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賀
【摘 要】作為當代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普世價值在世界上頗有影響,一度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強烈沖擊,然,而其本身卻存在著理論和實踐上的雙重困境。只要充分認識普世價值的起源、內涵、特點,對癥下藥,即能消除其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的不利沖擊,守住意識形態的長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思想文化保障。
【關鍵詞】普世價值;現實困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何為普世價值
對于何為普世價值(universal value),學術界眾說紛紜,以塞亞.伯林將其定義為:“普世價值……是那些被很多人在絕大多數地方和情況下,在幾乎所有的時間里,實際上共同認可的、無論是否在他們的行為中明確表現出來的價值。”[1]即不受時空限制,放之四海而皆準,基于人的良知和理性,為人們所認可的價值、理念。這可以看做是普世價值的元理論,本文正是以這一定義為標準而展開對普世價值問題討論的。國內關于普世價值的爭論中,對普世價值的理解也是歧義頻出的。關于普世價值的主張大致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以“自由、民主、人權、憲政”等西方價值觀為核心的普世價值。這是當下中國關于普世價值流行最廣的一種理解,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強烈沖擊的正是這種西方普世價值。第二種是受上述西方普世價值的普遍主義傾向影響而將別的某些思想普遍化、絕對化所構想出來的價值理念,這更接近于普世價值的本義,比如新儒家就是以傳統儒家思想為核心的結合的一些當代文明思想成果而提出來的具有廣泛影響的社會思潮。傳統的將馬克思主義看做絕對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認識方式,嚴格意義上講也可以說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普世化,[2]本文旨在探究普世價值的可能性,意在以分析西方普世價值為突破口,就普世價值的元理論進行探討,探明是否有一種價值理念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無條件的運用到不同時空下。
二、普世價值的困境
作為一種價值理念,普世價值是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的,這個淵源就是西方的基督教文化。[3] “普世”即是基督教文化的一種強烈的傾向,脫胎于猶太教的基督教之所以能夠實現廣泛的傳播成為世界性的大宗教就是建立在對猶太教義普世性的改造上,這種改造把只拯救猶太人的上帝變成了信者皆可得拯救的上帝,普世主義正是濫觴與此。可以說基督教的“平等、博愛”的價值理念就是最早的“普世價值”,然而正如基督教雖然擁有如此普世性的武器但仍然沒有消滅掉其他宗教一樣,西方普世價值同樣也不可能在世界上完成“大一統”,因為其存在著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困境。
(一)理論困境
從理論上普世價值并不可能,作為其理論根基的普遍主義并不可靠。這種普遍主義過分夸大了一般性而抹煞了個別性,強調了絕對而忽略了相對,走向了絕對主義的道路,必將重蹈歷史上各種形形色色的絕對主義的覆轍。過去他們總是用多元論攻擊馬克思主義的一元論,現在他們也走上了這條道路,但馬克思主義的一元論是絕對與相對、一般與個別的辯證統一,而他們所宣揚的這種普世價值的一元論卻是形而上學的一元論。此外,這種普遍主義的哲學傾向還因其抽象人性論和超階級論的理論底色而帶有明顯的歷史唯心主義傾向。真理和價值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假定世界上存在某種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的永恒不變的絕對真理絕對價值是可笑的。
(二)現實困境
1.普世價值并不普世
西方普世價值只是歐美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價值理念,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成為一勞永逸得解決人類文明發展走向“歷史終結”的靈丹妙藥。對于其所宣揚的“自由、民主、人權、憲政”只是代表了西方發達國家資產階級對普世主義的一種理解,是“西方中心論”的一種理論表達,不是全人類共識,所以并不是也不會是唯一正確的理解,況且對于這些詞匯不同階級立場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人類歷史的長河也證明并沒有什么價值理念是萬古長存永遠正確的,自由、民主、人權、憲政這些當代西方普世價值的理論名詞只是到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才被創造出來,只有短短的三四百年的歷史。
2.普世價值“知易行難”
在國際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揮舞著普世價值的大棒,對不服從其國家利益的國家通過冠以“流氓國家”的稱號,開動輿論機器將其污名化,在經濟外交上制裁對方,甚至不惜打著“人權高于主權”、“解放”的旗號采用戰爭的方式顛覆他國政權,強制其按照本國利益按其所謂的普世價值方案進行改造。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就是美國推行普世價值的樣板工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打著自由、民主、人權旗號的普世價值非但沒有給當地帶來自由民主的和平環境,反而造成這些國家持續動蕩,消滅了一個暴君,千萬個暴君卻趁此站起來了。對于那些迎合美國利益的同樣是封閉、獨裁的國家地區,美國非但不會向其推行普世價值,相反還要為其站臺,保護政權不被革命推翻,比如:中東的沙特、光州事件之前的韓國、“戒嚴”時期的臺灣就是典型例證。普世價值也就淪為了美國維護其霸權地位的“大字報”而已。此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熱衷于指導別國實現普世價值的同時搞雙重標準,自己卻拒絕按照自己的這套普世價值進行徹底的改造。[4]以人權衛士自居的美國存在著嚴重人權問題,關塔那摩監獄虐囚已經挑戰了人類底線,但美國并沒有將其關停的舉動,美國警察濫用執法權踐踏公民權利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至今為止,美國仍未批準或加入《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兒童權利公約》和《殘疾人權利公約》。這在實踐上證明了普世價值是不可能的。
三、積極應對普世價值
1.避免陷入普世價值的話語圈套
這里主要是要認清西方普世價值的本來面目,抵制那種將馬克思主義進行所謂“人性化”解讀,與普世價值理論接軌的傾向。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自己解放自己的理論與西方資產階級普世價值論有著本質的區別。恩格斯指出,在階級社會里,“統治階級把自己同整個社會等同起來了。所以文明時代越是向前發展,他就越是不得不給她所必然產生的種種壞事披上愛的外衣,不得不粉飾他們,或者否定他們——一句話,即實行流俗的偽善。”恩格斯還指出,隨著馬克思徹底弄清了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有產階級胡說現代社會制度盛行公道、正義、權利平等、義務平等和利益普遍和諧這一類虛偽的空話,就失去了最后的立足之地。”[5]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并不需要貼上普世價值的標簽作為證明。
2.批判改造為我所用擴大話語權
由于近代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上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這使得我們在一些理論是非問題上缺乏底氣,在應對以普世價值為代表的西方各種思潮的沖擊下處處被動。但這種弱勢的話語地位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模式”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績是不匹配的,為此我們要爭奪解釋權,將自由、民主、人權這些美好的名詞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刻內涵,讓這些在西方普世價值話語體系里空洞偽善的理念散發出新的活力。令人欣慰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正是引領了這種歷史潮流。
【參考文獻】
[1]Isaish Berlin. Ramin Jahanbeglo Conversations With Isaish Berlin[M].New York:Scribners,1991:37.
[2]彭小杰.普世價值的辯證思考[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3期,2015年5月.
[3]沈思.普世價值的源起、演變和思考[J]紅旗文稿.2014年8月:23、24.
[4]郭榛樹.普世價值思潮的自我包裝術[J]紅旗文稿 .2015年3月:7、11.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endprint