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嘉言
【摘 要】近年來真人秀節目火爆熒屏,從電視制作到網絡自制,各類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明星也紛紛加入真人秀的行列,而真人秀節目網羅了男女老少一大波粉絲,已經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必不可少的談資。從已經播出四季的《爸爸去哪兒》,到最近熱播的《吐槽大會》,真人秀節目的策劃營銷及制作突破了傳統,帶給人們全新的感官體驗,引領著時代的潮流,并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認可。站在受眾角度,弄清他們內心真正的需求,對未來真人秀的發展提供建議,為受眾策劃更好的真人秀節目提供方向,滿足受眾的精神需求。對于自己來講,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領域,做一次深入的分析,是一次很好的嘗試和提升。
【關鍵詞】大眾心理;使用與滿足;真人秀節目
社會進步科技發展,人們不單只滿足于溫飽,精神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真人秀作為一種新的電視節目形式出現在觀眾面前。各個衛視推出自己的真人秀節目,中央電視臺也加入了這股熱潮之中。明星也樂于參與各種真人秀節目之中,將真與秀結合在一起,為觀眾呈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對于真人秀節目的研究,站在制作方的角度,可以為之后的策劃提供靈感和方向,正確的引導受眾;對于受眾來說,分析受眾心理,了解他們真正的需要,可以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帶來更高級的感官體驗
一、娛樂休閑的需求
研究一個節目火爆的原因,先要弄清楚它的節目定位。一個節目的定位決定了它的受眾及未來發展的方向,所以節目定位極其重要。
節目定位的成功,體現在它的角色挑選上。如《奔跑吧,兄弟》中每個人都定位了一個角色,如李晨是力量擔當,鄧超是領隊,陳赫負責幽默搞笑。
節目定位的準確,滿足了受眾的心理需求,讓受眾感到節目生活中的日常性和普遍性,產生了情感的共鳴,做到了真實和虛構重合的雙重美學。
二、認知學習的需求
好的真人秀節目要傳播給受眾,少不了優秀的營銷策略。以《奇葩說》為例,來總結下真人秀節目的營銷策略。
《奇葩說》先以為年輕人熟知的口號打入受眾的視野“you can you bibi”,這樣的口號先引發受眾的好奇心,讓受眾來了解這是一檔什么節目。而節目開始會出現這樣的一行字“40歲以上人士,請在90后陪同下觀看”。明確了節目的定位是主打年輕人。
節目最讓人記憶猶新的是花式廣告的植入,在《奇葩說》里廣告不再是讓人厭惡的環節,因為主持人馬東的花式廣告,念廣告也成了讓人期待的一部分內容,機智而有趣,滿滿的都是笑點。把廣告營銷變成節目里受人喜愛而且令人期待的一部分,是營銷活動中最大的亮點。不得不說一直厭惡廣告的自己在看了《奇葩說》之后,也忍不住去買了贊助商的雪糕和炸雞。營銷的手段還體現在好玩的彈幕,微信公眾號及微博知乎上的互動。幾乎遍布年輕人平時愛玩的APP,傳播力度由此可見?!镀孑庹f》的營銷使用了移動媒體的碎片化傳播和“電視+微博”話題式傳播,在手機APP里引發熱議,并且在微博熱搜里熱度不減。
強大的營銷力度下,《奇葩說》宣揚的理念深入人心?!捌孑狻钡母拍畹玫搅耸鼙姷恼J同和消費,突破了根深蒂固的言語權威。節目中,網絡反傳統的特質被充分利用,使節目中嘉賓所持的見解沖破枷鎖,獲得真正的話語權,從而建立自己的文化特征。實現這些的斗爭過程是開放而包容的。每次節目都是一次話語狂歡,讓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三、情感共鳴的需求
一檔真人秀節目中,策劃可以說是重中之重,策劃的過程關系到節目的質量和收視率。近期的一檔真人秀節目叫《吐槽大會》,作為一檔7天點擊量破兩億的節目,它形式新穎,內容也很有趣。可以拿《吐槽大會》為例,分析真人秀節目策劃的重要性。
《吐槽大會》可以被定義為一檔喜劇真人脫口秀節目,每期會請來一位具有爭議的知名人士,接受其余七位嘉賓的吐槽。并在每期節目結束時要評出一位talk king,選出本場吐槽吐的最好的嘉賓。正如節目口號里所說的“笑對需要勇氣”,這樣的節目形式十分具有挑戰性,同時也滿足受眾的好奇心和刺激感。
四、交往認同的需求
節目制作的優劣直接影響節目的質量,作為一檔真人秀節目最后一步可以說節目制作是呈現給觀眾的通關文件。最近在熱播的《向往的生活》,在節目制作上有很多新穎之處。
《向往的生活》是由湖南衛視推出的一檔生活服務類真人秀節目,節目記錄了何炅、黃磊、劉憲華三人一起守拙歸田園“蘑菇屋”,為觀眾帶來一幅“自力更生,自給自足,溫情待客,完美生態”的生活畫面。節目制作的初衷是《2016職場人生活狀態調查報告》的出爐,反映了現代生活中人們的浮躁和焦慮。而這檔真人秀是要明星回歸生活,用雙手用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在遠離城市的鄉村,沒有焦慮沒有浮躁沒有電子產品,只有簡單的一茶一飯。這才是向往的生活。
五、結語
真人秀節目作為當下人氣十分高的節目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任何可以長期存在的事物,必然對我們有參考價值。作為一名學習新聞傳播學的學生,我們應從新聞傳播的角度對于真人秀節目萬人空巷的原因進行思考。
【參考文獻】
[1]常燕霞.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創新發展研究[D].山西大學,2013.
[2]丹尼斯·麥奎爾,劉燕南、李穎楊、振榮譯.受眾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82.
[4]高旭.《奇葩說》的網絡特征文化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5.
[5]霍可.從節目元素看旅游真人秀節目的持續熱播——以《花兒與少年》第二季為例[J].今傳媒,2015(7).
[6]劉京林.大眾傳播心理學[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