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東
【摘 要】由于禪學的滲入,現代的設計逐漸開始表現出獨特的幽靜和靈性。禪意設計,一直都是表現著一個極靜的空靈意境。設計師們只有達到了心物合一的境界,才能夠體會到禪意設計中空和寂的意境。才能夠進入禪意中那種的“若有若無,若無若有”之的情境。使設計成為一種沒有具體的藝術,使觀賞者自然而然的從這不加修飾的藝術形態中體驗一種空寂的景象,品味那種幽靜之美,既重視內心的表達,個性的張揚,又能從其中找到一種發自內心的空寂,從而保持一種超然物外的心境。
【關鍵詞】空;禪;設計
其實探討設計哲學,探討設計哲學下禪意的設計理念,就不得不談哲學的文化源頭,就不得不談中國和日本的禪宗。不論是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關于設計及制造的哲學理念以及審美的理念是一直存在的,無論你是一個匠人還是一個設計師都是需要學習如何能夠借鑒好的東西從而用到自己的作品上。既然談文化,那就得提禪宗,禪宗是南北朝的來中國的僧人菩提達摩所創立,他是在佛教釋迦牟尼佛的基礎上,進一步主張人人皆可通過自身明悟而成佛,從而創立禪宗,后來又有一個僧人提出了更深一步的說法“頓悟成佛”。禪宗的理念覺得修道不一定要念經,也不一定要出家,參加日常的活動照樣可以修行。禪宗認為,禪并不是指的思想,也不是指哲學,而是一種超越思想與哲學的更高深的境界。禪宗認為語言可以抑制人們的思想,所以他們沒有語言。禪宗認為想要達到真正的道。必須不能有文字,必須避開抽象的理論,靠著本心去親身體會去悟道,才能達到真正的境界。禪宗為了加強對心的感悟,對真正的道的理解,,創造許多方法,比如云游四海等,這些方法能夠讓人有想要立即足以悟道的積極性。禪宗的頓悟是指跨越了所有時空、因果、往日、將來,從而從一切束縛中擺脫出來,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無拘無束,再也不被世俗的東西所羈絆,達到一種超凡入圣的境界。
禪宗對于修行的環境沒有強求,就是隨緣,偶然領悟,因此獲得一種雖然身在凡塵,然而心卻得道的境界,而沒有念想的境界要求的不是從凡人到圣人,而更是要“從圣入凡”。得道者生活日常和平常人沒有任何不同,重要的是精神活動不一樣。得道者日常生活中心境不會受到影響,這就是一念之差及成佛。得道者與凡人也就這心靈的差距。日本的禪,在鐮倉時期從中國過去,將軍堅持“忠誠、忠誠、榮譽、勇敢、執著”為核心理念,結合儒學、佛教、神道教,最終形成日本獨特的禪宗文化。
在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后, 設計在人類造物活動中的低位和作用才得以逐漸現, 但是, 從一般的意義上說,設計與認知一樣, 是人的一項基本能力。設計是由于人們造物,人們需要產生新的,好的東西的時候才產生的, 是人們對于生存的需要從而對事物進行改造和組織的過程。勞動、生產是設計的根本,但設計不局限于產品設計,而是涉及生活和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
首先,什么是設計,設計又是什么?設計一詞來源于拉丁文,本意是指徽章,記號的意思。在以前設計可以理解為造物活動,首先,設計是一種表達,設計師通過專業的手法,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知,通過口頭或文字,或圖形或物體,如媒體傳遞的解決方案,影響到整個世界,發揮價值。其次,設計是解決問題。無論是建筑、互聯網還是工業設計等領域,大部分設計師所做的工作就是解決問題,開創一種新的模式,或是在現有模式基礎上做些未調整,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決定著設計師的收入。最后,設計是提出正確的問題,這個世界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從不同角度給予解決方案,舉一個例子:對于環境污染,在政治領域,政客們需要在國際上爭取達成環境保護協議,在國內積極推進保護制度和賞罰政策。在基礎科學領域,科學家們需要考慮如何減少污染源,研究污染較少的能源材料。在藝術領域,有一些影視文學和繪畫反映了環境污染的現狀,引起人們的深刻思考,呼吁人們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對于設計師來說,首先要通過自己獨特的敏感度來理解和提問,區分什么是更重要的,并積極配合領域的成員一起尋找解決方案。設計師本身可以活躍于政治、工商業或藝術領域,根據其受過的訓練對人、對社會形成的獨特見解來發掘問題,引領社會朝著一個更“人本”的方向發展。設計理念是設計思維,設計導向,設計理念是系統設計領域的基本理論,是對通用知識設計的概括和總結。設計和設計哲學是一種特殊的關系,研究設計哲學可以讓我們對設計的理解更加深刻。人類社會是有低等到高等逐步的發展的,人們對物質的要求也是逐步提高的。設計在最初的時候是為了滿足人們生存的需要。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大眾化的趨勢不斷向前推進。
設計產品的產生也有一定的時間性,從整個設計史來看,設計在不同的時期器設計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設計是為人們所設計物品,所以總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人的意識形態的影響,不同的時代人們所追求的都是不一樣的,文化和審美也是完全不同的。雖然有時候設計風格具有相似重復性,但是這種重復是屬于進步的重復性,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化和進步。
設計的流行趨勢在空間上又具有不確定性。空間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而設計的產品必然需要以空間作為存在的表現形式。這種空間杯感知的形式主要是視覺,也有其他感覺。可是空間是多維的,并且具有不確定性。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結構,也必然產生不同的流行審美趨勢,即使在同一空間不同時間段上流行與審美也是不相同的。
設計的趨勢是逐漸的發展的,是處在不斷地運動中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每一個階段的設計,是在不斷地前進的。
自從蘋果的設計創造性的重新回到最簡潔的點線面基礎視覺元素后,遠在大洋彼岸的日本,以無印良品設計風潮的興起為標志,也掀起了一場簡單設計,樸素生活的運動。而地處寒冷的北歐,也不甘落后地興起了回歸真實,回歸自然的設計生活方式。
現在的人類審美,和2000年前相比方面并不見得有多進步,流行趨勢總是從傳統中尋找靈感。運動的事物,總會找到其運動的蹤跡,而靜止的事物,卻是最難以研究的。所謂世間萬物都會變而真理不變。我們所說的真理,是指沒有任何修飾的世界和人,本質即禪。
【參考文獻】
[1]張節末. 禪宗美學 [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范 瑞 華. 禪 學 與 禪 意 畫 [M] 北 京: 國 際 文 化 出 版 公司,1996.
[3]鈴木大拙. 劉大悲譯. 禪與生活 [M]. 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2013.
[4]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 [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5] 藝術與設計編輯部.原研哉的世界[J].藝術與設計, 2003,(2):18 - 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