班級的溫暖,感受到了榮譽帶來的掌聲,以前只在書上看到,老師常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家庭通知書》上寫的“刮目相看”,那天我真正感受到了刮目相看的滋味。那天,我真正感受到了我是七年級一班沒有人可代替的一員,那天,我真正實現了我的價值,我真正的成功了!”好文章不應當是“做”出來的,而應該像汩汩的清泉從心坎里流出來。校園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只要學會了觀察、留意、捕捉校園生活,就會自覺地把視角轉移到學校生活上來,如果我們引導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去參與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的大舞臺去積極尋找積累作文素材,真正提高學生作文能力不再是一句空話。
二、感受家庭生活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家庭,每個家庭都不相同。提起自己的家庭每個學生一定都有許多話想說,都想把自己家里的事給大家分享。比如七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朱自清的《背影》后,我安排了一次《爸爸(媽媽)我想給你說》的作文,大部分同學都寫出了自己家庭發生的真實感人的事,特別是我班一名叫李陽的同學,就寫了他爸爸為了不影響李陽的學習,爸爸在陽臺上備受煎熬、痛苦戒煙的過程,描寫的生動具體,讀來很感人。作文講評課上,我大聲朗讀了那段話,全班同學沒有一個不鼓掌的。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從家庭生活中選取作文素材,把自己家庭里發生的事訴諸于筆端是再好不過的了。
三、關注社會生活
除了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外就是社會生活,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由于三點一線式的生活,相對而言接觸到的社會生活較少、面較窄,因而教師更要引導學生多關注社會生活,從僅有的較少的社會生活中拮取觸動心靈的作文素材,從而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有創意的作文。比如每年寒假我都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文內容——觀看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然后選擇最貼近你實際的一個人物寫一篇讀后感。2013年的中考閱卷我班一名叫李佳的同學,語文得了132分,作文競得了58分。他的作文《呼喚夢想》(以夢想為話題寫作)一文主要寫了在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今天,人們的信仰追求似乎很迷茫,遇見弱小生命不敢救助的事。結尾寫到:“我們這個社會應該多幾個像杭州濱江白金海岸小區的吳菊萍阿姨,他用弱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的奇跡,呼喚了幼吾幼幾人之幼的傳統美德,他并不比我們高大,但讓我們所有人仰望,呼喚夢想,呼喚托住生命奇跡的夢想。”吳菊萍舍生救孩子的精神在他心靈中深深地留了下來,這就是關注社會作文結晶。
四、走進自然生活
實際教學中的有些作文,學生感覺沒東西寫,只有讓他們養成走進生活,觀察生活景物,隨時捕捉生活中的獨特想法的習慣,才有可能把“無法寫”變得“憋不住想寫”,一旦寫起來甚至文思敏捷,談吐也會變得精彩、生動,甚至會出現“下筆如有神”的境界。比如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訓練“尋求不一樣”,學生在學習了《長江》《筏子》《黃河頌》后,我布置了一篇《最美家鄉(山、河……)》的作文,作文前我引導學生,你也許沒有見過黃河、長江,但是家鄉的小河、小橋、小廟、小溪、樹木、田野,你熟悉的街道、社區、里弄、學校……想必是見過的,這些總有一些能觸動內心的事物,在記憶中,相信總也保存著一份屬于你的情感。把這些寫出來,就會有“不一樣”,還可能就是一篇相當不錯的文章。結果一名叫張睿的學生,他的《最美家鄉廟》寫得很成功。在文中他不但寫了家鄉廟的地理位置、整體面貌、造型特點等實在的景物,而且寫出與廟有關的神話故事。有了神話故事,增強了閱讀的興趣,同時也證明張睿同學確實走進了家鄉廟宇,走進了自然生活并且認真觀察、細心體味、專心傾聽了當地有關廟宇的傳說,從而寫出與其他學生不一樣的作文。
總之,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變現形式,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善于走進自然生活、善于享受校園生活、切身感受家庭生活、經常關注社會生活,才能讓學生寫出優秀的作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