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揚
【摘 要】鄉鎮圖書室是國家在鄉鎮基層設立的、向廣大鄉村群眾提供圖書借閱服務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鄉鎮圖書室對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破解粵西地區鄉鎮圖書室的困境,對粵西地區公共文化的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粵西地區;鄉鎮圖書室;困境
在2015年,廣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提出,要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向基層農村、城鎮社區傾斜、向欠發達地區傾斜,推進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加快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鄉鎮圖書室作為社會公共文化事業的組成部分,是公共圖書館在基層的重要服務網點,大力發展鄉鎮圖書室是順應了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落實鄉鎮政府在基層文化建設方面的職責,發揮鄉鎮在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一、粵西地區鄉鎮圖書室建設的總體現狀
粵西地區主要指廣東西部的地區,主要包括湛江、茂名、陽江、云浮四個地級市。到2015年,粵西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34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9160元,城鎮化水平達50%以上。①廣東作為全國的經濟強省,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走在全國的前列,截止2015年,全省公共圖書館總量達140所,縣級圖書館112所,鄉鎮圖書室達1596個、其中粵西四市共336個占21%。②但是,由于粵西地區屬于廣東經濟欠發達地區,該地區鄉鎮圖書室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難以吸引讀者進館借閱,造成了讀者數量偏少,服務效能低下,主要表現為:經費投入不足,人員配備不夠,難保障正常開放服務;圖書藏量太少,每年的圖書報刊得不到更新和補充;圖書種類偏少,尤其是適合基層群眾閱讀的有關農業生產、醫療保健、科技生活等方面的書太少;閱覽服務場所面積偏少,基本設施配備不足,閱覽坐席數量太少。
二、粵西地區鄉鎮圖書室的發展困境
審視當前粵西地區鄉鎮圖書室發展現狀,不難發現,我們在當前鄉鎮圖書室建設過程中面臨著多種挑戰和困難,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府重視程度不夠。由于鄉鎮圖書室的建設不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同時社會效益也不會馬上體現出來,鄉鎮政府往往看重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對圖書館事業等文化軟實力方面的投入,出現了“重經濟、輕文化”的發展狀況。
第二,建設資金緊缺。當前鄉鎮圖書室建設的主要經費來源是政府財政撥款以及縣級文化部門的資助。從縣級文化部門的資助來看,他們也面臨日常運作經費緊張的狀況,難以持續扶持鄉鎮圖書室的發展;從財政撥款來講,鄉鎮政府財政支出多用于保障部門日常運轉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而投入到基層文化發展方面的資金往往很少,造成鄉鎮圖書室發展嚴重滯后。
第三,文獻資源配備不足。有些鎮級的圖書室圖書藏量不足1000冊,比廣東省農家書屋的藏書量達1500冊的標準還要低,大部分鄉鎮圖書室所需的文獻資源、配套服務設施等大多來自于當地鎮政府東拼西湊或上級文化部門和社會團體的資助,由于資金投入具有不確定性和可持續性,沒有每年預算的專項購書經費,大部分的鄉鎮圖書室的文獻資源難以得到更新和增加。
第四,管理機制和服務有待完善。當前鄉鎮圖書室的建設缺乏有效的、合理的管理機制,服務能力嚴重不足。沒有制定完善的規章管理制度,服務監督機制缺失;崗位設置不合理,人員隊伍建設落后,工作人員數量不足,缺乏專業技能,這些影響了鄉鎮圖書室的正常開放和運轉。
第五,基層群眾閱讀意識有待提高。粵西地區的鄉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落后,城鎮常住人口密度較低,群眾文化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加上傳統書店在基層已經沒落倒閉,出現沒書可看的局面,造成群眾閱讀興趣的不斷減弱。而網絡的發展也大大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人們對信息的吸收已從報紙、雜志、圖書等傳統渠道轉向電腦、手機為代表的網絡世界,減弱了傳統閱讀的氛圍。
三、破解粵西地區鄉鎮圖書室發展困境的對策
面對當前粵西地區鄉鎮圖書室的發展現狀,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對策來破解當前發展的困境,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協調發展。我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政府為主導,建設鄉鎮圖書室
地方政府作為地區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導力量,在鄉鎮圖書室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必須主動承擔責任,納入鄉鎮領導班子年度政績考核內容,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首先,地方政府要加強對鄉鎮圖書室建設的重視。政府要轉變“重經濟,輕文化”的思想意識,對鄉鎮圖書室建設給予政策上的扶持和保障。其次,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將鄉鎮圖書室建設納入每年財政預算支出,落實人員管理,保障日常開放與運行。再次,避免行政上過多干預,保證鄉鎮圖書室有一個相對獨立而自由的發展空間,按照上級文化部門的指導思想去發展地方圖書館事業。
(二)轉變發展思路,實施圖書館總分館制
如果要在每個鄉鎮都建立獨立運行的鄉鎮圖書室,勢必會大大增各個鄉鎮政府的負擔。實施圖書館總分館制,就是把鄉鎮圖書室作為縣級圖書館的分館,將縣級圖書館的資源、人才、技術等優勢條件與鄉鎮圖書室相結合,形成“總館統籌、各館協作、統一服務、通借通還”的圖書館聯合服務模式,實現地區內資源共享、協調發展。這樣就可解決鄉鎮圖書室資源配備不足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圖書館的資源利用率。
(三)健全內部管理機制,提高鄉鎮圖書工作人員素質
第一,理順管理機制。鄉鎮政府作為圖書室的行政管理主體,要明確鄉鎮圖書室的發展目標,把其作為鄉鎮文化站的業務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制定完善的規章管理制度,明確內部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規范服務標準。
第二,實行績效考評制度。鄉鎮政府可將績效考評機制引入鄉鎮圖書室工作管理之中,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積極性,切實改變工作人員的被動、消極的不良現象。
第三,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加強對鄉鎮圖書室人才隊伍的建設,對鄉鎮圖書室管理人員要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技能。
(四)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探索社會化管理模式
我國當前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都是靠政府財政投入去支撐,但欠發達地區受制于財政落后狀況,很難保障鄉鎮圖書室的資金持續投入。推廣文化志愿服務,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建立多元的籌資渠道,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通過投資、贊助、提供產品和服務等方式參與地方圖書室的建設,由它們出資建設圖書室作為宣傳企業文化的場所,向群眾提供開放服務,探索社會化管理發展的模式,可緩解鄉鎮政府財力的困難。
(五)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圖書室的影響力
鄉鎮政府要加大對鄉鎮圖書室的宣傳力度,推廣鎮村兩級公共電子閱覽室服務,努力營造粵西地區全民閱讀的氛圍,擴大鄉鎮圖書室在閱讀推廣和信息傳播中的作用。縣級公共圖書館也應該把鄉鎮圖書室的建立和發展作為其延伸服務的重要內容。縣級和鄉鎮要上下聯動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積極宣傳先進文化,引領群眾文化活動的蓬勃發展,擴大鄉鎮圖書室的社會影響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粵西地區.360百科
[2]廣東省文化廳編印.廣東省文化文物統計年鑒2016
[3]修敏.對鄉鎮圖書信息服務的必要性分析和發展鄉鎮圖書室的措施探索[J].科技資訊,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