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弘
【摘 要】社會工作行政作為社會工作學科的一種專業手段,不免會在實際工作中遇到或大或小的倫理選擇困境,這兩難的選擇之間社會工作組織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正是因為這不同的角色所需要承擔的責任不同產生的差異從而進一步升級為倫理的困境,社工組織該如何平衡好不同角色之間的關系,做到滿足案主的最大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結合,這是值得我們深入討論的話題。
【關鍵詞】社會工作行政;倫理困境;倫理選擇模式
社會工作行政,又稱為“社會工作管理”、“社會福利行政”、“社會行政”等,社會工作行政是一種間接的專業方法,它是通過對組織(即社會工作機構)科學有效的行政管理,以最大化滿足社區和民眾社會需求的專業活動。它具有如下四種涵義:1.社會工作行政是一種間接的專業方法,而不是一個公共行政部門。2.社會工作行政的對象是組織而不是接受服務的案主。3.社會工作行政的最終目標是最大化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而不是滿足機構自身的利益。4.社會工作行政借鑒社會公共行政的工具和方法,內容包括組織、計劃、領導、評估、人事、財務、督導等,但是在具體運用時,又有其社會工作專業獨特的理論視角和價值倫理。[1]
針對社會工作行政當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我想我們可以先從其本源即社會工作這一門學科中首先引入,社會工作作為一門以利他主義為核心理念,以實現社會正義為己任的助人專業,因此社會工作建立在強烈的專業價值觀之上,其本身亦是一個倫理實踐的過程。[2]從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行政的定義當中我們可以大致的對于社會工作行政當中的倫理問題進行一個描述,即在進行組織的運行管理當中所遇見的與社會工作價值觀有沖突的且無論如何選擇都會陷入兩難境遇的問題。
一、倫理問題的產生
倫理問題的產生必須擁有的幾個前提條件:1.無論做哪一個都會違背社會工作倫理的要求;2.問題的解決不以任意一方的犧牲為代價;3.不威脅到服務對象的安全等,當這些前提條件都滿足時,才足以產生倫理上的選擇困境。
社會工作行政在工作的過程當中需要接觸到許多方面,有社會工作機構、服務對象、社會群眾等等,在進行服務的過程中難免會遇見一些倫理方面的問題。
(一)到底代表誰的利益?
社會工作機構入駐某個社區或者學校是常見的事情,當被入駐的社區發生了一件非故意的傷害事件時,且除了社會工作機構之外無人知曉誰是始作俑者,這個時候社會工作機構是否應該遵循社工的保密原則,為這位非故意進行傷害的人進行保密,還是選擇站在社區、學校的立場上進行公平處理?這所涉及的并不是關乎某個人的利益,而是關系到社會工作機構在社區當中的工作能力以及是否能為社區帶來福祉的疑問。作為社會工作機構,知情不報,隱瞞真情,從而導致了社區的安全感降低,沒有起到雇主雇傭社工機構進行服務提升社區福祉的作用。在這一點上社會工作機構需要考慮的是假如東窗事發,有人知道了這件事并且知道社會工作機構也知道這件事但沒有公開的話,對于機構的影響是極為負面的。所以,機構應該站在誰的立場上處理?應該如何處理?處理完之后的效果會是怎樣都是需要極為謹慎的計算和安排。
(二)如何平衡社會人情問題?
社會工作機構和組織作為一個與各類社會組織、社會群體打交道的存在,或多或少都會在處理事情上有關公平的選擇問題。中國作為人情社會,總會遇到中國特色的人際關系倫理問題。假如一家社會工作機構接受某社區委托,入駐社區,進行社區的改造和居民服務的提供。在這個時間段中,社會工作機構和社區的關系處理非常融洽,而且社工機構的服務效果也令社區居委和居民感到十分滿意。而此時,有一家生活用品提供商希望可以承包該社區的此類用品的買賣,該提供商也曾經給予過社工機構非常大的經濟援助,但是該社區常年使用的是另一家品牌的生活用品,社工機構出面進行游說的話可能會更換,但是效果不如之前那個品牌的好,可能會影響到居民的生活質量。這時候社會工作機構就陷入了人情上的糾結,一方面是給予過自己非常大經濟援助的商品提供商,另一方面則是相處十分融洽的社區與居民。社會工作機構在此陷入了困境。如果選擇幫商品提供商進行游說的話則會損害居民與社區的利益;如果選擇站在社區的利益上考慮不幫助提供商的話那么提供商在下次有機會幫助機構的話可能就會選擇說不了。所以機構也很為難。
(三)如何處理公平問題?
何謂公平,遵守秩序,在機遇面前人人平等,不因為有特殊的身份,親密的關系而可以走捷徑,也不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特殊社會地位而給予任何人或組織予規則不允許、社會所不接納的方便。正如上文講到的,社會工作機構在長期的與社區等社會群體交往的過程中會積累下非常廣闊的交際圈,此時就會有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利用這些便利進行幫助我們的服務推廣,同樣的,其他組織也可以利用這層關系,走我們的后門,讓我們予以提供方便。這些行為都違反了我們剛才提到的公平的定義,但這又確實是對我們有利的,我們能做么?一方面是面臨著社會的指責,另一方面又存在著捷徑的誘惑,這些都讓社會工作行政面臨著來自自身和社會的雙重壓力,面對壓力和誘惑,該怎么做?考驗著我們社會工作者們。
二、倫理問題的解決的可能
在社會工作的倫理困境中有兩點是值得我們關注的:1.案主利益的最大化;2.社會利益與案主利益。首先案主利益的最大化是我們社會工作作為一門職業的首要追求,我們社會工作者所做的一切,所提供的服務,所鏈接的資源等等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基于這一點上的價值追求,我們才會作出一系列的選擇和行為。而第二點。社會利益與案主利益這一點是制約我們的行為的依據,我們為案主利益出發是原點,但是社會利益的限制下,我們的行為不是肆意的,我們需要約束。
如何解決倫理問題,有幾種方式:[3]
1、康德式的回答。一個社會工作者只要嚴格遵循社會工作的倫理準則,履行自己的職責,不論今后產生何種結果,他都不應該遭受責備,也無須自責。這屬于倫理絕對主義的道德原則。
2、功利主義的回答。依照功利主義的原則,如果一個社會工作者仔細考慮了困境的所有方面,然后做出了避免產生較壞結果的決策, 那么,他的行為就具有了道德上的正當性。
3、康德與功利主義相結合的回答。在實際的社會工作中,努力尋找二者的平衡點,使其不相互沖突,成為我們工作的方向。
依據江婭的觀點,在功利主義和康德式回答中尋找平衡點,成為了社會工作行政當中倫理困境應該尋求的關鍵。國內外學者對于倫理問題的解決都給出了他們的見解,也有各種各樣的倫理選擇模型:約瑟夫倫理選擇模型、庫瑞倫理選擇模型、克利福德與伯克的反壓迫倫理決策模式以及被大眾普遍接受以及運用的瑞默的多因素抉擇模型。上述的倫理抉擇模型與模式都強調社會工作者在遇到倫理困境時候多方位的考慮事情,追求案主利益的最大化前提下,選擇合適的行為,維護社會公平秩序和案主利益,這才是我們社會工作作為一門學科應該有的表現。
三、總結
在社會工作行政的過程中,由于社會工作作為一門與人打交道的職業和學科,必然會涉及到有關倫理的問題。社會工作行政也是由人來執行的,既然是人,就會有差異性,會有自己的選擇,我們社會工作工作作為個體,也應該不斷的提升自己,在遇到倫理的困境問題時,能夠有充足的經驗和能力去解決問題,并且在問題的解決時還能夠滿足案主和社會的期望。
【參考文獻】
[1] 史柏年.社會工作行政涵義辨析[J].學者論壇.2013(2).26-30.
[2] 沈黎.本土社會工作的倫理困境與倫理選擇[J].學者論壇.2012(2).25-30.
[3] 江婭.社會工作中的倫理困境和價值沖突[J].中國青年政治學報2007(1).124-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